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縣手繡織成扶貧路
“這是我們扶貧工廠裏的老人一針一線手工繡的。”9月20日,第八屆山東文博會現場臨沂展區,身著傳統服飾的山東協和學院山青手繡手繡團隊負責人武傳凱,捧著一簇心型香荷包向圍觀遊客介紹,紅色底麵金黃絲線繡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新中國成立73周年”等字樣。文博會上,山東金昇工藝品有限公司費縣分公司負責人武傳凱的費縣手繡吸引眾多遊客,尤其是愛國、愛黨主題圖案的香荷包,成為在朋友圈等自媒體上出鏡率很高的“網紅作品”。
而在500裏外,沂蒙山區扶貧工廠、靈活就業基地裏正在做手繡的鄉親們,也用手機看到武傳凱發回的有關文博會的鏡頭,備受鼓舞。“俺們繡的荷包,城裏人喜歡、外國人也喜歡。”費縣朱田鎮崔家溝村87歲的李以英說,現在她是年齡最大的費縣手繡工人,一天能繡四五片普通荷包繡片,拿到40元左右的收入。不久前,孫女考上大學,李以英拿出1萬元的“獎金”,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
“不出門不出院,看著孩子做著飯,一天能掙幾十塊。”目前,依托費縣手繡,武傳凱運營5處扶貧工廠、靈活就業基地,共有300多名農村婦女實現就業,手巧的年輕婦女,除去家務時間,在家做手繡,一天能收入60至80元。
作為第六代費縣手繡的傳承人,受家庭影響,武傳凱自幼喜愛手繡、剪紙等傳統技藝,後來對手繡越來越癡迷,經常做到淩晨兩三點鍾也不困。
2020年,武傳凱在家庭支持下,創業做費縣手繡,利用電商平台等多種方式做銷售,漸漸打開局麵後,武傳凱覺得,傳承推廣費縣手繡,不能隻靠一己之力。在農村長大的武傳凱看到,許多留守婦女心靈手巧,但是隻能在家幹家務、帶孩子,收入很少。
全社會扶貧工作的開展給武傳凱的手繡推廣提供了平台和機遇。2021年,武傳凱開始租廠房,發動熟識的鄉親做手繡。2022年3月,武傳凱的費縣手繡開始進入當地的靈活就業基地和扶貧工廠。2022年10月有15多個貧困戶跟武傳凱學做手繡。
“現在已知的針法有20多種。”武傳凱說,費縣手繡是具有沂蒙山區地域特色的刺繡表現手法,現為臨沂市市級非遺項目,正積極申報山東省省級非遺。傳統的費縣手繡荷包常采用牡丹、麒麟、荷花等吉祥圖案,填充香料,此外,還有虎頭帽、布鞋等衍生產品。
為了迎合現代人的審美,武傳凱在保持傳統精華的基礎上,添加時尚元素,比如珠串、掐絲琺琅、漂亮的流蘇,還設計開發出車鑰匙、手機等的掛件。這讓他的作品廣受歡迎,在濟南、上海、北京等地都有代理商,還出口到俄羅斯、韓國等國家。
“聾啞或行走不便的殘疾人中有許多手很巧的,而且做起手繡來很專心。”武傳凱說,他給殘疾人的計件工資會比普通人高兩成左右。現在,每月都能拿到穩定收入的殘疾人,在費縣已有十幾人。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