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杜克大學首屆本科生何菀瀅成功入選蘇世民學者項目,將獲得全額獎學金前往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深造。
今年全球共有近3000名學生申請蘇世民學者項目,經過激烈的競爭,何菀瀅成為全球33個國家106個學校的151名入選者之一。將於2022年8月正式入學的2022級學者由一群才華橫溢的年輕人組成。除了何菀瀅,本屆學者包括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 (NASA)設計比賽中的獲獎學者,人工智能投資平台的創始人,加拿大總理青年委員會的成員,“福布斯 30 位 30 歲以下精英榜”中的多位候選人,獲獎記者,受企鵝蘭登書屋委托寫書的最年輕作家,入選新西蘭 25 歲以下最具影響力女性的 9 位學者之一,非營利組織的創始人,人工智能初創公司的創始人,最近一屆聯合國大會的代表,15歲就創辦自己的航天器係統公司的學者,以及牛津戰略集團 (Oxford Strategy Group)的常務董事。
據悉,來自杜克大學的Jessie Xu和Jessica Edelson也成功入選蘇世民學者項目。
蘇世民學者項目:培養全球領袖的搖籃
圖片來源: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
作為全球競爭最為激烈的學者項目之一,蘇世民學者項目(Schwarzman Scholars)每年資助來自中國、美國和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優秀青年前往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學習深造。該項目是為期一年的碩士學位項目,旨在提升未來領導者的全球領導力,包括經濟學、國際研究以及公共政策三個專業方向。
蘇世民學者項目麵向全球選拔18到28歲之間具備領導潛質、創造力以及願意了解其他文化的未來領袖,其招生評審團隊由全球各界領軍人物組成。全球各大區錄取比例為20% 來自中國 (大陸、台灣、香港和澳門) ,40% 來自美國,40% 來自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
何菀瀅將於明年畢業,並獲得數據科學專業本科學位,她表示:“我很高興能夠入選蘇世民學者項目。蘇世民學者項目就像一個大家庭,校友和在讀學生都非常優秀。本次入選的學生不僅有應屆生,還有些同學已經工作了四五年,他們都有明確的職業發展目標。我相信,和這些具有同樣跨學科背景及探索精神的應屆畢業生以及已有政府、行業或非政府組織工作經驗的同學一起學習、交流,未來的一年我將受益匪淺。”
昆山杜克大學校長馮友梅表示:“很高興我校即將於明年畢業的首屆本科生無論選擇繼續深造還是就業都捷報頻傳。何菀瀅無疑是其中的一位傑出代表。從學習數據科學,到探索國際教育政策,乃至希望在元知識領域深耕,這既體現昆山杜克大學跨學科培養與國際化、創新型通識博雅教育的優勢和為學生發展提供的無限可能性,又是菀瀅在跨學科學習並注重知識技能與人文素養同步提升方麵孜孜以求的成績和回報。蘇世民學者項目秉承‘立足中國,麵向世界’的原則,與昆杜‘立足當下、麵向未來;立足社區、麵向世界;立足成人,麵向成才’的願景十分契合。我相信,昆杜學子們有胸懷、有韌性、有作為,矢誌為促進人類文明與進步做出貢獻,同時也會書寫出人生的華美篇章。”
跨學科和領導力項目實踐,鑄就蘇世民學者之路
何菀瀅在昆山杜克大學校園內,拍攝/張茗洋
何菀瀅來自湖南省瀏陽市,畢業於著名的長沙市長郡中學。自入學昆杜以來,她積極參與學校的跨學科合作項目。在學習數據科學的同時,她通過研究項目和課外活動,深入探索了自然與應用科學、社會科學以及人文科學領域的多個課題。
她還是跨學科知識網絡實驗室聯席創始主任,該實驗室由人文研究中心和數據科學研究中心共同資助,聚焦於研究知識架構、元知識、認識論及其他領域。何菀瀅招募了來自多個學科的學生和教師一起圍繞“知識就是網絡”這個主題開展研究項目。她帶領團隊繪製、可視化和分析了在昆山杜克校園內的知識產生和分享模式,並積極主動培訓下一屆學生研究員從而繼續推行這一舉措。
此外,何菀瀅還涉獵了教育政策、人工智能驅動的營銷和全球健康等課題的研究。今年,她與來自昆山杜克大學、杜克大學、墨爾本大學和德睿智藥的研究人員合作,發現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緩解老年人的認知損傷,並在國際期刊PLOS Medicine 上發表了論文。
通過本科階段在昆山杜克大學的跨學科學習,何菀瀅堅信一個人的知識廣度和深度可以相互促進。她表示,“在進行研究時,我們發現即使是像阿爾茲海默症這樣的慢性病也可以因為社交網絡所傳播的不健康行為,從而具有‘傳染性’。我親身體會到充分解決複雜的問題不能依靠學科界限內的分割思維,而隻有互聯互通的人和知識才可能持續地解決社會的複雜問題。”
何菀瀅在2019年昆山杜克大學顧問委員會會議現場
自2020年以來,何菀瀅一直擔任杜克大學中美年度峰會的聯合主席,該峰會每年邀請演講嘉賓討論中美合作的機遇與挑戰。今年的在線峰會吸引了全球500多名聽眾參與。
此外,她還是跨校區學生連接小組(KSAC)的聯合主席,這是一個旨在加深昆山杜克大學和杜克大學本科生之間互動的學生組織。
導師們眼中的菀瀅:是學霸,也是促進中國與世界溝通的領導人才
收到喜訊後,學校老師及管理層紛紛祝賀何菀瀅入選蘇世民學者項目,為她的成就感到自豪。
本科生院院長瑪西婭·B·弗朗斯 (Marcia B. France)表示:“我想不出有誰比菀瀅更符合蘇世民學者項目的使命——建立一個由未來領袖組成的全球社區,加深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之間的相互了解。在過去的三年半裏,菀瀅在昆山杜克的通識博雅教育中如魚得水,她在多元化和包容委員會任職,到創建跨學科知識網絡實驗室以及共同領導杜克大學中美峰會。我相信她將像在昆山杜克大學求學時一樣,對蘇世民學者項目和清華大學做出令人矚目的貢獻。”
人文科學教授、人文研究中心聯合主任、跨學科知識網絡實驗室聯合主任苗建時(James Miller)表示:“菀瀅誌在重新描述學科知識的界限,她本人擁有驚人的學識廣度,清楚自己的知識邊界,了解自己的方法能夠做到什麼以及局限性。”
全球教育主任Christopher Van Velzer說道:“菀瀅非常適合蘇世民學者項目,不僅因為她突出的學術成就,還因為她在工作中所展示出的傑出領導力,她在昆山杜克和杜克大學學生之間建立了溝通和交流的橋梁。不論在研究中,還是在學生活動中,何菀瀅一直努力融合不同的文化、人群和思想,這體現了我們希望在昆山杜克學生身上看到的跨學科合作精神和全球思維,以及致力於為未來的複雜問題做出貢獻的誌向。”
學術事務副校長麥非文 (Scott MacEachern)說道:“我們為菀瀅感到無比自豪,她是一名優秀的學生,不僅代表了我們首屆本科生的傑出水準,也代表了我校獨特的跨學科精神。她一直致力於與同學們進行跨文化、跨國家以及跨學科合作,入選蘇世民學者項目證明了她的成就,也證明了我校教職員工所提供的豐富機會和堅定支持。我們希望她的成功能夠激勵更多同學爭取同樣的成就,致力於為社會做出同樣的貢獻。”
未來誌向:探索國際教育政策與元知識領域
何菀瀅計劃在完成蘇世民學者項目後,繼續深入探索國際教育政策,並希望成為元知識這一新興領域的學者,這也是她標誌性成果項目的主題。
她表示:“跨文化交流一直是我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我想繼續在薈聚各種思想、背景和文化的地方工作。我喜歡它們磁場般的能量。在昆山杜克的大學經曆真正塑造了我。許多人認為你需要出國留學才能獲得國際經驗,但通過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和教職員工的日常互動,我覺得自己在中國也已經建立起了國際化思維和視野。”
此前,何菀瀅的同屆同學、首屆本科生艾格·杜曼 (Ege Kaan Duman)剛剛榮獲“羅德學者”稱號。羅德獎學金素有“本科生諾貝爾獎”的美譽;杜曼是羅德獎學金119年曆史上,首位通過“全球其他地區”評選而入選“羅德學者”的土耳其學生,昆杜也成為首家培養了“羅德學者”的中外合作大學。杜曼明年從昆杜全球健康學專業生物學方向畢業後,將在羅德獎學金全額資助下,赴牛津大學深造。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