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网页登录
beplay2网页登录
每一個當代傳承人都要把技藝帶進當下,帶進生活
2015-09-08 09:34:00
上海教育新聞網
作者:

  由文化部啟動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培訓計劃”上海試點近日結業。結業式上,納西東巴刺繡傳承人木玉芳有些熱淚盈眶:“通過這次培訓,使我們知道了怎樣做一個當代傳承人。”上海文廣局非遺處處長楊慶紅認為,“當代”兩個字非常關鍵,“每一個傳承人都要把技藝帶進當下,帶進生活。”

  學會用手思考傳達出東西

  培訓班的目的並非要培養技藝。上大美院陶藝工作室主任陳光輝負責陶藝課程,他請日本彩陶大師來講了三天的課。“我們這裏雖然有很多非遺的傳承人,但是沒有陶瓷專業,其實說到底,這門課不是讓他們學會如何做陶瓷,而是看看陶瓷大師做陶瓷的態度,對他們有幫助。”他認為,對於非遺傳承,首先要留住手藝,最終目的是要讓他們學會用手思考。“腦袋能指揮的,手不見得能做出來,對於傳承人來講,你的手要能傳達出東西來。”

  本次非遺傳承人群培訓班級中,並非全部都是“傳承人”。工藝美院項目負責人姚誕坦言,工藝美院的學員中,有一些的確是“零基礎”的,但無論有沒有基礎,這些人都對非遺感興趣,有誌於傳承和推廣非遺文化。陳光輝介紹,學生可以分為兩類,有一半是直接從事非遺技藝的,另一半則是非遺的從業人員。目前自上而下的教學方式未必盡善盡美,但通過第一批培訓班,可以先找到這些人群的分布,知道他們需要什麼,也為以後探索更有效的培養方式打下基礎。

  來自無錫太湖學院的教師龍佳驪用課上學到的編製技藝製作出精美的花絲首飾,她把銀飾和刺繡結合,搭配傳統吉祥圖案,在佩戴時可以拆分也可以組合。“我是高校的老師,但又是非遺的傳道者。吉祥紋樣不光是圖形的傳承,更是美好生活的延續,我想做這方麵的研修,讓更多人了解中國的吉祥文化。”陳莉也是一位業餘愛好者,她介紹,自己在單位裏做非遺傳播支持工作,這次來培訓班一方麵是學習自己喜歡的手藝,一方麵也是為非遺做點事情,“這次活動其實也是在看怎樣把非遺推廣出去,希望能有社會從業者參與進來,通過這個班建立起聯係,把非遺人群聚集起來。”

  可能誕生一批“非遺創客”

  “以前我家有一個民居,現在我想把它改造為一個美術館。一樓設一個藏族文化展示廳,二樓設一個藏餐廳……”來自阿壩的藏族姑娘張一眉飛色舞地講著,時不時嘴裏還冒出兩句英文。得益於國家的扶持政策,她曾與其他幾位藏族同胞去國外學習過。“非遺傳承不隻是手工上的傳承,更是精神上的。如果我們這代人再不做就來不及了。我特別感謝美院的老師們,他們給我們帶來大的載體,帶動我們把想要說的故事變成產品,帶到國外,而且以團隊的形式帶出去,非遺缺的就是這一點。”

  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金江波介紹,選擇90後做非遺傳承人,對於年輕人來說很有影響力,他們可以身體力行地告訴大家,如何把傳統的東西變成現在有價值的東西。一個月的非遺班結束,張一覺得還不過癮,她認為應該多開這樣的研修班。“我們世世代代都是做羌繡,以前我們的衣服就是四麵縫合起來,現在我知道還可以做晚禮服……”

  “其實非遺傳承人群的‘群’字用得很好,它把有興趣的群體都囊括進來,是一個良好生態。在這裏,大家可以跨界合作,也可以有人脈資源積累,為未來非遺發展和推廣打下基礎。”金江波介紹,針對傳統工藝如何當代化,接下來將幫助他們建立品牌,搭建孵化平台,未來也許將誕生一批“非遺創客”。“全球化帶來同質效應,個性化的東西顯得尤為重要,而有民族色彩的非遺文化是最個性化的。希望這批人能起到帶動作用,成為堅定的文化守護者。”

  原標題:非遺傳承,要把技藝帶進生活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
beplay2网页登录 2019-12-13 22:19
beplay2网页登录 2019-12-06 2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