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東大學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雙創”建設創新案例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推動黨的民族工作和高等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使命。魯東大學體育學院始終立足國家戰略,著眼社會服務,全麵集聚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優勢和文化潛能,紮實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在教育實踐中創新性發展、在社會服務中創造性轉化,譜寫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體育篇章”。
一、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在教育實踐中創新性發展
優化課程建設,立體化課程全方位育人
教學實踐雙軌育人。通過課程改革、教學模式創新探索,形成了融合“基礎知識傳授—教學方法應用—套路創編—表演設計—實踐能力提升”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強調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相結合,積極開展校內展演活動,輔助實踐能力提升,育人成果豐碩。近幾年來,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學生在山東省體育教育專業基本功大賽中多次斬獲武術項目重要獎項,教學能力與實踐技能雙軌提升,相關教學改革取得了突出成績。
校內校外協同育人。通過教育實習與頂崗置換,與煙台市beplay体育手机校保持長效協同合作關係,共同參與培養學生的教學實踐能力與綜合素質。通過武術段位製進校園、健身氣功進校園等活動,提高學生的社會參與意識,提升文化傳播使命感與自豪感。通過社會調研、競技比賽、段位考評、社會服務等形式,多渠道推動學生參與裁判執法、段位考評、教學訓練、政策宣講、文化傳播、論壇推廣等活動,在學以致用中強化文化認同感,提升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擔當。
國內國際合作育人。魯東大學與意大利那不勒斯帕薩諾普大學開展合作辦學,已經形成以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為主體,各類體育專業共同參與的國內國際聯合培養模式。學生遠赴法國、美國、意大利、印尼等國家開展民族文化教育交流,武術、舞龍、舞獅、健身氣功等傳統體育項目教學活動更加豐富多彩。通過魯東大學畢業生赴意攻讀研究生、意方學生來我校學習、意方教師來我校授課、雙方教師學術互訪交流等形式,學院國際化辦學內容更加豐富。合作辦學模式日趨完備,為體育相關專業的國際化發展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傳播提供了多元的優質資源,創建了宏大的國際格局。

加強頂層設計,有組織課程全要素聯動
構建“五位一體”教學模式。堅持以基礎性和工具性知識為根本,以學生的教學設計、實踐能力和服務社會為基準,全方位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創造性,有效支撐了課程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在國家級、省級比賽中取得金、銀、銅等獎牌100餘枚。
挖掘本地武術項目,傳承優秀民族文化。煙台是螳螂拳的發源地,螳螂拳又是我國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體育學院充分挖掘瀕危的、根植民間不同流派的、具有代表性的拳種進行教學,在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既傳承了優秀民族文化又突出了本專業教學特色。
深入開展學術研究,理論服務教學實踐。教師堅持科教融合育人,先後主持省部級課題10餘項、省級教改課題1項,在《北京體育大學學報》《上海體育學院學報》《民俗研究》等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獲省級教學成果獎1項。學校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獲批山東省一流本科專業,《傳統體育養生學》獲批國家一流本科課程。
深刻領會“第二個結合”的重大意義,實踐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交流。
我們黨以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激活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使中華文明再次煥發出蓬勃的生機與活力。同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使馬克思主義獲得豐富的文化滋養。這一結合的重要論述啟示我們要在新的起點上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具體實踐緊密結合。
學院紮實推進“第二個結合”,以民族傳統體育作為文化載體,推動體育學科專業高質量發展。與學校黨委宣傳部、社科處、教務處、團委等部門通力合作,確立了“學—研—宣—教—踐—服”的工作體係。充分發揮學院“山東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平台優勢,從“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的結合”和“國內體育與國際體育的結合”兩個方麵入手,將健身氣功、太極推手、舞龍舞獅等體育項目從運動賽場帶進了社區、鄉村——實踐團隊“助力鄉村”走進東營鹽窩鎮鄉村進行健身指導;從校園場館帶到了國外課堂——龍獅團隊赴法國進行文化交流。以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為載體,推進了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和製度的創新,助推“第二個結合”落地生根。
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在社會服務中創造性轉化
以人民為中心,構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係。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學院聚焦體育強國建設,堅持新發展理念,深入貫徹《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積極投身學校文化創新傳播學科群建設,深度融入健康中國戰略和全民健身國家戰略,集全院之力全方位融入和服務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係,服務社會的綜合價值與多元功能持續提升。

送健康惠民生,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學院發揮專業優勢,弘揚全民健身誌願服務精神,廣泛開展“送健康惠民生”“體育攜手黃河”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推廣等實踐活動,實踐團隊奔赴煙台、東營、濟南及沿黃數十個社區及學校,紮實開展健身氣功教學實踐活動。在實踐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切身體會到學有所用、學以致用,讓社區居民、學生等沉浸式體驗傳統體育養生文化的獨特魅力,更是以實際行動貫徹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提升社區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同時,開展常態化推廣活動,建立“未病先防幹預”“既病防變體醫融合”“病後防複氣功輔助”三大體係,並貼合老中青各類人群特點,量身定製獨特“運動處方”,惠及煙台、威海等30餘個社區近百萬居民。
堅持助殘幫弱,關心關愛社會特殊群體。組建“陽光助殘”等特殊群體幫扶社會實踐團隊,在煙台市兒童醫院、福利院、殘疾人之家等地開展了係列助殘實踐活動,幫其調整身心,笑對生活。對失獨家庭等弱勢群體進行重點健身指導幫扶,幫助其走出陰霾,重拾信心。新華網、學習強國、大眾日報、齊魯晚報等20餘家新聞媒體進行了宣傳報道。(通訊員:邱建國 楊偉偉 陳福宗)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