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小學學習準備期不必“搶跑”
http://shanghai.eol.cn/ 2011-09-29 大 中 小
家長們所說的隻是小學學習準備期“加碼”的一種表現。從2008學年起,上海在小學一年級新生入校的第一個月設立“學習準備期”,控製語、數、外等課程進度,同時開設以遊戲為主的綜合活動課,緩解孩子的身心壓力。可是,不知咋的,一些小學逐漸放棄了這種“緩衝”,要麼大量布置作業鞏固教學,要麼加快教學進度,要麼挪用音樂、美術等副課課時。
入學之初為何要“搶跑”?聽聽學校的苦衷:新生知識水平參差不齊,有的識字上千,有的隻識十幾個字;有的能做50以內的加減法心算,有的卻連10個阿拉伯數字也不能完全掌握,“總不可能讓學生原地踏步吧”。
除了學校,一些家長對孩子何嚐不是“急吼吼”?孩子剛成為一年級新生,家長關注的是識了多少字、會做多少數學題等,這些可笑的想法,讓孩子的學習想“慢”下來都難。
設置一個月的小學準備期,更多的是傳遞一個理念:對於小學新生,教多少知識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培養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顯然,一些學校的做法違背了這一要義。其實,對於小學新生來說,他們更多的“可塑性”是學習生活習慣,因為他們會麵臨許多不適應,比如從幼兒園時散漫的生活,過渡到一天幾節課的紀律生活;每天要按時完成作業;與陌生老師和同伴相處是否適應等。這些比識字和做題更值得老師和家長關注。
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其實都知道,小學新生初入學時的知識水平並不代表今後水平,到了小學高年級,這些差距都會慢慢“拉平”。所以,小學準備期的“搶跑”一味追求學習數量,毫無意義。與識字做題相比,我們更應該關注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更應該保護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老師們,家長們,可別舍本逐末了!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