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精通傳媒 融通法學||走進山東政法學院傳媒學院
2022-07-01 16:10:00
山東政法學院

學院專業簡介
  山東政法學院傳媒學院位居山東省會濟南最繁華的黃金地段,毗鄰省會中央商務區(CBD),位於省城濟南主幹大道解放東路——解放路——泉城路軸線上,毗鄰高架高速路,交通方便,出行迅捷,校園依山而建,環境優美,周圍遍布山東大學、山東省圖書館、山東省博物館、山東省美術館等文化要地,學習、生活條件優越。
  學院現擁有新聞學、網絡與新媒體、編輯出版學、數字出版4個本科專業。其中,新聞學專業係山東省屬公辦本科高校中第一家新聞傳播類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網絡與新媒體專業係山東省第一家網絡與新媒體專業,也是第一家同專業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山東政法學院也是山東省唯一一家同時擁有編輯出版學和數字出版“雙出版”專業的高校。各專業主要打造具有較為紮實的新聞出版實務、網絡與新媒體製作等能力,具有較厚實的法律專業素養、較好的溝通協調與調研策劃能力、較高的寫作技能和現代化辦公技能的“新聞/網絡與新媒體/出版”複合型人才。
  在互聯網引領的信息時代,傳媒人是傲立一線的弄潮兒。山東政法學院傳媒學院擁有的新聞學、編輯出版學、網絡與新媒體、數字出版4個本科專業,專業培養特色鮮明,職業地位重要、信息資源豐富、綜合能力突出、未來發展前景空間廣闊。畢業生可在報社、電台、電視台、通訊社、網站等媒體以及宣傳、出版、文化、教育等部門,從事編輯、記者、媒介經營管理、法律谘詢、法治宣傳、法律事務及企事業單位文化宣傳等相關工作;可在黨政機關、司法機關、企事業單位、社區從事高級秘書、行政管理、信息及檔案管理、網絡管理、公關禮儀、文書寫作、經營決策等工作。
 學院育人理念
  傳媒學院以“一切圍繞學生的未來”為人才培養原則,以學生的就業麵向和繼續深造為人才培養落腳點,實施傳媒與法相融通的“第二學曆第二學位”培養模式,麵向黨政機關、新聞媒體宣傳出版、司法機關、文化產業等單位打造“精通傳媒、融通法學、知識麵寬、實踐力強、就業麵廣、擅長創新、成果豐碩”的“豐”型人才。
  1.打造“豐”型特色人才培養模式
  以“德為本、廣學識、強實踐、融法學、豐成果”為主要內容構建“豐”型特色人才培養模式(如圖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學生的網絡與新媒體創意、設計、運營、網絡空間治理等能力。
  致力於特色人才培養理念凝練與體係建設,倡建以“德為本、廣學識、強實踐、融法學、豐成果”為主要模塊的“豐”型人才培養體係,以“精廣結合厚基礎,多搭平台強實踐,聚焦網治融法學,分流培養多麵向,創新引領豐成果”為人才培養主要路徑,突出新聞傳播類專業知識的精通、廣博知識麵的建構、傳媒與法的結合,將實踐實訓貫穿人才培養始終,引導學生分流成才,成效顯著。
  2.打造“正”型特色德育品牌
  在首倡“豐”型特色人才培養體係的基礎上,繼續創新性打造“以感恩為首要、以責任為擔當、以情懷為引領、以誠信為保障、以規矩為基底”的“正”型特色德育品牌(如下圖示),積極推進專業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將思想政治教育、素質拓展、創新創業和實踐能力等融入實踐育人、創新創業育人、開放協同育人、科研育人、文化育人體係,推動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做人‘正’,學識‘豐’”。
  3.打造傳媒融法特色
  本院積極探索“第二學曆第二學位”培養模式,在各專業中開設大量法學課程,學生可以通過主輔修、法治傳媒工作室等形式取得法學等其他本科專業學位。
  4.開拓多元素能提升渠道
  在第一課堂之外為學生免費提供包括“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經典誦讀”“光影觀摩”“筆杆子”“嘴皮子”“強實踐”“研考助力”“公考助力”“英考助力”在內的等10個課外輔導工程,為學生搭建開拓視野、學習知識、鍛煉技能、積累經驗、增長才幹、有利於beplay中心錢包體育錢包考公考英的訓練平台。
  邀請來自中國傳媒大學等名校的近40位學者擔任客座教授,為學生搭建與名校名導間的紐帶和橋梁。對本科生實施“研考助力”工程,免費開設beplay中心錢包體育錢包輔導,指導不少學生考取了中國傳媒大學、複旦大學、南京大學等名校,beplay中心錢包體育錢包率近30%。
  開設公務員考試免費輔導課程,各專業均開設大量寫作及相關課程,有助於提高學生寫作水平、拓展知識麵,增強公考能力。
學院師資力量
  學科現有專任教師44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8人,高級職稱占比59%;博士22人,博士占比50%;具有行業背景的優秀雙師型人才占比48%;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人;有2位教師在全國性學術團體中擔任常務理事以上職務;學校“金牌”教授、“金牌”副教授等5人;獲師德標兵、優秀教師、優秀指導教師等稱號33人次。聘請中國人民大學、山東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高校的多名專家為客座教授和學科建設顧問,還聘請了一批來自傳媒實務單位的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業界人士擔任兼職教授、特約研究員等,形成一支高水平兼職教師隊伍。
  近年來,本學科教師發表專業論文300多篇,其中CSSCI來源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論文近百篇,多篇被《新華文摘》《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論點摘編;出版專著、教材20餘部;主持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30餘項,各類科研成果獲獎30餘項,參與國內外學術交流百餘人次,已在全國嶄露頭角。
  學院實訓條件
  1.實踐課程數量豐富。開設《新聞攝影攝像》《節目製作實訓》《網站運作實訓》等大量實踐課程。學生在大一大二上完理論課程後,大三全部進入與業務一線對接的“網絡與新媒體創意/設計/運營”“影視傳媒”“融媒體”“法治新聞”“數字出版”等專業工作室實操,形成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為目標,以工作室為主要教學依托,以大量優質成果為成效呈現的工作室教學模式,建立既規範又靈活的項目化教學運轉機製,調動師生積極性,提高學生職業技能和實踐能力。
  2.教學實訓設備先進。在校內建立了價值近1000萬元、擁有眾多現代化設備的傳媒教學實訓中心,建設有數字演播廳、蘋果機房、數字圖形工作站,配備有多媒體教學設備、攝影攝像設備等硬件設施,安裝了非線性編輯、圖形圖像處理、書刊報排版、UI設計等實訓軟件。
  3.校內實訓條件良好。成立“大學生通訊社”“微夢影工作室”等特色學生社團組織,學生可以在課堂內外動手出版報紙、雜誌,拍製視頻,建設網站、APP,發表作品的平台眾多。
  4.校外實訓條件優越。實踐教學單位多達45家,中央及省市級媒體、黨政司法機關、各大新媒體都與我校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
  5.學生實訓成果豐碩。傳媒學院連續12年被學校評為“社會實踐優秀單位”,先後10次被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團省委等部門評為省級社會實踐優秀單位。學生廣泛參與國家級、省級等各類專業競賽,參賽人數占到專業總人數的80%以上。學生在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移動應用創新賽、藍橋杯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賽、全國高校數字藝術設計大賽、中美青年創客大賽、兩岸新銳設計競賽“華燦獎”、米蘭設計周-中國高校設計學科師生優秀作品展、全國高校商業精英挑戰賽、中國好創意暨全國數字藝術設計大賽、山東省大學生科技創新大賽等賽事和評比中湧現出一批優秀作品,獲得多項最高榮譽,贏得社會廣泛關注和讚譽。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