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依然嚴峻複雜的疫情形勢,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的學生積極投身誌願服務,為一線抗疫工作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他們用“特殊日記”的形式記錄下收獲的溫情與直觀的感受。
因為感恩而出發,在服務中收獲感動
寧一帆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 大一
“次日一大早,朗貝爾就給裏厄大夫打電話:‘我願意和你們一起幹,直到我有了辦法出城為止,您肯接受嗎?’”這是《鼠疫》裏麵的一段對話。我看著小區裏“大白”拿著喇叭一幢一幢地通知,看著誌願者們一趟又一趟地運送東西,我才恍然想起,在一層層防護服下麵他們也都是一群“普通人”。
結束最後一節課後,我穿上了印著“溫暖你我”的誌願者馬甲,匆匆奔向了工作地點,從“大學生”變成了一名“社區誌願者”。
架子、地上擺滿了東西,每次清點完團購物資,我總會發現有幾袋放在角落裏,那是團長和鄰居們自掏腰包送給誌願者的,有麵包、牛肉丸、牛奶等。對這些物資進行簡單分類後,我決定先送外賣與藥品。
門鈴響起,是一位老奶奶接了電話。“儂好。”“您好,您的東西我放到樓下了,麻煩您下樓來取一下。”“啊呀,好的,謝謝儂。”
“非常感謝。”這是我在疫情期間聽到最多的話。
等騎車返回大門口時,我遇到了下來拿藥的老奶奶。她看著我,雖然口罩掩去了她的半邊臉,但可以從眼睛裏看出她應該是在微笑的。“疫情,總會過去的。”“會過去的。”我笑著對她說,也對自己說。
結束了今天的工作,我用噴壺給自己消毒,突然聽到樓上傳來一聲“謝謝你!加油呀!”我抬頭望了望,一位可愛的女生衝我揮了揮手。雖然看不清她的模樣,但我清楚地看到了她的樂觀、她的熱情和她的感激。與此同時,微信群也在叮叮作響。看著滿屏的“謝謝誌願者,辛苦了。”我收起手機,推著自行車,“會好的,一定會好的。”
在這段做誌願者的日子裏,我不僅感受到了小區的團結一致與積極配合,也感受到了每一家、每一戶戰勝疫情的決心,對封控生活的耐心以及對醫護工作者、誌願者們的溫馨。
有團購時多為誌願者團一份的團長們,有為誌願者眾籌防護服的樓長們,有在送貨時高喊“加油”、“謝謝”的鄰居們,有始終為我們提供生活保障的物業人員們。有這麼一群人在我們身邊,疫情怎麼可能不過去?我始終相信,很快,我們會“光榮下崗”;很快,小區會解封;很快,我們會恢複以往的生活。
從“學生記者”到“社區記者”
朱昊哲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 大三
今天是我的生日,也是我居家隔離的第39天。
在疫情初期,我就去報名了誌願者。我依稀記得那時誌願者非常忙碌,七八個誌願者幾乎是連軸轉,才能勉強將所有物資正確安置。
在成為誌願者的第二天,小區裏就篩查出了密接人員,需要立即開展全員核酸檢測,而我也立即穿上防護服參與到核酸檢測工作中去。那天雨下得很大,雨水不斷堆積在雨篷上,盡管條件惡劣,我們同醫護人員始終並肩作戰,書記大伯也拿著大喇叭,不斷用上海話提醒著不同樓道的居民迅速下來做核酸,確保整個流程不發生疏漏。
隨著戰線拉長,誌願者隊伍漸漸壯大,誌願工作壓力也慢慢變小,於是,作為上經貿大海鷗通訊社的學生記者,我又一次拿起了相機,與小區裏另外兩位姐姐成為了社區誌願服務的記錄者。從門口一人獨送五桶水的帥氣大叔,到為大家領取一袋袋東北大米的樓長;從與媽媽一起給誌願者送口罩手套的可愛小朋友,再到為居民理發的小區理發師……無數溫暖的瞬間被我們用鏡頭記錄下來,上傳到小區微信群中。
看到照片的誌願者大叔們總是會拍拍我的背說“謝謝小夥子”,我也常常在微信群中收獲鄰居們的誇讚和認可……比起這些,我覺得能讓更多人看到誌願者們在背後的努力,才是這些照片的價值所在。每一次發出照片後收到的積極反饋,也使我感受到自己的誌願工作是有意義的、充滿力量的。
在這段時間裏,無論是誌願者、“團長”還是普通居民,大家都認認真真地履行著自身的義務,一天天堅持下來,持續傳遞著正能量和人間溫情。
向社區工作者與醫務工作者致敬!也希望更多的年輕人能加入誌願抗疫的隊伍中!
作為學生幹部和黨員,更要堅守一線
蘆書寧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 研二
我們的封閉管理是從3月12日夜裏的那次全員核酸開始的,一個多月的日日夜夜裏盡管有些疲憊,但是更多的還是一些美好的收獲。
印象裏每一天都是在鼓勵與被鼓勵中度過,這段看似艱難的日子也在大家的陪伴裏變得溫暖。因為我和室友都是校研究生會成員,就被直接編在校團委的長期機動誌願者小組中,負責組織和執行學校關於疫情防控的各項措施。為了第一時間對學校的工作安排做出準備與反饋,熬夜等通知成為了我們幾個人的常態。
最初學校進入封閉狀態時,我們需要負責三餐送樓的工作。其實我是個愛賴床的人,但為了準時送達三餐,我從未遲到或缺席,並且享受著同大家一起完成這些看似普通但是卻很重要的任務。看到小推車一個接著一個精準高效送達餐食後又再次返回聽從安排,那些瞬間總讓我覺得誌願者們就像攔也攔不住的洪流一樣,沒有人停下來,也永遠會有人接下去,好像就是那股子衝勁讓我們彼此之間的關係變得更近也更緊密了。
上一次這樣高強度的誌願服務還是在進博會,那是我第一次發現誌願服務的巨大魅力,這次學校封閉管理的誌願服務經曆也算是一個珍貴的禮物,讓我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升。到現在我仍然在參與分發物資和送餐的工作,仍然能看見大家夜以繼日的努力,仍然感受著學校對我們的愛。哪怕還是會頂著黑眼圈,哪怕還是因為深夜布置場地和製定方案後一起睡在居委會的板凳上,這段日子將成為我生命中寶貴的回憶,永遠閃閃發光。
也許我們做的工作簡單而重複,但做好每一次誌願服務就是對同學基本生活的重要保障,是對學生幹部本職工作和黨員身份的堅守,我很榮幸能夠為提高防疫工作效率出一份力,也很高興能收獲大家的理解與鼓勵。
在“隨叫隨到”的日子裏,我也理解了“誌願者精神”,它並不僅僅隻是個名詞,它是需要我們置身其間,並用心感受的力量。那種“不分你我”的感覺,隻有親身體會過,才知道到底有多溫暖。
這些青春的身影堅守在抗疫一線,用自己的方式去發光發熱。他們記錄著溫情,傳遞著溫情,也用行動證明了青春並沒有被疫情偷走,而是在以更堅定的姿態書寫、盛放著。
(SUIBE海鷗通訊社李蕙蘭 淩睿)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