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財經大學教師熱議“教育家精神”
9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致信全國優秀教師代表時強調,“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為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偉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引發我校廣大幹部教師學習熱議,結合教育教學實際,暢談對教育家精神的重大意義、豐富內涵的認識和理解,大家表示要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堅定“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信念,為培養更多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時代新人,貢獻智慧和力量。
經濟學院副院長張明誌副教授:“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這為新時代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教育家精神就是要本著為學生發展全麵負責的態度,從一個教育工作者的初心使命出發,去發現和挖掘每一個學生的最大潛力、最大動能和最大可能。現如今麵臨的挑戰不少,但我相信,隻要我們胸懷“立誌做教育家”的精神,就一定能夠在教育航線上衝破層層迷霧,直達勝利彼岸。
財政稅務學院副院長郭健教授:我們要深刻領會教育家精神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自覺將教育家精神內化為自己的精神追求,爭做“大先生”,當好“引路人”。要始終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潛心教書育人、培根鑄魂,朝著“四有”好老師的方向不斷努力。
山東省“泰山學者”青年專家、保險學院張鵬成博士:師者也是學者,要具備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耕讀態度。新時代提出了新要求,在“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等戰略的驅動下,我們不僅要“求是”,實現對現有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還應當勇於“創新”,在對現狀的客觀分析和把握上注重創造與創新,推動創新成為驅動發展的第一動力。
國際經貿學院張照玉副教授:作為高校教師,要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將育人與育才相統一;堅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養紮實學識,勤修仁愛之心;堅守三尺講台,潛心教書育人,當好學生錘煉品格、探究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的引路人。
全國優秀教師、二級教授劉培德:總書記的致信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教育事業的高度重視和對教育工作者的深切關愛,飽含著對廣大教師的殷切期望,令我倍受鼓舞,也深感責任重大。我將以教育家精神為指引,樹立“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誌向和抱負,堅持“立德樹人、因材施教”的理念,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把小我融入大我,為教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偉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劉政敏教授:總書記提出的“教育家精神”,既強調道德性又強調政治性,既強調繼承傳統又不忘創新未來,既重視對學生的仁愛又兼具對天下的情懷,這是總書記對教育事業的殷切期望,也是我們教師群體規範自身的標準和不斷追求的目標。我們應該深刻理解教育家精神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造就更多棟梁之才。
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賈海彥教授:教育的一切行為,其落腳點都在“培根鑄魂、啟智潤心”這一八字育人觀上。作為一名高校園丁,應當在學生心裏播下科學啟蒙的種子,夯實知識土壤,“培養”成長根係,長成參天大樹;應當淬煉學生大道為公、甘於奉獻的高尚品格,凝心“鑄魂”跟黨走,百煉成鋼展芳華;應當通過理論聯係實踐“啟智潤心”,讓學生走進田間地頭,走向民生百態,打開心靈的窗戶,沐浴愛的陽光雨露,錘煉學生善治天下的能力和擁抱世界的胸襟。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李軍紅教授:總書記提出“教育家精神”,是在教育強國目標引領下對教師隊伍高標準建設作出的新概括,是對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闡發的新理念。我們應當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將心有大我、言為士則、啟智潤心、勤學篤行、樂教愛生、胸懷天下等精神品質融入血液之中,以教育家的大格局、大情懷、大智慧書寫教育人生。
外國語學院馮晶副教授:作為一名從教28年的高校教師,我要以教育家為榜樣,潛心教學改革和科研創新,主動肩負起“薪火相傳”的責任,攜手團隊青年教師篤定服務國家戰略的信念,苦練內功,在區域國別研究領域深耕細作,以“秉燭鑄民魂”為畢生追求,書寫無愧於時代的師者榮光。
國家級青年人才、統計與數學學院二級教授李娜:總書記勉勵廣大教師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賦予了我們崇高的使命。我們要始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切實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到教書育人的全過程。“躬耕教壇”,立足三尺講台,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強國有我”,堅定理想信念,不斷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質、專業水平和創新能力,立誌做新時代的“大先生”。
統計與數學學院楊冬梅教授:“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為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行為標杆。高校教師肩負著育人才、強科技的強國使命,更要補足“精神之鈣”, 築牢“為師之魂”。 強國先強教,強教先強師,我深感自己肩負的責任重大,在以後的為師之路上,定會謹記總書記提出的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義,躬耕教壇、強大自我,學習永遠在路上。
山東省“泰山學者”特聘專家、二級教授劉慧:“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為“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賦予了新的內涵。今天的學生是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的主力軍,我們是打造這支“夢之隊”的築夢人,首先要有理想信念,無論是科學研究還是授課講學,永遠不忘初心,並將這種精神傳播到身邊的每一個人。其次要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真正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再次,以廣博的學識促進學生發展,用一顆不倦的敬業愛崗之心提燈引路、育夢成光。
中國國際低碳學院執行院長王璟瑉教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弘揚教育家精神,應在重視知識傳授之餘,賦予生命情感與溫度。教育不是單純的輸出過程,而是心與心的碰撞、靈魂與靈魂的對話。真正的教育者,能看到每一個學生心中的那片土地,用自己的智慧和情感去滋潤它,讓它茁壯成長。啟智潤心、因材施教,是一種育人的藝術,是一種對生命最深沉的尊重。
區域經濟研究院院長董彥嶺教授:弘揚教育家精神,要做好老師,做大先生。作為在高等教育戰線工作超過35年的老教師,我倍感責任深重。要做好老師,是一個教師的本分,要對教師職業心存一份敬畏,要教好學生,自己首先要做好表率,在立德敬業、探求新知上永不止步。要做大先生,更是一種新境界,要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不斷實現自身的成長,成為知識淵博、德行高潔的大先生,勇於承擔社會責任,灑甘露、育桃李,為高素質財經人才的培養貢獻力量。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