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師範大學院係巡禮 | 崇德尚法,立誌立行——法學院
▲法學院院長 荊月新
法學是以法律、法律現象及其規律性為研究內容的科學,它以維護社會秩序和人類權利為己任,因此,法學是權利與秩序之學。西方的法學產生於古代羅馬,在中國,法學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至先秦時期的法家。法學與其他學科有著顯著不同的分工,它研究人類的社會治理實踐,也研究人們的權利行使。山東師範大學法學院自創立之日起,始終致力於打造我國創新型、應用型、高素質法治人才培養重要基地,爭創國內知名法學專業品牌,努力為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良好的法治人才保障。
今天,我們的學院依然年輕,但是已經成為華東地區法學教育和法學研究的重鎮,法學專業被教育部確定為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在美麗的長清湖畔,山東師大法學院期待新一代法律人的加盟,為你們的成長、成功和成才,做好了充分準備!
01曆史沿革及發展現狀
法學院始於1994年建立的政治法律學院法律係,是全國師範類院校和山東省高校中較早開辦法學本科教育的高校之一。1996年開始招收法學專業本科生,2003年獲批法學碩士學位授權點,2010年獲批法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011年3月獨立設置法學院,2012年入選“山東省應用基礎型特色名校專業建設項目”,2014年獲批法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2022年法學專業被教育部確定為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目前在法律史、憲法與行政法學、民商法學、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訴訟法學5個二級學位點招收碩士生;麵向全國招收法律碩士研究生。現有本科、碩士一體的教學、科研體係。迄今為止,為社會培養20餘屆優秀研究生、本科生和專科生,成為師資力量精幹、學術思想活躍、社會聲譽優良的法學院,是山東省和華東地區重要的法律人才培養基地。
▲學校與北京德恒律所等共建“涉外法治人才培養協同育人創新基地”
▲學院與德恒律師事務所打造涉外法律實務提升班
▲學院與省高級人民法院簽約實踐教學基地
▲山東省司法廳在我院成立山東師範大學法律援助工作站
▲學校與濟南鐵路運輸中級法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學院與山東法官培訓學院開展合作協議簽約儀式
▲學院與德和衡律師事務所建立實踐基地
▲學院與山東省第二女子監獄共建實踐基地
02學科專業優勢
法學院現擁有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和法律碩士學位授權點,是省屬高校中同時獲批“法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與“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的為數不多的法學院代表之一。設立了山東省人大常委會地方立法研究服務基地、山東省司法廳政府立法研究服務基地、山東省知識產權研究與培訓中心、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司法理論研究基地、山東省政法幹部培訓基地、山東省齊魯法治文化研究中心、山東省法律援助中心山東師範大學工作站等7個省級科研教學平台,均係山東省首批建設,在齊魯法治文化、地方立法、環境資源司法理論、訴訟法學、知識產權等領域開展了特色研究。在司法機關、涉外律師事務所和企業等設置22個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校級法律教學實驗實訓中心,實驗設備價值超過600萬元,為增強學生實踐能力提供堅實基礎。
03師資隊伍
法學院擁有一支朝氣蓬勃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61人,專業教師51人,其中博士生導師3人,教授、副教授22人,擁有博士學位的教師約占90%。教師隊伍中,1人獲評山東省“法律法學領軍人物”,1人入選山東省理論人才“百人工程”,2人獲評山東省“十大優秀中青年法學家”,1人獲評“山東省優秀研究生導師”,1人獲聘山東師範大學“東嶽學者”(拔尖人才),1人獲聘中共山東省委法律顧問,1人獲得山東省青年教師教學比賽二等獎。師資大多畢業自悉尼大學、中國法學教育的“五院四係”等海內外著名高校。近年來,法學院教師承擔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司法部等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數十項,產生了廣泛的學術影響。
▲荊月新同誌被推選為首批“全省法學研究領軍人物”
▲王德新同誌被評為“第四屆山東省十大優秀中青年法學家”
▲劉娜老師獲得省高校青年教師教學比賽二等獎
04教學科研成果
近年來,學院教師在教學方麵取得諸多成績:擁有山東省“一流課程”“課程思政示範課程”“精品課程”6門、省級示範性基層教學組織1個、省級教學改革(案例庫)項目8項、校級本科教學團隊2個,教師獲得省級青教賽二等獎1項。學院教師在科研領域碩果累累:承擔國家與省部級科研課題100餘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5項、教育部社科規劃項目9項、司法部、中國法學會項目、最高法、最高檢項目20餘項、山東省社科規劃項目30餘項;還承擔了山東省人大常委會地方立法研究服務基地等橫向課題30餘項。出版學術專著50餘部,主編教材近10部,發表論文百餘篇,10餘篇論文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等權威期刊轉載;獲得省、廳級以上科研獎勵20餘項。
05人才培養
1.完善人才培養結構,突出人才培養特色
法學院注重本科生教學質量的提升,設有一個法學本科專業,下設法學專業智慧財產法方向。法學專業是教育部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是我校特色專業,也是山東省應用基礎型特色名校建設項目支持的重點發展專業。按照“二次選拔、分專業方向、分段培養”的模式,重視學生個性發展,重視學生法律專業基礎和專業技能的培養。
2.加強科研創新訓練,提升科研創新水平
法學院實施本科生科研班主任製度,為本科班級配置優秀青年教師擔任班主任,向本科生普及科研創新知識,在全麵提升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責任意識和合作意識,每年參加科創項目的學生人數占總人數的60%。通過科研班主任、科研培育項目計劃等措施,學院形成了立體式、交叉式、縱向延伸的科研訓練體係。
近年來,學院平均每年有30項“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被立為國家級、省級或校級項目,2016—2023年共有155個項目成功立項,其中包括42個國家級立項、39個省級立項。
在“創青春”大學生創業大賽中,《網購捍衛者APP》項目獲得省級金獎,《護農小綠傘—農村電商法律權益維護平台》項目獲得省級金獎。
在“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競賽中,《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在貧困地區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的研究——以武陵山連片國家級貧困區重慶市黔江區法治扶貧為例》項目榮獲省級一等獎,《中國離婚冷靜期製度研究——基於山東省內外調查數據的實證分析》《突發公共事件中網絡謠言的行政法規製研究》項目榮獲省級二等獎;《守望田野秩序: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土地流轉過程中的法律風險及其防控機製考察——以S縣40村為樣本》項目榮獲省級一等獎。
在“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競賽紅色專項賽道中,《新時代大學生傳承紅色基因、踐行初心使命現狀及對策研究》項目榮獲省級一等獎、最具感染力獎;《尋訪青年榜樣事跡,傳承雷鋒精神力量——基於對孫傳彬等10位山東省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的調研分析》項目獲得省級一等獎。
在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3D 環夢造”工廠》項目獲得省級銀獎,《網購捍衛者APP》項目獲得省級銅獎。
3.重視專業實訓教育,強調專業實踐能力
法學是一門實踐性學科,除了安排前往法院、檢察院、律師事務所進行專業實踐外,學院還開設《模擬法庭》《法律文書》《法律診所》《法律英語》《專利法實訓》等實訓課程,加強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
學院開展“法律實踐攀登計劃”,搭建學院人才與高水平賽事間的橋梁,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專業實踐能力提升平台,積極培養高素質法學人才。近幾年,學院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國際、國家級以及省級模擬法庭、法律文書等法律人風采大賽,先後獲得了第十九屆“貿仲杯”國際商事仲裁辯論賽三等獎、2021年首屆中國法律外交翻譯大賽優秀獎、全國模擬法庭大賽季軍、山東省“學憲法 講憲法”演講比賽決賽二等獎等成績,大幅度提升了法學實踐教育的質量,實現了理論教學和實驗實訓環節在人才培養上的相互呼應和補充。
4.夯實黨團組織根基,表率引領作用顯著
學院高度重視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堅持立德樹人的教育方針,用黨建工作助力學生培養,積極培養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019年12月,學院學生黨支部被確立為“全國黨建工作樣板黨支部”;2021年,被評為山東師範大學五好三強過硬黨支部標兵、山東師範大學先進基層黨組織;學院團委獲評2021年度、2022年度“五四紅旗團委”。2020年9月,學院萃律團校成立,吸納更多青年團員加入團組織,創立了一支理想信念堅定、作風正派、思想上進的生力軍。
5.重視全麵綜合教育,強調綜合素質提升
除了專業性的訓練以外,學院還重視學生的全麵發展,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社會實踐、社會服務,全麵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法學院本科生積極參加創新創業大賽、社會實踐和其他競賽活動,屢創佳績。連續多年在“全國大中專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中榮獲“全國優秀團隊”稱號,2019年本科生《關於健全大學生參與鄉村社會實踐機製的提案》獲得全國優秀模擬政協提案,彰顯了法學院學生積極進取、昂揚奮進的學習精神,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升。
06國際交流與合作
1.國際化師資:學院30%以上的老師有海外交流經曆,先後多位教師赴美國德州聖瑪麗大學法學院、休斯敦大學法律研究中心、加州伯克利大學法學院、紐約福達姆大學法學院、英國愛登堡大學法學院進行高級訪學研修,建立了廣泛的海外學術聯係。
2.國際化課程:邀請奎蒙&格雷厄姆律師事務所律師瑪麗蓮·費舍爾(Marilyn Fisher)、思克萊德大學道格拉斯·布羅迪(Douglas Broadie)、韓國高麗大學李尚洙老師等國外知名專家開設課程。英文講座、國際學術會議常態化,讓本科生與國際大師零距離接觸,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
3.國際合作培養項目:學院與美國得克薩斯州聖瑪麗大學法學院和英國思克萊德大學法學院合作實施3+1雙學士學位和2+1雙碩士學位項目,與韓國檀國大學達成合作框架協議,培養涉外法治人才。現有多名同學通過聯合培養項目,獲得英國或美國碩士學位。
07學院風采
08桃李芬芳
王麗,1977級校友,德恒律師事務所創始人、黨委書記、主任、首席全球合夥人。擔任工信部、水利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等國家部委、央企、國企、民企等法律顧問。
張偉榮,1982級校友,法學院講座教授,現為美國輝瑞全球總公司法律事務部高級公司法律顧問、美國專利商標局注冊專利律師。
趙信會,1987級校友,法學院兼職教授,現為山東財經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
王金堂,1987級校友,後考取中國人民大學法學碩士,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博士,現為青島科技大學法學院黨總支副書記、院長,山東省法學會融合創新法治研究會會長、山東省法學會民商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山東省法學會土地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侯豔芳,1999級校友,後考取山東大學法學碩士、博士、博士後,現為華東政法大學刑事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劉加良,1999級校友,後考取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碩士、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現為華東師範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王燕,1999級校友,現為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八檢察廳三級高級檢察官,2003年經省委組織部選調進入檢察係統,2012年被評為“山東省檢察業務專家”,2014年入選“高檢院第一批民行部門人才庫”,2021年入選全國檢察機關公益訴訟人才庫,先後獲得山東省檢察業務專家、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首屆山東省十大法治人物、首批全省法律研究領軍人物等榮譽稱號,被最高檢記個人一等功。
康寧,2005級校友,後考取北京大學法學博士,現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副教授,擔任中國比較法研究會英國法委員會秘書長等職務。
化國宇,2005級校友,後考取中國人民大學法學理論博士研究生(碩博連讀),現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趙恒,2009級校友,後考取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現為山東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法治前海研究基地研究員,監察法治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法學
堅持立德樹人、德法兼修的育人導向,培養專業基礎紮實、知識結構合理、職業能力突出、理想信念堅定、富有職業倫理意識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基礎型法治人才。
憲法學、民法總論、商法總論、知識產權法、刑法總論、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國際經濟法學、環境法、勞動與社會保障法、法理學、中國法製史、法律倫理學等。
一是注重培養應用型法律人才,依托“法律教學實驗實訓中心”著力培養應用型法律人才;二是著重服務於地方法治發展需要;三是依托“知識產權研究與培訓中心”,服務於知識經濟發展需要;四是重視海外聯合辦學,與英國、美國合作高校開展“3+1”聯合培養計劃。
法學專業本科畢業生,可以繼續進行研究生階段的學術深造,也能夠勝任國家和地方立法、司法、行政執法、法律服務和法學教育等法律職業。
2020級李可歆(保送至外交學院國際法係攻讀法律碩士研究生):
回首在山師法學院的四年,我從懵懂迷茫到逐漸收獲更多的可能性。我在明德樓見證了山師的風雨陰晴天,在圖書館陪伴了山師的日出月落時。課堂上,我領略名師風采,學習正義之道,感悟法學學科博大精深的魅力;課堂外,我參與學術競賽,實地走訪調研,獲得豐富多彩的實踐經曆和公益曆練,得到了走向職場、走向未來的悉心指引。四年的本科學習讓我堅信我的專業將帶給我一生受益的力量,讓我心懷正義,行事溫暖。法學院是我夢想開始的地方,相信它也將成為你展翅高飛的舞台。歡迎師弟師妹們報考山師法學院,期待在美麗的校園園裏與你相遇!
2020級李鈺瑤(保送至華東政法大學攻讀法律碩士研究生):
韻華如駛,四年光陰感恩與山師法學院共度。驀然回首,天地書聲安靜的環境,浩瀚的書海,給予我學習的動力,讓我擁有自律的充實感;明德樓老師的諄諄教誨,教導我做人的道理,感受法律的魅力;設備齊全的體育館,寬敞整潔的操場,促使我堅持鍛煉,擁有健康的身體;豐富多彩的團建活動和社會實踐,增強我的社會責任感和綜合素質。感恩山師法學院培養我良好的學習習慣,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永不言棄的頑強毅力,這裏的一切都定格成了我記憶中最美的樣子。親愛的師弟師妹們,歡迎你們踏入山師校園,加入山師法學院,在老師的指導,同學的陪伴下,在思維大廈中感受法學抽絲剝繭的邏輯美,在理性感性交織的世界中體會法學的嚴謹與理性,善良與智慧,從而遇見更飽滿更具有生命力的自己!
選考科目:不提科目要求。
最終招生專業及計劃以各省招生主管部門公布的信息為準。
學院公眾號二維碼:
微信號:“山東師範大學法學院團委”
谘詢電話:
0531-86181285
學院網址:
電子郵箱:
faxueyuanbkzs@163.com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