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千裏來相會,石大新生故事“緣”來如此
2023-09-02 18:48:00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非凡70載,揚帆新時代。值此七十周年校慶之際,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迎來8995名2023級新生,他們自五湖四海踏歌而來,在石大續寫青春故事,譜寫芳華樂章。
 “一定是特別的緣分”:同桌同分考上同校同班級
  “在班主任嘴裏得知我們兩個考了同分的時候,我特別驚喜,錄取結果出來之後,又發現我們兩個竟然被錄取到了同一所學校同一個專業的同一個班級!我想這一定是特別的緣分!”今年,2023級新生田瑾燦和何慕潔以同樣的分數考入經濟管理學院經濟專業,在高中就是同桌的她們,未來四年將在石大續寫這段青春友誼故事。

  2023級新生田瑾燦和何慕潔以同樣的分數考入經濟管理學院經濟專業 張勝博 攝影
  “我們倆在高中最後的六十天做了同桌,一起經曆了最難忘的時刻。”辛苦的高三生活讓兩人的關係迅速拉近,催生出“革命般的友誼”。何慕潔有寫日記做手賬的習慣,在高三那段難熬的日子裏,她喜歡用文字記錄生活,在她的日記本中,田瑾燦總是“忙忙碌碌”,作為班長,班級裏的大小瑣事都是由田瑾燦來負責。高三運動會期間,田瑾燦依然風風火火,忙著安排班級運動會的事項,學業繁重,尋找合適的同學參賽成了田瑾燦的難題。看著田瑾燦煩惱的樣子,何慕潔主動報名擔任護旗手,動員同學們積極報名參與項目,默默幫她分擔工作。
  在學業方麵,兩人也是互幫互助,麵對兩人都不擅長的數學,田瑾燦主動帶著何慕潔一起去找數學老師請教,鑽研難題。“最終高考數學成績比平時好一些,這是我們兩個‘並肩作戰’的結果。”何慕潔表示兩個人的相互監督讓她的學習更有動力。
  高考前,為了節省時間,何慕潔不想去學校食堂吃飯,田瑾燦就和她一起分享自己從家裏帶來的晚飯。用餐期間,她們會一起聊聊今天的趣事、八卦,傾訴學習上的壓力和困惑,也會一起暢想大學時光,“要是我們能考到一所大學,我們要一起要努力學習,為以後出國讀研、開拓視野做好準備。”一起吃飯閑聊的時光讓枯燥無味的高三都變得明亮起來。
2023級新生田瑾燦和何慕潔以同樣的分數考入經濟管理學院經濟專業 張勝博 攝影
  孰能想到夢想成真,兩人真的成功考入同一所大學,也就更加堅定了當時的目標。“石大七十周年揚帆起航,也正值我們大學生活的起點,雖說‘輕舟已過萬重山’,但我們還有更遠的路要走,希望我們能夠帶著堅實的步履闊步前行,去看萬重山背後的璀璨花海。”
  在石大,這種情況還有不少。青島軟件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新生吳雨默和文法學院新生張天悅初高中都在同一所學校讀書,如今,他們七年同窗之誼將繼續下去。
青島軟件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新生吳雨默和文法學院新生張天悅
青島軟件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新生吳雨默和文法學院新生張天悅的錄取通知書
  高考前不久,吳雨默和張天悅就曾一起相約要報考石大,因為對英語學科的一致喜愛,她們想要考入這所被稱為“英語四六級發源地”的學校。“石大在我們看來不僅僅是學習的平台,更是揮灑青春實現自我價值的地方。”盡管專業不同,但兩人都想要用自己的知識更好為國家、為社會服務,實現青春的價值。
“陽光總在風雨後”:跨越聽力障礙,獨自逐夢遠行
  “我想一睹大海的風采,於是我從恬靜的青海湖岸考到美麗的唐島灣畔。”理學院新生馬青海用皮膚感受海風的吹拂,用隻有些許聽力的左耳去聆聽大海的聲音。
理學院新生馬青海 任緒乾 攝影
  5歲時,馬青海便被診斷出先天性聽力殘疾,中考結束後,醫生診斷其病為“耳部硬化症”。通過鐙骨手術和內耳開窗術進行治療,馬青海最終也隻有左耳恢複60%的聽力能力,而右耳完全失聰。
  在高中期間,聽力障礙對馬青海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他說:“由於我的病情,生活中我與老師、同學的交流並不順暢,甚至會導致誤會,與同學們的交流也愈發減少,性格也更加內向。”
  而當馬青海的班主任得知他有聽力障礙後,便將他安排在了講台前的位置,這極大緩解了馬青海的聽課壓力。他的同桌得知其聽力困難後,同樣主動伸出援手,將課堂筆記借給馬青海學習。
  在老師同學的幫助鼓勵下,馬青海又從自卑內向變得樂觀積極。經過漫長的心理鬥爭,他在自暴自棄和積極麵對中,選擇了後者,變得勤奮好學、努力上進,最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既然聽力不強,馬青海就選擇鍛煉自己的肢體能力,成為一名力量上的強者。他逐漸喜歡上“街頭健身”運動,這屬於極限運動的一種,主要以社區健身器材鍛煉,追求極限身體能力。“用一些徒手動作,例如單臂引體、俄式挺身等,最大限度地發揮自我身心潛能,幫助跨越心理障礙。”馬青海說,受此影響,自己變得愈發陽光向上、成熟穩重。
  “希望你永遠樂觀向上,不要在意自己的聽力缺陷,努力克服生活中的困難,交到誌同道合的朋友,腳踏實地地向前邁進。”馬青海父母的臨行囑托,給予馬青海不斷成長的動力。
  這次馬青海隻身一人從青海乘坐火車來校報到,臨近30小時的車程十分漫長。路上他想了很多,尤其是對未來四年的大學生活充滿憧憬:“我要主動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努力突破舒適圈,希望每一天的自己都會比昨天強,始終保持對生活的積極熱愛!”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兩代人圓夢石大,見證高速發展
  “我考上父母的母校啦!”張琬晴是控製科學與工程學院的一名新生,於她而言,石大既陌生又熟悉。原來,張琬晴的父母是石大機械係1995級校友,兩人是本科同班同學,緣分自此開始。
張琬晴與父母在迎新展板前合影 崔躍鍾攝
  “石大”這個名字自幼年時期就一直環繞在張琬晴耳側,同是石大學子的父母總是會向她提起當年那段校園時光:“我們早上會起很早去圖書館排隊學習,東營薈萃湖畔的背書聲是我們共同的石大記憶。”父母的言傳身教讓年幼的張琬晴也感受到身為石大人的榮譽感,也因為此,她對於石大的第一印象便是“學習氛圍濃厚”,這無形中增加了張琬晴對石大的向往,也成為她首選石大的重要因素。
  錄取結果出來後,張琬晴不禁感慨這一奇妙的緣分,她相信自己做了正確的選擇。“是石大優良的學風給了我讓孩子在石大學習的自信,我相信石大,因為我也曾在此度過四年時光。”張琬晴的父親說。
  從1995年跨越到2023年,近三十年時間讓石大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學校由隻有東營一個校區變成青島、東營“兩校區一園區”的新發展格局。在70周年校慶之際,張琬晴的父母再一次回到母校的懷抱,心中為母校的飛速發展感到由衷的高興。
張琬晴與父母在薈萃餐廳合影 崔躍鍾攝
  與父母一同成為石大人,這一份特別的情感得以傳承。“大學對孩子來說是新鮮的,希望她踏實學習,多參加活動,提升綜合素質,傳承石大精神,度過精彩充實且有意義的大學時光。”張琬晴的父親說。(文稿:楊安 張勝博 翟易春 朱博飛 林姝含 栗慧澤)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