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网页登录 中國教育網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歡迎你!

beplay2网页登录    2020-05-18    

  beplay2网页登录訊 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是學校設立本科專業最早、辦學規模較大的學院之一。
01 學院概況
  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下設機械製造係、機械設計係、材料成型係、工業設計係、智能製造係5個係和機械基礎教研室;設有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製工程、工業設計、機器人工程、智能製造工程5個本科專業,1個中德合作本科專業--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設有機械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含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車輛工程4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另設1個材料加工工程碩士點。有1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機械;目前在校生2465人。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設有機械電子工程山東省重點學科、中國輕工業裝備製造與智能測控重點實驗室、精益生產物流自動化山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高校輕工裝備先進製造與測控技術重點實驗室(十二五)、山東省高校輕工裝備製造及智能化重點實驗室(十三五)、山東省工業設計中心,以及機械電子技術、機械工程、機械與材料工程3個山東省高等學校骨幹學科教學實驗中心。設有機械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實驗室麵積4000餘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3000餘萬元。設有高端輕工裝備與智能製造協同創新中心、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研究院、高效加工與智能裝備研究中心、輕質合金材料研究所、先進微納裝備研究中心5個研究所(中心)。
02 2020年招生專業介紹
  2020年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招生專業有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製工程、工業設計、機器人工程、智能製造工程5個本科專業,1個中德合作本科專業--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於1983年開始招生,是山東省一流本科專業、省級特色專業、省高水平應用型專業群核心專業、省本科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專業發展支持專業、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2019年通過國際工程教育認證。本專業注重學生專業理論知識學習,突出課外實踐,依托機械電子工程山東省重點學科、輕工裝備先進製造與測控技術山東省高校重點實驗室等平台開展人才培養;本專業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大學生科技競賽,提高學生的創新設計和實踐能力,培養了大批的高素質應用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人才。

  材料成型及控製工程專業於2004年開始招生,師資力量雄厚,教師隊伍由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入選者、省"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專家、山東省“泰山學者”海外特聘專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為帶頭人的教學、科研團隊組成。以應用型科技研發和社會服務為主,重視基礎研究;以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為主,重視學生在全麵提高素質能力基礎上的個性需求;強化“材料”、“成型(形)”與“控製”這三個相關學科的交叉,重視多學科間融合發展。畢業生一次就業率高達97.3% 以上。

  工業設計專業2000年開始招生, 是山東省省級特色專業 ,省特色名校工程建設專業 ,設有山東省省級工業設計中心。本專業以產學研合作為基礎,實施“實際案例項目專題式教學”模式;以應用性專門人才培養為主線,根據企業需求和學生個性發展,以專題訓練和 workshop(工作室)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專業應用能力;注重學生的創新思維的培養;以競賽和申請專利等形式,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和創新能力。“工業設計師的創作範圍是從口紅到火車頭”——Raymond Loewy。涵蓋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育、樂所需要產品。

  機器人工程專業是2017年新設本科專業,是為《中國製造2025》戰略、新工科發展、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而開設的新興專業。本專業師資現有專任教師20人。專業擁有引自德國的先進工業機器人應用技術實驗設備,供機器人工程專業學生實習、實踐。麵向機器人係統的工程設計、開發及應用,培養掌握機器人機構及控製係統設計、研發、集成應用以及檢測與維修、生產運行與管理等技術,並具有紮實理論基礎、較強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依托學校工業機器人應用技術研究院、省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機器人技術科研團隊和山東省機器人與製造自動化技術重點實驗室,利用校外合作企業的實踐教學資源,引進德國的應用技術大學教學模式和先進教學課程,以小班製方式開設專業課。

  智能製造工程專業是2020年設置的新工科專業,是工業4.0時代下,在5G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機器人技術與自動駕駛等新興科技的加持下,傳統製造與人工智能相結合產生的交叉學科,是產學研融合發展的產物。本專業師資現有專任教師21人,擁有中國輕工業裝備製造與智能測控重點實驗室、山東省智能製造創新中心、機械電子工程山東省重點學科、精益生產物流自動化山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教平台。本專業將借助山東省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和山東省機械設計研究院的科研實力,塑造學生在智能製造的全方位知識結構,依托國家及山東省智能產業需求,以科技競賽及校企合作為驅動力,強化工程實踐環節,注重創新發展,努力培養學生成為能夠適應新技術革命下智能製造的中堅力量。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中德合作)專業是在原有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基礎上,與德國北黑森應用科技大學合作辦學,校內專業課程由中德雙方教師講授。本專業培養既具有紮實的德語基礎,又係統地掌握機械裝備及機電產品從設計、製造與企業管理技術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采用小班上課,傳授學生德語和機械設計製造方麵的專業知識。學生在齊魯工業大學學習,完成規定的學分並通過論文答辯後將獲得本校畢業證書及學士學位證書;第四年可自願申請赴北黑森應用科技大學繼續專業課階段的學習,完成規定的學分和畢業論文後,可同時獲得德方學士學位和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畢業證書及學士學位證書。每年有近三分之一的學生去德國學習。

03 師資隊伍
  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擁有一支治學嚴謹、學術水平高、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現有教職工112人,其中專任教師92人,教授24人,副教授25人,博士84人;教師隊伍中有中組部國家特聘專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泰山學者、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山東省教學名師、山東省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等一批高層次人才。

04 教學研究
  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積極開展機電類本科和研究生應用型、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教學改革成效顯著。先後承擔包括教育部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重點項目等省部級教學研究類項目10餘項;有山東省一流專業1個、山東省應用型特色名校工程重點建設專業2個、省級特色專業2個、山東省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試點專業1個、山東省應用型專業試點計劃項目1個;有省級精品課程13門,省級一流課程1門。獲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4項、二等獎7項、三等獎3項;出版教材與著作50餘部,獲省級優秀教材一、二等獎各1項;獲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7項;獲山東省研究生教育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發表教研論文100餘篇。

05 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
  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不斷加強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工作,先後承擔包括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山東省重大專項等各類縱向科研項目100餘項,企業橫向課題150餘項。近年來,在國內外學術期刊和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500餘篇,其中被SCI、EI等三大索引收錄400餘篇。獲省部級科技獎勵10餘項,廳局級科技獎勵20餘項,授權國家發明專利60餘件;建立產學研合作基地30多個。

06 學習與就業
  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術科技競賽引領學風建設為龍頭,以提高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實現高質量就業為目標,不斷完善育人機製和服務體係,努力提高育人水平和服務質量。近年來,在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工業設計大賽、中國機器人大賽、全國先進成圖技術與產品信息建模創新大賽、山東省機電產品創新設計大賽、“挑戰杯”山東省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等活動中,獲得國家級獎90餘項、省級獎200餘項。研究生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其中SCI、EI收錄200餘篇,獲山東省研究生優秀科技創新成果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山東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1篇,獲專利授權30項。學生男籃、男排多次獲得校聯賽冠軍。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連年被評為校級“就業工作先進單位”,本科畢業生初次就業率保持在90%以上,beplay中心钱包体育钱包率保持在22%左右。研究生就業率100%,部分研究生考取國內重點大學的博士研究生。

  此外,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還為師生提供了一個交流溝通、學習合作的平台“德衡論壇" ,讓師生了解國際文化、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方法以及科研進展與趨勢。
  全體教職工崇尚師德,非常關注困難學生生活、學習狀況,建立了山東高校第一個由以教師名字命名的特困生救助基金——王玲特困生救助基金。
  除此之外,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還經常舉辦籃球賽、足球賽等各種活動豐富同學們的業餘文化生活,通過競賽和活動來激發廣大同學們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不斷提升綜合素質,促使同學們成長為新時代的“四有”人才。

歡迎報考
學院官網:http://me.qlu.edu.cn/
地址: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大學路3501號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內容推薦
熱點資訊
eol.cn簡介 | 聯係方式 | 網站聲明 | 京ICP證140769號 | 京ICP備12045350號 |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0236號
版權所有 北京中教雙元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