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名高校輔導員,一定被這樣稱呼過(以徐美麗為例)——
徐輔導員
徐導員
徐導兒
美麗姐
徐老師
美麗老師
……
各位輔導員們,有沒有哪一瞬間,有種踏進“文藝圈”當導演的錯覺?或者天天在各種稱謂中“尋找自我”?
如果你是一名大學生,你眼中的輔導員或許是這樣的——
這是個“宿管”,學生宿舍沒事兒就去;
這是個“消防員”,消防安全超級謹慎;
這是個“調解員”,學生糾紛找他解決;
這是個“心理醫生”,心理問題他要開導;
這是個“生活保姆”,日常生活他會關注;
這是個“情感專家”,如果失戀就找他嘮;
這是個“行政秘書”,有表要填直接找他;
這是個“通知機器”,注意安全常掛嘴邊;
……
對於大多數學生和家長來說,“輔導員”這一稱謂和身份是全新的認識。很多學生和家長,將“輔導員”與beplay体育手机時期的“班主任”身份對等,這是認識輔導員的第一步。那究竟什麼是輔導員呢?
從職業定義上看:
根據《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中的職業定義,輔導員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教師和幹部的雙重身份。
從工作職責上看:
根據教育部第43號令《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輔導員的主要工作職責是: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黨團和班級建設、學風建設、學生日常事務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與谘詢工作、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校園危機事件應對、職業規劃與就業創業指導、理論和實踐研究。
從隊伍建設上看:
教育部第43號令《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指出: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幹力量,是高等學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指導者。輔導員應當努力成為學生成長成才的人生導師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
所以,對於“輔導員”,可以理解為“教師”和“學生管理者”的雙重身份。
作為大學生的你,應該怎麼認知和定位你的“輔導員”呢?
如果你隻把“輔導員”的身份定義為“學生管理者”而忽略了“老師”,那麼當你的輔導員出於管理職責和責任心而指出、批評和教育你的錯誤行為時,你會覺得“輔導員在處處針對我”,從而心生怨念,甚至惡言相向,從而阻斷了你與輔導員溝通交流的渠道,喪失了成長道路上重要的陪伴者和指引者。
如果你隻把“輔導員”的身份定義為“老師”而忽略了“學生管理者”,那麼當你的輔導員出於關心和愛護而跟你談心談話時,你會顧及到師生身份而不敢袒露心扉、尋求幫助,或者拒絕與輔導員溝通,那麼當你在大學生活中感到迷茫和無措的時候,你就少了人生成長路上一個重要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導師。
“有事找輔導員”,是大學裏最常聽到的話。
學生違紀了,找你輔導員來!
考試作弊了,找你輔導員來!
遇到危險了,快找輔導員!
心情不暢了,快找輔導員!
這事不會辦,快找輔導員!
“輔導員”是大學中最貼近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存在,高頻的出現可以形成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親密關係”。大學生與輔導員多交流,會感受到更多輔導員對自己成長成才的引導,使自己在成長的關鍵期中有信念、有力量、有指引,意識到自己不僅要具備完備的知識儲備,還更需要昂揚向上的思想精神麵貌和胸懷天下的家國情懷,幫助自己更好地成為一個有益於家庭、有益於社會、有益於國家的人。
當然,也有個別的例外情況,輔導員和學生的“親密關係”如果沒有好的導向,也可能會造成學生的過度依賴。比如當學生在校園生活中遇到學習或生活的困難,本應該需要學生自己嚐試解決,但不少同學會不假思索地尋找輔導員“短平快式”解決,自身慢慢強化認識“輔導員是我的大管家”。所以當輔導員選擇“授人以漁”而非“授人以魚”時,很多學生反而不理解。比如,當你想要某個部門的電話號碼時,向輔導員尋求查詢電話號碼的渠道應該比隻詢問某個電話號碼要更好一些吧。
輔導員承擔著學生管理的職責,更是一名高校教師。每一個高校輔導員都經曆了“過五關斬六將”的層層選拔才成功走到大學生麵前,在他們的專業領域裏,他們也是那個“佼佼者”。不能因為輔導員不給你教授專業課,就覺得輔導員是服務者而不是教師,從而淡化了尊重;也不能因為輔導員是教師,從而覺得輔導員是管理者而不是知心朋友,從而模糊了輔導員是青年學生知心朋友的角色。
大學生對輔導員稱呼什麼,是表象,不重要,開心就好。重要的是,在內心中,請真誠地稱呼你的輔導員——老師!
作者:徐潔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