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踐行“光盤行動”,培養學生節約糧食的美德,東城根街小學從9月份開始,在成都市首推剩菜飯稱重校規,並將學生剩飯的重量多少納入班級和老師的績效考評。記者調查發現,以一個學校一天剩飯量60公斤計算,中心城區beplay體育手機大約300餘所,一天的剩飯量多達18000餘公斤,按一個家庭每天1公斤大米計算,全市beplay體育手機浪費的糧食足夠一個普通的3口之家吃50年。(10月31日《成都晚報》)
如果說“中國人每年餐桌上浪費的糧食價值高達2000億元,被倒掉食物相當於2億多人一年口糧”的驚人數據,對於涉世未深的孩子未免太過宏觀與抽象,那麼,來自身邊的“剩飯稱重”無疑更具現實的心靈感悟與震撼,遠勝於那些空洞乏力的說教。也許,這一校規為老師們平添了工作量,但其教育意義卻不無一石三鳥的功效。
首先,倒逼孩子養就節約糧食習慣。盡管“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憫農》古詩,早已是孩子們耳熟能詳的啟蒙教育,但如何真正體味“憫農”的詩意蘊涵,通過“剩飯稱重”的算賬對比,可以讓孩子們生發出來自身邊的反思與領悟。
其次,煥發孩子們的集體榮譽感。節約糧食觀念的形成需要從我做起、相互監督的環境與氛圍助推。受維護集體榮譽的認知驅動,有助於孩子克服基於麵子考量的浪費攀比,從而形成“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正確榮辱觀。
其三,培育孩子們有序行事品格。事實上,“光盤行動”不僅有反對浪費的初衷,更有量力而行、物盡其用的寓意,而這恰恰對應了孩子們行事無度、盲目購餐的生活短板。“光盤行動”更大功能應該是對孩子取之有度、用之有節的品格培養。寧可反複添加,也勿無謂浪費。一日三餐畢竟是人之必需,相信孩子們會在就餐實踐中逐漸把握自己的飯量。
人們期待校園 “光盤行動”的堅持不懈,並由“剩飯稱重”延及對各種浪費行為的量化監督與誤區矯正。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