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深度開展傳統工藝文化育人體係建設
在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一場關於傳統與現代融合的教育革新正在上演。

2024年10月23日,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即將迎來建校15周年。15年來,學院積極響應國家文化發展戰略,致力於培養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創新設計能力的新一代人才,通過特色課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以及產學研融合,深度開展傳統工藝文化育人體係建設,通過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結合,共同繪製出一幅文化育人的壯麗圖景。

開發特色專業—助力傳統工藝搭上文化“兩創”快車
7月21日,2024“上合之夏”手造精品展·第三屆青島手造節在青島·上合之珠國際博覽中心成功舉行。來自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的優秀作品亮相手造展區,師生現場展示手造藝術品,吸引了大量市民和現場嘉賓前來參觀。


不僅是第一、二、三屆青島手造節,山東省第七屆大學生藝術展演、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非遺傳承工作室、新聞傳媒實訓室......在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這樣的專業活動和課程教學“百花齊放”。
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董事長李京平表示:“學院積極響應‘山東手造’工程,在專業設置上,致力於培養具有傳統手工藝技能和現代文創設計能力的技能應用型人才,開設了一係列專注於手造工藝課程,並將這些課程與地方文化特色相結合,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課程教學體係。在課程設置上,不僅傳承了萊西地域的非遺技藝,還引入了四川、廣西、東北等地域的手造技藝,將傳統手造工藝與現代設計相結合,鼓勵學生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走出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學校已連續2年開展東西部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動,分別走進廣西隆林、四川大涼山beplay体育手机校,開展非遺進校園公益課堂,將文化傳承、手造美育的清風傳播到西部民族地區,讓更多傳統工藝文化育人的“種子”在全國生根發芽。
創新+實踐—打造特色人才培養體係
文化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撐,高校在培養專業人才方麵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在人才培育方麵建設出了獨具特色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體係。學校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全過程,學院構建了“1234567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新模式”,形成了“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教賽融合、學研融合、項目驅動”的教學方式。
此外,學校注重教師隊伍的專業化發展,建設了一支教學科研實力雄厚、教風優良的雙師型教師隊伍。聘請了國際著名水彩畫大師關維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及非遺傳承人為學員的客座教授,建設成了“專任教師+雙創導師+非遺大師”教科研教學團隊。

學院的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充分對接市場需求,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教學模式,將教學課堂外移至手造企業一線,同時邀請行業大師、專家和非遺傳承人進校園授課,並與華為等知名企業合作課程,為學生提供了寶貴的學習和實踐機會,使他們能夠在實際操作中學習和掌握傳統工藝。
產學研融合—加快培育學院新質生產力
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推進的核心。培育新質生產力,做好創新大文章,是高校不可替代、無可推脫的曆史使命。
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與青島玉鳳祥工藝品有限責任公司、青島魅羽有限責任公司等多家企業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共同製定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設置,確保教學內容與社會和企業需求緊密結合。同時,投資建設滿足教學需求的實訓設施,並與企業合作建立了多處校外手造實習實訓基地,以特色實訓梳理文化脈絡,以產教一體打造教育品牌,實現產學研高效融合。

此外,學院積極拓寬國際視野,通過國際交流與合作項目,提升學院國際化水平。學院與蒙古、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多個國家的院校建立了友好學校關係,鼓勵師生參與國際交流項目,拓寬國際視野。采用案例教學、翻轉課堂、項目式學習等多種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參與度,通過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國際合作能力和創新思維。

高校是人才第一資源、科技第一生產力、創新第一動力的重要結合點,也是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通過一係列傳統工藝文化育人的教育實踐,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實現教育、人才、傳統文化的有效貫通、融合發展,培養學生專業技能、激發學生創新精神,推動傳統工藝文化育人體係建設向“新”提“質”,為文化產業發展貢獻高校力量。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