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百年自強不息,既是一部輝煌的“向海圖強”發展史,更是一部創業史、拚搏史、奮鬥史。
永葆“漁界所至,海權所在”的創校使命,秉承“勤樸忠實”的校訓精神,學校始終心係興海強國、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因循國家戰略變遷、產業發展演變、高等教育特色化發展等曆史脈絡,堅持“把論文寫在世界的大洋大海和祖國的江河湖泊上”的辦學傳統,向海而興,勇立潮頭,培養了大批德才兼備的傑出人才,產生了一大批重大創新成果。發展理學、工學、農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文學等大學科門類,圍繞海洋、水產、食品三大主幹學科,緊密結合國家戰略需求,緊跟國際前沿,開展應用研究。建立健康綠色水產養殖新模式;構建種質創新與良種選育技術體係,繁育團頭魴“浦江一號”、壇紫菜“申富1號”等國家級良種;在新漁場和漁業資源開發、漁具漁法革新與研發、高新技術應用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成為中國遠洋漁業開拓者。開創了我國罐頭、水產品加工、食品冷凍研究,在國內率先開展水產品綜合利用與食品安全研究。近年來,“中華絨螯蟹育苗和養殖關鍵技術的研究和推廣”“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魚資源開發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豬肉產品質量安全供給關鍵技術研究與設備創新”等項目分別榮獲上海市科技進步和技術發明獎一等獎,有力助推了中國水產事業發展、海洋強國戰略、國家和地方社會經濟發展。
本期校史鉤沉現將編錄介紹學校辦學史上若幹個“第一” ,以饗讀者。
1918年
1918年,籌辦中國第一所漁業技術傳習所及漁業試驗場。
1921年
1921年,上海海洋大學的前身江蘇省立水產學校就建立全國第一個養殖科。
1924年
1924年10月24日江蘇省立水產學校“淞航”實習船,由侯朝海帶隊在長江口鴨窩沙至泗礁嵊山兩島間開展海洋橫斷觀測,是中國開展的首次海洋調查。
1925年
1925年,創辦中國第一個遠洋漁業專科(時為高等專科教育)。
1952年
1952年,中國第一所獨立建製的水產本科高校。
軍工路校區曆史照片
1952年,中國第一個水產生物(水生生物)本科專業。
1953年
1953年,黃琪琰編寫《魚病學》講義,於1954年首次開設魚病學課程。
黃琪琰教授著作
1956年
1956年在國內高校中率先設置魚類學與水產資源本科專業,學製四年,培養目標為具有水生生物學基礎、魚類學和水產資源基礎理論,掌握魚類數量變動、魚群偵查、魚類洄遊與行為等生物學調查研究能力的高級科技人才。1960年更名為水產資源專業,1978年更名為海洋漁業資源專業,1986年更名為漁業資源專業,1990年更名為漁業資源與漁政管理專業,培養目標為培養具有漁業資源研究、開發與漁政管理能力的複合型應用人才。
1956年,著名魚類學家、中國魚類學奠基人朱元鼎被教育部評為第一批一級教授。
1957年
1957年,海洋漁業係無線電教研室主任施彬教授和助手一起與上海海洋漁業公司協同攻關,研製出我國第一台垂直式大功率魚群探測儀,經生產試驗,效果良好。該成果獲1962年國務院新成果產品二等獎。
1957年8月24、25日,學校賽艇隊在龍華華涇劃船俱樂部參加上海市劃船錦標賽,這是上海曆史上第一次賽艇比賽,參加單位有23個,男女運動員256名。學校的薛頌棠老師擔任教練兼比賽終點裁判員,運動員陳士麟參加了單人雙槳比賽,運動員王維德、何燮成、陳道德(舵手)參加了雙人單槳有舵手比賽,王維德、夏章英、何燮城、唐錫良、陳霖海(舵手)參加了四人單槳有舵手比賽。
1957年10月2日至5日,第一屆全國七城市劃船錦標賽在武漢舉行,學校四名學生代表上海參加了這次比賽,其中崔建章擔任隊伍管理兼八人艇劃手,張瑛瑛參加了單人皮艇比賽,馬忠和參加了四人單槳有舵手比賽,有學校學生陳士麟同學參加的上海市“八人艇”運動隊在2000米比賽中以7分12秒4的成績取得冠軍並打破全國紀錄,接近1956年奧運會賽艇比賽該項目最好成績。
1958年
1958年,學校編製完成中國第一本《漁撈海圖》(由王貽觀教授負責)。這是全國海洋普查和呂四小黃魚漁汛調查的重要成果。
1958年,由王以康編撰的《魚類學講義》和《魚類分類學》,經有關教師整理,分別由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和上海科技衛生出版社出版。《魚類學講義》是中國第一部本科生魚類學教材。
駱肇蕘組織開設第一個罐頭食品專業,1963年更名為罐頭食品工藝專業,1985年並入食品工程專業,1998年被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覆蓋,為中國罐頭人才培養、罐頭工業、罐頭出口創彙支撐國家重大項目建設立下奠基性貢獻。
大水麵養殖之父陸桂,帶領鍾展烈、趙長春等開展錢塘江魚類和漁業資源調查,著有《錢塘江資源》《錢塘江的湖泊業》等,1961年下半年,陸桂率張友聲、趙長春等開展新安江水庫漁業生物學環境、漁業資源等的調查研究,成為千島湖漁業研究的最早先驅。
1958年底,王素娟、朱家彥等在舟山蝦峙島大嶴養殖場,第一次將山東、遼寧沿海的海帶擴大到江浙沿海生產,為供應富碘食物、防止大脖子病及生產微生物培養基等做出貢獻。
1958年,上海市授予陳士麟參加的男子雙人艇隊伍“全市建設社會主義青年先進集體”稱號。同年,該隊伍又獲得共青團中央委員會授予的“全國青年建設社會主義先進集體”榮譽稱號。11月,學校劃船隊正式成立,由校黨委直接領導,校團委書記何保源負責組織建設工作,隊員是從全校的學生中選拔出來的,集中安排住宿、訓練和管理。時任校學生會主席的林啟仁擔任隊長,顧錦仙擔任女隊隊長。
1959年
1959年,池塘養魚學之父譚玉鈞,率隊應用絨毛膜促性腺激素促使家魚雌、雄魚性腺同步發育,在江蘇吳江平望突破鰱的人工繁殖技術,1960年在上海青浦解決鰱、鱅的人工繁殖難題,同時在黃河流域、河南武陵率先突破草魚人工繁殖技術,係大江大河流域首次突破“四大家魚”人工繁殖。1961年主編《池塘養魚學》,由農業出版社出版。1989年所著《中國池塘養魚學》(第二作者),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獲1992年國家新聞出版署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
1959年8月,水球隊員吳承璘代表上海隊參加第一屆全國運動會水球比賽,獲得第五名。
1959年9月,第一屆全國運動會賽艇比賽在武漢舉行,學校陳士麟同學和隊友獲得雙人單槳有舵手項目的金牌。
1959年10月,由張友聲主持,上海水產學院和黃海水產研究所共同承擔的國家科學發展規劃課題“全國海洋漁具調查研究”完成,後編撰出版中國第一部《中國海洋漁具調查報告》。
1960年
1960年7月,陸桂、繆學祖、蘇錦祥、趙長春、王幼槐等完成長江幹流(九江段)及其支流(贛江)家魚產卵場調查。
1960年8月,朱元鼎出版專著《中國軟骨魚類誌》,係中國第一部軟骨魚類誌。
朱元鼎著《中國軟骨魚類誌》
1960年,陳子英,汪天生在《上海水產學院學報》(創刊號)發表《關於中華毛蟹產卵洄遊的初步報告》,報告了20世紀五六十年代調查中華絨螯蟹產卵洄遊情況,第一次摸清長江水係中華絨螯蟹的產卵場在上海崇明外江海交彙處的半鹹水弧形帶。
1960年,陸桂、鍾展烈、趙長春等完成錢塘江魚類和漁業調查及錢塘江鰣魚調查,係中國第一次。
1960年,在上海市第三屆運動會遊泳比賽中,學校張關忠、周潤卿、張王明、趙永堅獲得4ⅹ100米混合泳接力冠軍,並以5分10秒7的成績打破5分19秒8的上海市高校紀錄;蔡興邦、趙永堅、陳焜森、張關忠以10分49秒4的成績打破11分03秒8的800自由泳接力上海市高校紀錄;陳焜森以23分59秒9 的成績打破27分59秒5的上海市高校紀錄,獲1500米自由泳第二名;此外,陳焜森的800米自由泳、周潤卿的100米、200米自由泳、蔡興邦的200米自由泳、張關忠的400米個人混合泳都獲得了較前的名次。
學校水球隊代表上海高校隊參加上海市秋季運動會,獲得冠軍。學校參加這次比賽的領隊蔡和麟、教練薛頌棠、隊員十一人:趙永堅、許品誠、周潤卿、童合一、林誌強、陳焜森、蔡興邦、張關忠、張仁傑、皇甫根來、吳承璘。
1961-1962年
1961年,張友聲、樂美龍等編撰的中國第一本《漁具理論和捕魚技術》出版。
1961-1962年,學校主編的第一批全國水產高等院校統編教材。
1962年4-6月,受水產部委托,上海水產學院蘇錦祥與長江水產研究所張興忠赴古巴,接運古巴政府贈送中國的牛蛙種蛙300餘隻。(6月30日的《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均在重要版麵刊發新華社消息。後被稱為中古“牛蛙”外交。)這是中國曆史上第一批牛蛙。
1963年
1963年,朱元鼎主編,《東海魚類誌》(1963,科學出版社,羅雲林、伍漢霖、金鑫波、許成玉、王幼槐參編),係中國第一部東海魚類誌書。
朱元鼎主編《東海魚類誌》
1964年
1964年,學校軍工路遊泳池建成。
1965年
1965年5月,上海水產學院太湖漁業資源調查與增殖試驗組向東太湖投放鏡鯉、紅鯉、高背鯉夏花500萬尾,開太湖魚類大規模人工放流之先河。
1973年
1973年,樂美龍受命作為中國政府代表團代表之一,參加聯合國海洋法第三次會議。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恢複聯合國合法地位後第一次正式派出代表團參加的國際立法會議。
1974年
1974年3月,梁象秋等在《動物學報》第20卷第1期發表《中華絨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H.Milne-Edwards的幼體發育》一文。這是我國第一篇在實驗室進行蟹幼體發育試驗的論文,為中華絨螯蟹人工育苗技術的突破奠定理論基礎。
1974年5月,學校承擔的農林部部屬科研項目河鰻人工繁殖研究,孵出河鰻仔魚數十萬尾,最長存活期達15天,係國內首次。
1978年
1978年,伍漢霖、金鑫波等編著的《中國有毒魚類和藥用魚類》出版,是中國第一部全麵係統介紹250餘種有毒和藥用魚類的專著。
1979年
1979年9月,聯合國糧農組織在廈門水產學院上海軍工路校區舉辦水產資源評估培訓班,係國內首次,著名水產資源專家高倫等4位專家來校講學。另有東京水產大學井上實、川島和幸、鈴木康策、小嶋秩夫等4位教授來校分別講授魚類行為學、遠洋漁業、罐頭食品工藝、食品冷凍工藝4門課程。
1981年
駱啟榮教授,1924年畢業於清華學校,斯坦福大學生物學博士。曾任河北省立水產專科學校校長,四川大學、華西協和大學、西北大學、暨南大學等校教授。1981年與叢培基一起成為上海實現遺體捐獻者第一人。
1984年
1984年4月,成立中國第一個漁業經濟與管理係及漁業經濟管理專科專業,1986級成為第一個本科專業。
第一個參與遠洋漁業的高校
1985年
1985年,中國第一個參加遠洋漁業開創事業的高校。
1985年,創辦第一個漁業經濟管理專業。
圖為漁業經濟與管理學科奠基人韓家學教授,美國紐約大學工商管理與國際貿易碩士,哥倫比亞大學博士,曾任武漢大學教授,兼任河南公立商科專門學校校長,兼任河南省銀行總行(漢口)行長等
1987年3月
1987年3月,朱元鼎與孟慶聞的專著《中國軟骨魚類的側線管係統以及羅倫甕和羅倫管係統的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這是中國第一部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的軟骨魚類研究專著。
1988年7月
1988年7月,王瑞霞、張毓人等用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觀察青、草、鰱、鱅、魴受精生物學的研究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三等獎。拍攝了第一批揭示青、草、鰱、鱅、魴精卵受精瞬間的係列電子顯微鏡照片。
1989年
1989年8月,學校實習調查船“浦苓”號赴日本海前蘇聯專屬經濟區海域進行太平洋褶柔魚光誘釣捕試驗成功,正式拉開發展中國遠洋光誘魷釣漁業序幕。1990年6月以“浦苓”號為首,舟山海洋漁業公司等生產漁船組成第一支魷釣船隊前往日本海作業投入生產性試驗成功。由此,魷釣作業海域不斷拓展,從日本海延伸到北太平洋公海(1993年開始)、新西蘭周邊海域(1995年開始)、西南大西洋海域(1996年開始)、秘魯外海(2000年開始)、印度洋西北海域(2003年開始)、智利外海(2006年開始)等海域,覆蓋到三大洋8大海域,捕撈對象達5個種類,形成了大規模專業化的遠洋魷釣作業船隊,魷釣船達400~500艘、年產近35~40萬噸,分別約占我國遠洋漁船總數的1/3和遠洋漁業總產量的25%以上,成為我國遠洋漁業的重要力量。
學校實習調查船“浦苓”號
1994年
1994年,王素娟等出版專著《中國經濟海藻超微結構的研究》,於1997年獲農業部科技進步獎二等獎、華東地區優秀出版圖書一等獎。這是中國第一部揭示海藻超微結構的專著。
1997年12月
1997年12月,由周應祺、黃碩琳、崔建章、季星輝、王堯耕等主持完成的海洋漁業專業的教學改革與實踐課題,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這是中國的海洋漁業專業獲得的第一個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1997年底,承接上海綠全果蔬貯藏有限公司500噸果蔬氣調庫的研究設計,該冷庫1999年9月竣工,這是上海市第一座氣調冷庫。
1998年
1998年農業部批準在上海水產大學建設農業部漁業動植物病原庫,在基本建設方麵國家先後撥款2000餘萬元,學校也相應撥出經費1000餘萬元。2007年,國家發改委在下達動物防疫體係建設項目中將其更名為國家水生動物病原庫,係中國和亞洲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水產培養物保藏機構。
2001年
2001年1月16日,通過上海市農委組織的鑒定委員會鑒定,學校李思發教授率領的研究小組曆時15年,成功培育出團頭魴“浦江一號”,從而使上海擁有了第一個魚類良種。
2004年
2004年李思發主持的團頭魴良種選育與開發利用——“浦江1號”項目,獲2004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2004年,由孫滿昌主編,張健副主編,許柳雄、錢衛國、葉旭昌等參編的專著《漁具漁法選擇性》,由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係中國漁具漁法選擇性方麵的第一部專著。
2004年,設立水族科學與技術專業,是國內第一個設立該專業的兩個高校之一。
2005年
2005年,全國第一位捕撈學博士畢業。
2006年
2006年,學校魚類學課程被評為全國第一門國家級水產類本科精品課程。
上海海洋大學《魚類學》精品課程教案
2006年,李曰嵩隨“雪龍”號考察南極,係“海大人”第一次登上南極。
2007年
2007年,主編出版《水產詞典》,係第一部水產專業辭書。
2008年
2008年,劉洪生隨“雪龍”號考察北極,係“海大人”第一次登上北極。
2008年,李思發教授榮獲GAA(全球水產養殖聯盟)終身成就獎。這是GAA開創10多年以來,授予GAA終身成就獎的第四人,也是第一位華人。2008年,在韓國釜山召開的世界水產養殖大會上,李思發教授被授予世界水產養殖學會終身成就獎。這是世界水產養殖學會1969年首次授獎以來,中國大陸水產科技工作者第一次獲此殊榮。
李思發教授榮獲GAA(全球水產養殖聯盟)終身成就獎
2010-2011年
2010-2011年,嚴興洪研發的壇紫菜“申福1號”獲得2010年度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011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第一完成單位),係中國第一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紫菜良種。
申福1號”係中國第一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紫菜良種
2011年10月15日,學校與台灣省苗栗縣簽署《中華絨螯蟹養殖科技合作協議》,成為大陸第一個成功向寶島台灣輸送農業技術的高校。
上海海洋大學與台灣省苗栗縣簽署《中華絨螯蟹養殖科技合作協議》
2011年11月7日,舉辦第一屆全國河蟹大賽。
2011年12月29日,學校的遠洋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經科學技術部批準為國家遠洋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這是中國第一個國家遠洋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013年2月27日
2013年2月27日,經台灣苗栗縣府縣務會議審議通過,授予上海海洋大學副教授王春博士榮譽縣民稱號。台灣苗栗縣縣長劉政鴻、副縣長林久翔、秘書長葉誌航向王春頒發《苗栗縣榮譽縣民證》,永誌感念。王春博士長期駐守苗栗,勤懇盡力輔導該縣大閘蟹養殖有成,成為大陸人士獲得台灣榮譽縣民證的第一人。
王春博士成為大陸人士獲得台灣榮譽縣民證的第一人
2015年
2015年12月,學校研製的中國首台萬米級無人潛水器和著陸器“彩虹魚”號,在南海成功完成4000米級海試,這標誌著中國人探秘“萬米深淵”計劃邁出了實質性的第一步。
我國首台萬米級無人潛水器和著陸器成功進行4000米級海試
2015年12月,中國第一本漁業英文學術期刊《Aquaculture and Fisheries》創刊。
2015年10月22-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青年運動會在福建省會福州市舉行。本次比賽彙集了來自全國各省市最優秀的運動員及教練員。他們經過各省市多次選拔、層層篩選組建而成。學校田徑高水平運動員、人文學院學生楊建行代表上海隊參加本次了大賽,在男子110米欄的比賽中以14秒07的優異成績獲得第六名。
2016年
《上海市級專誌•上海海洋大學誌》出版,係上海市第二輪修誌出版的第一部專誌。
2017年
2017年3月,由上海海洋大學等建造的我國第一艘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淞航”號在天津下水。
我國第一艘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淞航”號
2017年2月27日,中華龍舟大賽在海南萬寧打響了2017年的第一戰。學校龍舟隊再次創造曆史,男隊力克前一年總冠軍山東聊城大學隊獲得500米直道賽冠軍,收獲學校龍舟隊建隊十年來首座中華龍舟大賽金杯,這也是上海市的第一個中華龍舟大賽冠軍。女隊獲得首個季軍,進入中華龍舟大賽青少年組的三甲之列。
2017年7月15-17日,第十三屆全國運動會龍舟比賽在湖南常德舉行,學校龍舟隊代表上海共獲得一銀兩銅等優異成績,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上海海洋大學龍舟隊“上海市群眾體育工作優秀集體”稱號,授予教練員遲煥祺、孫健兩位老師 “上海市群眾體育工作優秀個人”稱號。
2018年
2018年2月,上海海洋大學與長江流域漁政管理監督辦公室合作組織成立了長江水域生態保護戰略研究中心,是國內高校建立的第一個以長江水域生態保護為研究方向的研究機構。
成立長江水域生態保護戰略研究中心
2018年7月,由上海海洋大學龍舟隊代表中國參加第五屆亞洲龍舟錦標賽,收獲1金2銀1銅。 是國內首個由普通大學生組成的大學代表隊參加亞洲龍舟錦標賽的學校。
2018年7月19日,中國大學生陽光體育遊泳比賽在浙江省蒼南縣體育中心遊泳館開賽,來自全國42支高校代表隊,共計300餘名運動員參加比賽。學校遊泳隊取得1金(女子50米蛙泳)、2銅(女子50米蛙泳、男子50米蛙泳)及男子4×50米自由泳接力第4名、男子100米自由泳第5名、男子100米仰泳第6名的佳績。這是學校學子首次在中國大學生陽光體育遊泳比賽中獲得金牌。
2018年9月23日,學校舉辦上海海洋大學首屆國際大學生龍舟邀請賽。本賽事是學校第一次舉辦的龍舟國際賽事,來自東京海洋大學、葡萄牙阿爾加夫大學、馬來西亞拉曼大學、浙江海洋大學、複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第二工業大學、上海電機學院、上海海洋大學等11支隊伍近200名中外學生共同感受龍舟文化,向全世界展示和弘揚東方文化。
2018年12月,由上海海洋大學和西湖大學聯合組成的“彩虹魚”科考團隊,在全球最深的海溝——馬裏亞納海溝成功完成兩台“彩虹魚”第二代著陸器的萬米級海試,深度分別為10918米和10899米。這是國內高校科研團隊到達的最深海底。
2019年
2019年6月,上海海洋大學船舶壓載水檢測實驗室獲挪威船級社實驗室認證資質。這是中國第一家在船舶壓載水檢測領域獲得國際認可的實驗室,也標誌著中國的船舶壓載水檢測實驗室邁入國際一流的壓載水實驗室行列。
上海海洋大學船舶壓載水檢測實驗室獲美國海岸警衛隊實驗室認可資質
2019年5月9日,學校成立極地研究中心, 成為國內高校第一家極地研究中心。
2020年
2020年11月21日,農業農村部發布中國遠洋漁業履約白皮書(2020),這也是我國首次發表遠洋漁業履約白皮書。上海海洋大學和中國遠洋漁業協會共建遠洋漁業國際履約研究中心,形成了一支參與國際漁業談判和維護國家海洋權益的履約“智庫”。遠洋漁業國際履約團隊充分發揮科學優勢,配合國家遠洋漁業方針與政策,積極參加相關國際漁業磋商與履約談判,參加會議範圍幾乎實現全覆蓋;積極參與我國涉外漁業和遠洋漁業的管理政策、行業標準與規劃的起草和製定等工作,服務遠洋漁業行業發展。
2021年
2021年9月,上海海洋大學與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管理委員會、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員會承辦第四屆全球水產養殖大會。全球水產養殖大會由聯合國糧農組織發起,每十年舉辦一次,此前已舉辦三屆,這是首次在中國舉辦。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