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樂實驗學校學生成長共同體—利用好家門口的資源,也可以讓孩子胸中有萬象
2024年,濟南高新教育全環境立德樹人“三引導”行動正式啟動,以學校教育引導家庭教育進步、公民素養提升和社區文明發展。作為“三引導”行動的重要實踐,“學生成長共同體”是指在完全自願的前提下,同班的4-8名同學以“就近原則”組建的假期學習小組。這個暑假,伯樂實驗學校232個學生成長共同體根據教師提供的學習課程,在家長和社區等社會力量的輔助下,引導孩子關注身邊的一切,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和樂趣。回頭看,錢沒花多少,可是無論書裏、博物館、大自然,還是街頭巷尾,都成為了孩子出去“見世麵”的場景。孩子們成群結隊地步入知識的殿堂、走進自然的懷抱,觸摸真實的世界、體驗不同的人生,得到了高質量成長。
1.讀書:用最低廉的成本,獲取最高級的成長
這個暑假,在圖書館、書店,長滿青草的山坡上、小區的長椅上,還有某個家庭的書桌旁,都晃動著伯樂實驗學校學生們紮堆讀書的身影。
為什麼要讀書?
餘華說:“讀書不是為了讀書,而是為了去感受生活,理解生活。”
蘇童說:“閱讀從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積聚能量的過程。”
程永新說:“閱讀會打開我們的眼界,打開我們的思維,讓我們看到,怎麼獲得真正有價值有意義的一種生活。”
關於讀書的意義,《人民日報》曾發布6組漫畫,一針見血地指出一個人閱讀前後的區別。它告訴我們,讀書從來不是無用的,在書頁翻動之間,讀書和不讀書的人,已經走向了截然不同的人生。簡言之,讀書是在用最低廉的成本,獲取最高級的成長。
7月13日,伯樂實驗學校一年級一班學生成長共同體第四小組開展了組內第一次共享閱讀活動。此次活動,小組選取了班級老師推薦的“必讀”書目《孤獨的小螃蟹》。 上午9點30分,同學們攜帶讀物集合在一起,並通過多種形式參與了讀書分享。郭隆予同學通過PPT展示了作者冰波的成長曆程、介紹了如何去看一本書的封麵和故事梗概,並通過“小螃蟹為什麼孤獨”和“孤獨了以後小螃蟹做了什麼事情”等問答來引導其他組員參與閱讀。孩子們手捧書籍,圍坐在一起,朗朗書聲充盈著整個房間,洋溢著濃厚的書香氛圍。
趙婉清家長表示,此次閱讀活動不僅讓孩子們享受了閱讀的樂趣,鞏固了語文基礎知識、提高了閱讀能力,更讓他們從故事中汲取了善良與勇敢的力量,學會了如何麵對孤獨和幫助他人,為自己贏得更多的朋友和尊重。
2.沉浸式打卡博物館、美術館、科技館
“世界上最好的大學,是博物館;最好的朋友是圖書館。”“帶孩子多泡在科技館裏,你會驚奇地發現,孩子會把學習當作是件很有趣的事。”
7月20日, 在山東博物館的非洲大遷徙展館前,伯樂實驗學校三年級五班“智慧追尋小隊”的隊員們被一幅幅生動的畫麵和逼真的動物標本吸引,他們仿佛置身於廣袤的非洲大草原,親眼目睹了角馬、斑馬、野牛等動物為了生存而展開的遷徙旅程。
而當踏入恐龍世界的那一刻,孩子們的好奇心被徹底點燃:“恐龍曾在哪裏漫步?它們是否已經滅絕於曆史的長河?”在家長耐心細致的講解下,恐龍的奧秘逐漸揭開麵紗——從分類的紛繁複雜到演化的波瀾壯闊,從形態各異的身軀到它們統治地球的光輝歲月,每一個細節都讓孩子們聽得如癡如醉。恐龍,這位遠古時代的地球霸主,以它獨有的方式在孩子們心中種下了探索與想象的種子。
“走進博物館,孩子們不僅近距離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與獨特魅力,親眼見證了生命的堅韌與頑強,更深刻地認識到了保護環境、維護生物多樣性、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性。”胡安琪媽媽認為,這份沉甸甸的責任與使命,將伴隨孩子們成長的每一步,成為他們心中最寶貴的財富。
唯有對學習懷有濃厚興趣的孩子,才會自發地捧起書本,主動尋找答案。這樣的孩子,在學習的道路上自然充滿動力,不斷前行。
3.帶孩子去“研學”,讓課本裏的知識“活”起來
暑假,對很多家長而言,是一段比上學更費心的時間。即使“躲過”了補課,依舊躲不過親子營、研學團。據中國旅遊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研學旅行發展報告》統計,2021年研學機構已突破三萬家,潛在消費群體已超過2億人。
什麼是研學?研學一定要去很遠的地方,花大錢嗎?
研學即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基於項目的學習方法,它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在原有概念的基礎上主動探索和歸納知識,幫助學生“長見識”,實現“知行合一”。
7月27日上午,為了更好地鞏固好《認識人民幣》這一單元,伯樂實驗學校一年級三班學生成長共同體“芒果隊”的同學們帶著“零花錢”來到附近超市,完成認識人民幣的實踐作業。
小隊員們在家長誌願者江靜的指導下,填寫購物清單,然後根據清單認真選購商品。有的同學給媽媽買了一束花,有的在選購新鮮水果,有的同學在為當天的晚餐選購調味料。購買結束後小隊員們在收銀台排隊結賬,大家都認真核算自己購買的商品數量,並檢查收銀員找回的零錢是否正確。
教育專家儲朝暉指出,不僅要教孩子認識錢,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理解和運用錢的能力,塑造健康的金錢觀和理財能力,學會攢錢和規劃支出是成長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課。
通過這次實踐活動,小隊員們對錢幣也有了不一樣的認識。買到心儀商品的同時,零花錢也在減少。“錢是有限的,不是永遠花不完的。爸爸媽媽賺錢不容易,我會好好學習報答他們。”學生賈皓博說。
4.走進附近的公園、山坡,探索大自然
《玩是最好的學習》一書中提到:“大自然是最好的教室,在家裏的後花園或者是附近的公園,孩子可以學到很多,比如自然色彩的奧秘、科學的原理、植物生長的秘密等。”
“在小朋友眼裏,紐約的中央公園和社區小公園沒有區別,趴在歐洲的馬路牙子上數螞蟻和家門口的螞蟻一樣有趣。”
7月23日,伯樂實驗學校三年級二班學生成長共同體“彩虹組”的四位同學相約一起去爬山。雖然大家半個月沒見麵了,但是一見麵幾個孩子就激動地聚在一起嘰嘰喳喳地說個不停,他們分享著各自的趣事,一會兒驚訝地張大嘴巴,一會兒笑得前仰後合。孩子們邊聊天邊爬山,爬山過程中他們發現了竹筍,抓到了蟬,采集了狗尾巴草,然後用狗尾巴草一起嚐試編織了小兔子。
夏日的傍晚,悶熱潮濕,還有蚊蟲叮咬,每個孩子後背都濕了一大半,但是他們樂在其中,沒有一個叫苦叫累。
“對孩子來說,大自然是最能開拓想象力、激發好奇心的天然課堂。”家長誌願者李淑琴認為,學生成長共同體把很多孩子從五花八門的電子產品中解脫出來,引領他們去欣賞大自然的風景,而山上風吹晃動的草地、天空中形式各異的浮雲、樹林間豐富多彩的動植物,都會激發孩子們的求知欲,讓他們感悟到生命與成長的美好,豐富他們的人生體驗。
作家饒雪莉曾在《快樂就是和孩子享受生活裏的小幸福》這本書中總結: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教育不過是以不同的方式陪伴。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不在於買了多少東西、花了多少錢,而在於是否將愛和陪伴落實到陪他讀書、陪他聊天、陪他運動等這些日常細節裏。而這些看似無足輕重的小事,往往孕育著最偉大的教育。假期已經過半,希望伯樂實驗學校的232個學生成長共同體持續發力,帶領孩子們過一個熱氣騰騰的、充實而愉快的暑假。(通訊員:陳麗媛 )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