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以“三全育人”理念構建實踐育人模式助力鄉村振興
在剛剛結束的2022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中,青島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以“專業實踐促成長,青春獻禮二十大”為主題,緊緊圍繞鄉村振興、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等社會熱點問題,組建實踐團隊52支,個人實踐30餘人,團隊足跡遍布山東、內蒙古、遼寧、四川等10省市、自治區,多支團隊得到國家、省市和校院媒體和平台的報道。學院始終重視學生專業知識和實踐活動的有機融合,努力將“三全育人”理念融入到學院的實踐育人模式之中,構建“三全”實踐育人新模式,充分發揮學院環境專業的理論與技術優勢,圍繞地方和基層重點工作領域,助力鄉村振興。
一、全員參與,實現本碩、學科專業融合
學院創新性的將專業教師、研究生納入社會實踐團隊之中,在今年的暑期社會實踐團隊中,每支團隊均有一名專業教師作為指導老師,一名研究生提供專業輔導,各團隊的成員來自不同學院、不同專業,力求打破學科壁壘,促進學科交叉融合,同時也實現了本科生與研究生的有機融合,極大豐富團隊的包容性和專業水平。在第九屆“創青春”中國青年創新創業大賽(鄉村振興專項)獲得國家級金獎的造就“肥”凡團隊,充分借助團隊成員的科研成果:新型肥料——糖醇螯合液體肥料,連續多年進行產品推廣與農化技術服務指導,宣講農化產品汙染危害,著力解決由於肥料濫用可能造成的農村非點源汙染問題,贏得當地政府和群眾的廣泛讚譽。
二、全過程支持,促進實踐活動提質增效
活動開展前,學院根據學生所學專業知識和科研方向,結合社會中的環境熱點問題,設計重點選題,供學生“揭榜掛帥”;積極主動幫助學生對接各地市、各街道社區,承接社會實踐團隊,開展社會實踐活動。2021年,學院與泗水縣團委、濟寧市生態環境局泗水分局簽訂大學生實踐育人協議,開啟探究實踐育人新路徑。
活動過程中,學院負責提供組織報名、實踐計劃指導與規劃、稿件校對與推介等方麵的實踐服務,助力學生的社會實踐全過程;另外,學院建立社會實踐考核評價機製,製定《社會實踐答辯評審細則》,對社會實踐項目進行中期考核和答辯評審。
活動結束後,對於優秀項目進行宣傳報道和評優工作。“綠葉紅花,尋夢泗水”誌願服務團持續三年在泗水縣開展產學研合作和生態文明教育活動,團隊精心研發生態文明教育教案及課件,構建鄉村小學生生態文明教育實踐課程,為祖國生態文明教育注入青春活力。
三、全方位拓展,形成實踐育人新路徑
學院堅持探索和構建“實踐—科研—雙創競賽—成果轉化”的實踐育人路徑。在大一大二階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具體調研、走訪調查,形成社會調研報告,凝練和聚焦專業問題;到大二大三階段,就調研產生的專業問題,申報大創項目或進行科學探究;在大三階段,以項目立項為依托,通過進一步研究,逐漸轉化為“互聯網+”“挑戰杯”競賽項目。通過一係列的研究,產出科研成果,再將成果應用到社會之中,反哺社會,努力實現育人與育才相融合,培養祖國綠水青山的守護者與建設者。
近年來,青島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堅持“三全育人”理念,積極探索實踐育人工作路徑,逐漸形成三全實踐育人工作格局,學院實踐育人氛圍濃厚,多支社會實踐團隊被各媒體和平台廣泛報道,在國家級、省市級雙創競賽中斬獲頗豐。接下來,我院將進一步完善體製機製,紮實推進各項工作,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文稿/尹昊)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