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青年政治學院:賡續紅色血脈 厚植愛國情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山東青年政治學院的前身是創建於1949年的山東省團校,在黨的關懷下發展壯大,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和鮮明的紅色基因。學校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高揚愛國主義旗幟,大力傳承紅色基因,教育引導青年學子厚植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誌、實踐報國之行,努力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凝聚磅礴青春力量。
堅守立校初心,擦亮“青年政治”底色
建校75年來,山東青年政治學院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黨的全麵領導,紮根齊魯大地辦學,矢誌培養堅定信念跟黨走、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可靠接班人的青年政治人才。
山東青年政治學院成立的初心使命就是鞏固黨執政的青年基礎,為黨培養共青團幹部和青年工作人才,“青年政治”便成為流淌在山青人血脈中的紅色基因。學校把“紅色立校 忠心向黨”的初心使命融入辦學治校、立德樹人的全過程,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增強愛國情懷。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貫通家庭、學校、社會橫向“教育鏈”,深入實施愛國主義教育融入思政教育、專業教學、管理服務、校園文化、社會實踐 “五融入”工程,構建黨委統一領導、部門各負其責、校院一體聯動、全員協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實施新時代“山青精神”涵育工程,引導黨員幹部和廣大教師當先鋒、作表率,展現山青人以身報國的信仰與情懷。圍繞青年政治人才培養,實施“青年領導力學位班”特色項目,打造思政課程、課程思政、網絡思政、崗位思政“四位一體”思想政治教育體係和“青年領導力學位班”的“4+1”青年政治人才培養模式,強化“青年政治”辦學特色。
強化思想引領,堅持鑄魂育人本色
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強化思想引領,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旗幟鮮明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不斷豐富教育內容、創新教育載體、增強教育效果,著力培養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充分發揮思政課鑄魂育人主渠道作用,建強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內容的思政課體係,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實施“時代新人鑄魂工程”,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精心打造“一院一品”思政工作品牌,彙聚各類資源建好思政“大課堂”“大平台”,推動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深入挖掘紅色資源“富礦”,創新打造思政課程共性與專業人才培養個性相結合的“6+X”思政課黏性共建教學模式,以示範課程建設、示範課堂展示等形式充分發揮課程本身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推進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精心研發“舞台上的思政課”“熒屏上的思政課”“行走中的思政課”“民族複興進程中的齊魯擔當”等以青年政治人才培養為核心的“X”特色思政課程,打造紅色理論“充電課堂”,開設“哲想哲思”“四史學堂”等網絡學習欄目,創作“山青音話”微黨課,把思政教育搬到舞台、搬上熒屏、融入日常,以可視、可聽、可觸等創新形式,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
浸潤文化熏陶,彰顯家國情懷亮色
山東青年政治學院紮根齊魯大地,做好齊魯紅色文化研究闡發、推廣普及、傳承創新三篇文章,挖掘紅色文化的豐富內容和時代價值,讓紅色精神薪火相傳。
依托齊魯紅色資源,開展學理性、政策性和科普性研究,充分發揮紅色資源教育功能,自編自導舞台劇《星火》,將《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在山東農村保護、傳播的曆史搬上舞台,以其為主要內容的研究項目獲評第五屆山東省文化創新獎。搭建多維成長平台,從人才培養、社會服務、傳播弘揚三個維度,提升愛國主義育人成效。與中共山東早期曆史紀念館、濟南戰役紀念館等紅色教育基地合作,成立紅色誌願宣講團,將齊魯紅色文化生動傳達給群眾;與山東省沂蒙文化研究會合作,聚焦沂蒙精神開展藝術創作,打造沂蒙精神文化品牌。依托藝術類學科專業優勢,創作推出一批形式多樣、健康向上的文藝作品。其中,舞劇《乳娘》已在北京、山東、江西、寧夏等地演出120場,入選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優秀舞台藝術作品展演作品,榮獲中組部第十五屆全國黨員教育電視片觀摩交流活動優秀作品一等獎。
躬身實踐錘煉,鍛造時代新人成色
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教育引導學生與時代發展同心同向,注重在實踐中引導學生學真知、悟真諦,加強磨練、增長本領,把人生抱負落實到腳踏實地的實際行動中來,把個人理想自覺融入國家發展偉業。
積極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傳承紅色基因、堅定理想信念。利用重大節慶、重要紀念日等時間節點,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三會一課”、主題黨日團日中,開展“對話青年雷鋒”、“緬懷英雄先烈、弘揚革命精神”、紅色入學教育、“一二·九”大合唱比賽等活動;依托學科優勢,結合專業特點,開展“紅色山青定向跑”、微黨課比賽、青年英模畫像繪染、“弘揚黃河文化、傳承紅色基因”、“盛世中國·青年當歌”等思政活動,著力營造校園紅色氛圍。教育引導學生走出校園,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在社會大課堂中增長才幹,在實踐中堅定報國誌向。將課堂學習與鄉村振興緊密結合,鼓勵山青學子俯身基層、傾聽民聲,參與“青鳥計劃·返家鄉”社會實踐,發起“青青學堂”留守兒童關愛項目,開展支教活動。學生的身影活躍在田間地頭、工廠車間,用誌願服務熱情傳遞青春激情,用專業知識助力家鄉發展。
(山東青年政治學院黨委書記 魏豔菊)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