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是山東省的重要農產品之一,對於種植戶來說,大蒜易發生的土傳病害,俗稱“爛根”,嚴重影響大蒜的品質與產量,帶來經濟損失。針對大蒜腐根病問題,煙台職業學院蓋芸芸博士為首的海洋微生物研究團隊與煙台水禾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聯合開發大蒜腐根病微生物改良菌劑,為大蒜“治病”,服務區域農業發展。
發揮人才優勢服務地方發展,是煙台職業學院矢誌不渝的辦學宗旨。該團隊現有博士8人,依托煙台海洋資源稟賦,以海洋微生物資源開發利用為特色,聚焦農業種植、農產品包裝等方麵技術攻關,在海洋微藻生物基塗膜、抗植物病毒微生物菌劑方麵實現了多項技術突破,為鄉村振興注入新質生產力,有力促進了企業增效、農民增收。
以微生物為“媒”,深耕科研沃土
在果蔬產業中,傳統包裝材料因其難回收、難降解以及保鮮活性有限等問題,一直是製約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學校博士團隊采用海洋多糖為生物基材料研製新型保鮮塗膜材料,開發了果蔬保鮮塗膜及包裝材料6個,相關產品可以有效減少水分流失和氧化過程,將因保鮮不當造成的損失降低20%以上。不僅解決了果蔬保鮮問題,還滿足了消費市場對高品質綠色食品的需求。
海洋多糖是學校用好海洋微生物,助力產業發展的生動案例之一。根據煙台市海洋經濟產業中小企業多、技術需求強的現狀,團隊將研究方向定位為海洋微生物的綜合開發與利用,圍繞煙台獨特海洋原料資源和特定微生物資源,建設了煙台市海洋微生物最為多樣的資源庫,申報了煙台市重點實驗室,開展海洋微生物功能研究,充分發掘海洋生物資源在食品、健康、農業等方麵的應用。
目前團隊已經獲批省級以上科研項目20餘項,發表相關科研論文30餘篇,研究成果獲山東省環保產業環境技術進步獎一等獎,被評為“山東省青年科技創新團隊”。
以育新人為“果”,打造“金師”隊伍
在海洋微生物資源庫的搭建、科研實驗中,食品與生化係學生項目組也能夠參與海洋環境微生物的收集、分離、培養,生物基材料合成、效果評價等工作,更加直觀地麵對微生物的核心技術。
“在校期間參加微生物分離培養項目的經曆很寶貴,正是從那時起,我愛上了微生物研究工作,並且在老師帶領下大大提高了做研究的能力和實驗操作技能。”畢業後,食品與生化工程係學生劉洪霞入職山東博安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從事生物大分子藥物生產車間生產準備崗。憑借獨立完成微生物實驗的經驗,她快速適應了崗位各個環節的銜接,並形成清晰的工作思路,僅用半年時間就獨立上崗,達到了2年工作經驗對員工工作能力的要求。
以科研反哺教學,海洋微生物研究團隊通過科研項目,將理論講授與產品開發結合起來,讓學生參與實驗、研發融入實訓,實現理論與實踐雙向發展,促進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升。與企業聯合開發教材1部,獲立項省級在線精品課2門。帶領學生獲省級以上“發明杯”“互聯網+”等創新創業一等獎3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6項。
以產業鏈為“橋”,激發創新活力
在煙台職業學院,像海洋微生物研究團隊這樣的隊伍還有13支。王枚博士牽頭的“煙台市急性腦卒中溶栓地圖”智慧醫療項目,與煙台市120急救體係攜手“織網”,為病人贏得寶貴的搶救時間;王仲勳博士牽頭的數字化設計與製造博士團隊,聚焦高精密機械主軸單元產品研發和產業化,實現了高端機床主軸的國產化替代;王影東團隊與蓬萊中柏京魯船業有限公司合作的“新型遠洋漁業船舶設計與建造技術”科研項目,獲得了第五屆“中國工業大獎”……
一支既能站好講台,又能做好科研的過硬人才隊伍,是教育和科技之間的橋梁和紐帶。為更好地幫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2023年以來,學校實施“博士領銜”工程,建立起“揭榜掛帥”工作機製,吸引了114名博士、13支科研團隊踴躍參與,前來“揭榜”。組織“百名科技人才進百企”活動,精準摸排企業技術需求,與企業達成合作協議400餘項,通過項目共研、技術共克、人才共聚,致力於清潔能源、智能製造、綠色低碳等領域的技術研發、工藝改造、標準開發,並及時把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真正實現科研與教學的“雙向奔赴”。
“我們堅持黨管人才原則,著力建設高層次、高水平、專兼結合的‘雙師’隊伍,打造職教“金師”發展新引擎,為服務地方經濟注入活力。”煙台職業學院黨委書記陳新姿說。近5年,學校社會服務及科技成果轉化額近2億元,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超過10億元,榮登“高職高專科研能力排行榜50強”。
作者:丁春燕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