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紐約大學畢業生 | 何梓晴——擁抱不確定性
http://shanghai.eol.cn/ beplay2網頁登錄 2020-06-11 大中小
何梓晴2020屆
專業:世界史(社會科學)
金融學(商業與金融)
海外學習地點:紐約華盛頓特區
畢業中學:昆明市第一中學
畢業去向:普華永道創新城市發展綜合服務部
2020屆學生何梓晴發現,回憶起四年在上海紐約大學的點點滴滴,她的生活似乎都繞不開一個詞。
“我忽然意識到自己常常提到‘不確定性’,”何梓晴說,“但如今我可以自信地說,‘好的,不確定性確實存在,但我差不多知道了該如何應對。’即便有意外發生,我也可以找到方法坦然麵對。”
從高二那年起,“不確定性”便開始成為何梓晴人生旅途中的常客。來上海紐約大學之前,何梓晴就讀於雲南昆明的一所傳統公辦高中。身為理科生的她有意在未來從事商科職業,同時對環境問題深感興趣。所以當聽說上海紐約大學的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專業、修讀各個學科領域的課程時,何梓晴便被深深地吸引了。
但當時,上海紐約大學的首屆學生尚未畢業。父母雖然從未阻攔她報考這所年輕的高校,但依然心存疑慮,何梓晴自己也有些擔憂——學校離家很遠,又剛成立不久,存在許多不確定性,自己和家人對學校的教學模式和體係也不甚了解。
2016年8月,何梓晴(前排左一)與父母(後排左一、左二)和同樣來自雲南的2020屆學生林禹彤、常譯琪及其家人在迎新橫幅前留影
2016年春,何梓晴在上海紐約大學度過了一個難忘的校園日活動,並自此認定這裏就是她的“夢校”。雖然父母仍有些許擔心,但何梓晴記得,到了最終做決定的時刻,“父母告訴我說,‘我們相信你,也相信你有能力應對未來挑戰,解決問題。’”
何梓晴的大一生活的確充滿挑戰。“每周要閱讀上百頁英語材料。句子裏的每個單詞我都認識,但卻讀不懂整句話的意思,”她笑著回憶起初入校園時遇到的各種“攔路虎”,“當時我不適應環境,也不習慣飲食——所以剛開始真的有點害怕。好在逐漸結識了新的朋友,他們給我提供了許多幫助。一路走來,我也越來越了解自己。”
隨著專業學習和自我探索的深入,何梓晴逐漸發現自己對環境領域不僅深感興趣,而且滿懷熱情。大二時,她成為了學生社團“綠色上海”的一員,負責組織與當地企業合作開展的活動,並每周與同學、學校教師員工一起照管世紀大道教學樓外的都市小花園。
2017年春天,何梓晴通過“院長基金公益服務”項目前往位於雲南白馬雪山自然保護區的響古箐,與雲南省綠色發展基金會合作,重建金絲猴棲息地。何梓晴和隨行同學一同種下了近300棵樹
除了修讀商學和金融學課程外,她還參加了環境學助理教授李逸飛執教的“環境與社會”課,其間發現自己有興趣深入探索該領域。李逸飛的教學風格和課程設計也教會她打破成見,從多個角度看待問題。
“在李逸飛教授的課上,我們有很多互相討論、交流想法的機會。這對我來說是個非常有意思的過程,因為它教會了我如何求同存異,”何梓晴說,“我們每個人的背景和經曆各不相同,自然會得出不同的結論。但不論結果如何,我們在討論時都應當互相尊重,給出建設性意見。”
李逸飛邀請何梓晴擔任“上海項目”的研究助理,通過梳理各類曆史文檔研究水道變遷對上海曆史及城市發展的影響。這項研究激發了何梓晴對公共政策的興趣,雖然她認為自己當時對“公共政策”這一學科領域還不太了解。
“我在文檔資料中看到,政府過去曾有過這項計劃,但沒有真正投入實踐。政策製定與落地實施之間的落差吸引了我的注意,隨後我意識到,這一現象在每項社會議題中都普遍存在。所以我決定深入研究這一問題,看看能否有些新的發現。”何梓晴說。
受公共政策這一新興趣點啟發,何梓晴決定前往紐約大學全球教育體係位於華盛頓特區的海外教學點進行海外學習。在那裏,她廣泛修讀了環境研究和公共政策領域的各項課程,與其他公共政策“迷”們溝通交流,還獲得在北美環境教育學會(NAAEE)和美國綠色建築委員會(USGBC)實習的機會。此前,她在紐約校園進行海外學習,修讀了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的商學和金融學課程。
2019年春季學期,何梓晴與2021屆學生鄒思敏、2020屆學生張珺安在美國白宮合影
大學四年,她最喜歡的課程是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商業與社會實踐助理教授Matt Statler開設的“社會影響谘詢力”課。在這門課上,學生們被分配到不同小組,實地參與項目實踐。何梓晴所在的小組被匹配到紐約當地的教育非營利組織,為其設計商務計劃,以推廣全新的環境教育項目。
“這對我來說是一次全新的體驗。它指導我如何接觸客戶、撰寫報告,以及分享最後的谘詢成果——它極大地影響了我本科畢業後在該領域的職業選擇。”何梓晴說。
豐富的谘詢實踐經曆為她贏得了2019年夏季和秋季學期在位於上海的集思共利企業管理谘詢公司(Collective Responsibility)實習的機會,最終她將於畢業後在普華永道創新城市發展綜合服務部就職。
何梓晴表示,她對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充滿期待,因為為政府和公共部門的客戶提供谘詢服務完美融合了她的各個興趣點。雖然目前尚不確定未來在工作崗位上會遇到哪些挑戰,但她相信,大學四年在上海紐約大學“自我認知”課堂中的所學,將繼續為她指明方向,引導她在人生道路上繼續前行。
何梓晴於2018年秋季學期同2020屆學生常譯琪和鄭佳欣在紐約布魯克林大橋上合影
“在上海紐約大學的國際化經曆讓我有理由相信,未來不論去到世界上的任何地方,我都可以想辦法適應,找到適合自己的社區,創造屬於自己的獨特體驗,”何梓晴說,“在上海紐約大學,你會有動力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得到靈感與啟發,並感受到大家庭裏不遺餘力的支持和濃濃的關懷。”
何梓晴提到,李逸飛教授在她的學術發展和個人成長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我和梓晴在她大一那年相識。四年來,我見證了她在學業發展和學校社區建設中的主觀能動性和努力付出,”李逸飛教授說,“如今,她已經成長為一名有愛心、有智慧、有正義感的全球公民。”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