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網頁登錄
beplay2網頁登錄
山東建築大學學科建設篇:堅持分類建設,推動學科高質量發展
2024-05-31 10:32:00
山東建築大學
(數據截止2023年12月)
第一部分:整體工作思路和主要成績概述
  堅持內涵發展,實施分類建設、高水平建設。2018年,實施學科分類建設,按照“保持優勢、強化特色、扶持交叉、保障基礎”的原則,以項目化管理與投入梯次推進,開展一流學科、優勢特色學科和基礎能力提升學科三種類型的“3714”學科精準建設工程,明確不同的學科發展方向定位和建設目標任務。2022年,實施高水平學科建設,按照“強工培理興文”和“強化特色、扶持交叉”的原則,以發展性評價機製優化資源配置,開展重點建設、培育建設、扶持儲備三個層次的“122”高水平學科建設計劃,示範引領學科分類建設。
  學科競爭力顯著提升,排名影響逐年上升。建設學、土木工程2個學科先後入選“山東省一流學科”立項建設,建築學學科2020年入選山東省高水平“優勢特色學科”建設學科。2020年1月,工程學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排名由1502名上升至890名,學校同時進入ESI全球前1%機構,排名由5078名上升至3763名;2023年9月,環境及生態學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目前排名1576名。全國第五輪學科評估中3個學科獲得B-等次、4個學科獲得C-等次。2023年5月首次在《Nature》上發表重要研究成果。學報複合影響因子突破1,達到1.213,影響力穩步提升。


第二部分:改革發展舉措及獲獎情況
  一、持續改善學科建設條件
  學校積極爭取產教融合項目、銀校通、財政項目資金、高校項目貸款,學科建設條件不斷改善。建設教學實驗綜合樓(二期)11911.62平方米、土木教學實驗綜合樓(一期)4957.06平方米,正在建設產教融合實訓教學樓24695.55平方米。辦學空間得以拓展,煙台產學研基地占地麵積約30萬平方米,建築麵積239136平方米。投入400餘萬元建設專業化智慧教室,智慧化改造多媒體教室;教研儀器設備值增長2.39億元,增幅78.27%,其中10萬元以上教學科研設備563台(套),價值1.80億元,學科建設硬件條件不斷改善。
  二、持續推進學科建設機製
  根據學科建設目標定位和發展需求,學校製定《“十四五”學科建設發展規劃》,實施《省一流學科建設管理辦法》《學科分類建設方案》《高水平學科建設方案》,形成了建築學、土木工程、城鄉規劃、控製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等5個高水平學科建設群,發揮引領作用,建立校、院、學科、方向、團隊五級學科建設組織體係,推動教學院部以問題為導向,強化學科工作組織和對標對表建設。
  三、持續優化學位授權體係
  堅持高水平學科帶動新興交叉學科和學科方向建設,不斷完善學位授權體係。現有博士人才培養項目1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6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9個,共涉及90個培養方向(領域),在校研究生規模達到3862人,增幅87.57%。新增省級研究生優秀指導教師32位,聘用“雙導師”共同指導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獲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4篇,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58篇。
  四、持續彙聚學科建設力量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1719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1033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60.09%,增幅75.98%,高級職稱占比55.38%。教師隊伍結構進一步優化,現有研究生指導教師1178人,校外導師120人,行業導師160人,外籍教師11人,雙師雙能型教師661人。高層次人才不斷湧現,現有特聘兩院院士、外籍院士11人,國家級高層次人才8人,省部級高層次人才63人;新增省部級以上教師教學競賽獲獎92人次,山東省“一事一議”頂尖人才2個,“山東省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2個,省級和國家級教學名師4人。創新團隊建設不斷增強,“建築結構移位與加固改造”團隊是山東省屬高校唯一土木工程方向的教育部創新團隊,新增省部級教學團隊3個、省部級和省高校青創團隊40個。
  五、持續建設學科創新平台
  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學科前沿發展方向,建設以承擔重大任務為基礎的高水平科研創新平台。擁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山東省重點實驗室2個,山東省高校重點實驗室7個,山東省高等學校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2個;新增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建)1個,擁有山東省工程研究中心2個,山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個,山東省高等學校協同創新中心5個;擁有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1個,山東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平台2個,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1個,中國文物學會鐵路建築研究基地1個,齊魯法製文化建設研究基地1個,實現重要科研平台學科全覆蓋。
  六、持續提升學科科研產出
  學校科技活動經費連年攀升,年均科技活動經費達2.44億元,增幅31.89%,科研項目到賬總經費64008.4萬元。科研項目數量質量雙提升,新增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項、課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子課題1項等國家級項目187項;山東省重大科技創新工程7項、山東省傑青優青和重點基金項目8項等省部級項目684項;科研成果及轉化能力不斷增強,獲山東省科學技術獎、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37項,科技部備案社會科技獎80項;新增國家授權發明專利1250件,主參編標準規範334部,其中國家標準30部,實施專利許可/轉讓合同88個,經費1716萬元。科研國際合作取得突破,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政府間國際科技創新合作”重點專項項目,科技部首批“中國-非洲夥伴研究所”交流項目,教育部“春暉計劃”國際合作科研項目。
第三部分:發展展望
  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統籌推進,激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內生動力,深化內涵、特色、融合發展,提升全要素生產率,以高水平、有組織的學科布局、師資隊伍建設、創新人才培育、科技攻關及成果轉化、社會服務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增勢賦能,推動新質生產力加速形成。
  一是聚力博士授權建設,以推動建築業全產業鏈轉型升級、前瞻性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為己任,聚焦城鄉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等重大需求,以及山東省“十強產業”等重點建設領域,建立學科交叉協作與動態調整機製,構建“4+6+N”雁陣式學科專業布局。
  二是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從創新基礎建設和創新主體建設兩個維度持續為科技創新注入原動力,不斷提升學科核心競爭力,力爭材料科學、計算機科學、社會科學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
  三是以學科建設為引領,深入實施校、院、學科、方向、團隊五級管理體製,持續深化在人才培養、師資隊伍、科學研究及社會服務等方麵的有組織建設,提高發展效能。
  四是加速知識、技術、資金、人才、政策等創新要素集聚,加強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需求對接,深化校地校企協同融合發展,優化政產學研用貫通機製,一體推進原始創新、集成創新以及創新成果轉化。
  未來的學科結構層次更加明晰,交叉特色更加明顯,保障體係更加完善,服務社會能力更加強勁。
  【備注】文中增幅數據均為2018年山東建築大學第三次黨代會以來。
(實習編輯:朱躍)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