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网页登录
beplay2网页登录
菏澤學院城市建設學院開展2024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2024-08-31 22:17:00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旅遊發展的一係列重要論述,仲夏七月,城市建設學院輔導員陳偉、魏聖英帶領社會實踐團隊前往菏澤市定陶區,開展了以“蘊齊魯文脈,繪家鄉名片”為名的2024年大學生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第一站,實踐團隊來到了定陶王墓地。青磚上的漢隸,黃腸木篆刻的銘文,穿過兩千多年的時光,訴說著西漢的故事,厚重的文物所承載的是中華民族積澱千年而經久不衰的文化底蘊。在定陶王墓地的工作人員王主任帶領下,實踐團隊依次參觀了定陶王墓地二號墓的挖掘現場、文字磚修複室和出土木質文物保護研究中心等場所。在參觀的過程中,王主任依次從考古的意義、定陶王墓地的發掘過程、文物的形製及如何修複和保護、墓葬製度等多方麵進行了耐心講解,團隊成員踴躍與考古專家進行交流。

據悉,定陶王墓地位於山東省菏澤市定陶縣馬集鎮大李家村西北,它的發現在全國考古界引起了巨大轟動,專家認為,該墓葬是我國目前所見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結構獨特、保存最完整、最具典型性代表意義的一座漢代黃腸題湊墓葬,是黃腸題湊葬製發展到最為成熟的晚期階段的典型代表,是目前研究西漢帝陵的唯一實體標本。其複雜的墓葬結構、建築的考究都反映墓主身份至少屬於王一級的墓葬,又明顯高於以往發現的同時期漢代諸侯王墓的規格,這對於推斷墓主人身份和定陶王室與西漢王朝的關係具有重要的價值,對研究漢代“黃腸題湊”葬製葬俗更是十分珍貴的實物資料。

在實地學習中,社會實踐團隊被考古工作者們淵博的知識所吸引,也為他們的敬業精神而感動。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即使條件艱苦,但處處可見考古工作者們忙碌的身影,用一把把小刷子、一把把小鏟子,把兩千多年前的曆史帶到世人眼前,被黃土掩蓋的文化重新展現……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站在二〇二四年的時空,觸摸兩千多年前的曆史,學生感受到來自兩千多年前的風吹過心田,感受定陶這片土地上所承載的記憶,濃濃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夏雨初歇,蟬聲連綿不絕,實踐團隊第二站來到了西周故國文化園,工作人員帶領實踐團隊依次參觀了仿山墓群以及西周故國大殿,她把兩千年前的故事娓娓道來,一步一停,詳細講解了西周時期的禮儀製度、曆史故事以及人物事跡等,一磚一瓦一墓碑……每一件文物都仿佛在訴說著過往的輝煌與滄桑。千年的時光在這一瞬間縮短,團隊成員感受到了曆史文化的璀璨與厚重。

據了解,仿山位於定陶區西北,是西周諸侯國曹國曆代國君墓地,屬於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曹南文獻錄》轉引《寰宇記》曰:“仿山古曹國葬地。”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滅商紂,建立了周奴隸主王朝,為鎮壓被統治氏族的反抗和奴隸起義,鞏固其奴隸主統治政權,遂大封宗室貴戚功臣。“曹叔振鐸,周文王第六子,武王克商,封於曹。”所以,古定陶在兩周時期是曹國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公元前487年曹國滅亡,曹人懷念故國,便在此建造曹伯祠,仿山成為我國諸侯國中保存最為完整係統的曆代國君墓葬地之一。據《定陶縣誌》載:“仿山在縣西北十二裏,層阜隆然,古曹國葬地,積壤之高,仿佛如山,自曹叔振鐸至伯陽二十五代並祠焉”。

尋文定陶,築夢非遺,第三站我們選擇了定陶文化中心,探訪那些被歲月沉澱下的非遺之美,用心感受非遺文化在新時代所綻放的魅力。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著中華民族在新的曆史條件下的新創造、新發展,給我們的文化自信打下了深厚的曆史根基。

跟隨著定陶文化中心秦主任的講解,實踐團隊對定陶深厚的文化底蘊有了更清晰地了解,近距離參觀了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深入了解了每一項非遺背後的故事和傳承經曆。工藝精湛的定陶陶藝、活靈活現的定陶皮影、巧奪天工的曹州繩編、美輪美奐的曹州堆繡、栩栩如生的皮毛玩具……每一件藏品都仿佛訴說著一段段的故事,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是藝術的展現,更是世代相傳的文化智慧結晶。

參觀過程中,秦主任與實踐團隊分享了自己的藝術創作曆程,使隊員們感受到了非遺傳承人對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堅定信念和執著追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是傳承人用雙手和智慧將古老的技藝世代相傳,此次在定陶文化館的研學,不僅是一場視覺盛宴,更是一次心靈洗禮。這是一座城的文脈,亦是一座城獨有的符號,它們穿越時空,記錄著時代的變遷,在這裏,團隊成員們領略了大國工匠獨有的魅力,感受著傳統文化的熏陶洗禮。薪火相傳、代代守護,與時俱進、勇於創新。

時過境遷,鄉村蝶變,尋覓馬集記憶,感悟地域魅力。實踐團隊懷揣著對曆史的敬意和對文化的追求,來到了一個承載著定陶區馬集鎮曆史記憶與文化傳承的殿堂——馬集記憶館。

實踐團隊在工作人員精彩的講解下,沉浸在馬集鎮曆史的變遷中。馬集記憶館位於定陶區馬集鎮的中心區域,館內設有多個展廳,主題展覽部分為人文馬集、紅色馬集、改革馬集、振興馬集、未來馬集等部分,通過聲、光、影等形式,記錄了馬集人民在黨領導下波瀾壯闊的奮鬥史。除了認真聆聽工作人員的講解,實踐團隊還與馬集鎮崔書記進行了熱烈交談,通過崔書記的講述,從另一個角度更加清晰地了解到了馬集鎮這片土地上所承載的地方古跡、曆史名人、革命故事以及經濟文化發展等多方麵的變遷,這裏收藏著一個鎮的記憶,也是定陶這片土地上許許多多鄉鎮的縮影。

“說起你的故事,是一段奔騰的曆史,探尋你的足跡,甜蜜了歲月、歲月的痕跡,我愛你、你的深情厚誼,我愛你、瓜果飄香的四季,這就是人傑地靈的馬集,一代代人把愛心、把愛心傳遞,曹國左山、左山的傳奇,民風樸實、聖賢雲集……”在馬集鎮鎮歌《幸福來接力》的歌聲中,實踐團隊結束了此次暑假的行程。

“蘊齊魯文脈,繪家鄉名片”係列社會實踐活動旨在通過文獻查找、實地調研、展館參觀等多種方式,深入挖掘定陶地區的文化底蘊,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增強青年學生的曆史自信、文化自信,並通過把實踐內容進行詳細整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把定陶的曆史文化與當地的旅遊資源結合起來,用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力量為打造定陶文化名片貢獻一份力量。(通訊員:魏聖英 陳偉)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