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建軍教授做客山東財經大學燕山大講壇(第九期)
6月17日下午,由山東財經大學主辦,科研處、學科建設辦公室、會計學院、統計與數學學院承辦的“燕山大講壇”(第九期)在燕山校區舉行。前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校長、中國教育審計學會會長、中國統計學會副會長、中國企業管理研究會副會長,現中國財經教育分會理事長施建軍教授作了題為《“新質生產力”與“創新力”思考》的學術報告。
報告中,施建軍係統闡述了新質生產力的內涵和外延,給出了新質生成的12345基本框架。他指出,新質生產力發展依靠的是“三元引擎”即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和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原創性和顛覆性的科技創新、現代化產業體係的構建、綠色生產力的轉型以及新型生產關係的形成則是實現新質生產力的四個關鍵發力點。他認為,新質生產力正顛覆人們的認知、改變我們的生活,催生了三維經濟形態的出現,是傳統生產力的一次躍遷。

施建軍還強調了數據作為全新生產要素的重要性。他認為,數據已成為推動現代經濟發展的核心要素,其所具有的無限增長性、非排他性、支撐融合性和規模經濟性特征大幅提升了生產力和經濟效益。企業通過合理組織和管理數據要素,形成可以高效傳遞和應用的數據資源和數字生產力,進一步催生新質生產力。而就新質生產力的實現路徑,施建軍認為提高認知力、信息力和創新力是我們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最後,施建軍從獨角獸企業角度分析了創新型經濟的發展。他認為獨角獸企業具有爆發式成長的特征,通過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引領行業發展,帶動產業升級。未來獨角獸企業的發展將更加依賴技術創新,尤其是在人工智能、物聯網等領域,處於不同行業的獨角獸企業將進一步跨界融合,形成更加多元化的商業模式。
報告結束後,馬恩濤對施建軍的精彩報告表示衷心感謝,認為本次報告內容精彩紛呈,既有理論又有實踐,既“頂天”又“立地”。通過案例分析和深入淺出的講解,使聽眾對新質生產力有了更係統、更深刻的理解。馬恩濤還對施建軍在學術成就和在推動全國統計學科發展上的卓越貢獻表達了由衷的敬意。在提問環節,施建軍對師生提出的問題進行了耐心詳細地解答。
本期大講壇由科研處處長馬恩濤主持,學校科研處、學科建設辦公室、會計學院、統計與數學學院相關負責同誌及師生代表聆聽報告。

施建軍,經濟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曾任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校長(2009.06-2016.08)、中國教育審計學會會長、中國統計學會副會長、中國企業管理研究會副會長等。現兼任中國財經教育分會理事長。先後在《管理世界》《統計研究》等期刊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50多篇,出版學術著作、教材等30多部,主持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重點項目、國家和省級科研項目共30多項,獲得省部級以上教學、科研獎勵20餘項;共培養了9位博士後、70多位博士研究生、300 多位碩士研究生;被 IET 基金會和北大方正集團授予“中國大學傑出校長獎”。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