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网页登录
beplay2网页登录
“翻譯中的中國文學”中國文學國際傳播高層論壇暨《他山之石》與《中學西漸》新書發布會在上海師範大學成功舉辦
2022-11-27 23:52:00
beplay2网页登录
作者:

  20221126日,“翻譯中的中國文學”中國文學國際傳播高層論壇暨《他山之石》與《中學西漸》新書發布會在上海師範大學西部會議中心順利召開。本次會議由上海師範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國家重點學科、上海市世界文學多樣性與文明互鑒創新團隊和上海市外國文學學會翻譯研究委員會聯合主辦。會議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彙集了來自浙江大學、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複旦大學等40餘所高校百餘名專家學者,以“翻譯中的中國文學”為主題,就“漢學家與中國文學的海外傳播”“中國文學的海外受眾與文明互鑒”等5個議題各抒所見,深入探討中國文學海外傳播的方法和路徑,為中國文學在海外的傳播獻計獻策。


  會議伊始,上海師範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國家重點學科負責人、上海市世界文學多樣性與文明互鑒創新團隊負責人朱振武教授簡要說明了會議主旨。朱教授談到,有西學東漸,自有中學西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文學文化具有多樣性,才能實現真正的文明互鑒。長久以來,在中外學者持續的艱辛努力之下,中國文學的海外傳播進程向前邁了一大步。正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本次“翻譯中的中國文學”中國文學國際傳播高層論壇暨《他山之石》與《中學西漸》新書發布會應時而生。


  會議開幕式由上海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高航教授主持,上海師範大學陳恒副校長以及學界代表浙江大學許鈞教授先後致辭。陳恒副校長表示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科研究成就斐然,在學校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認為上海範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國家重點學科在跨學科研究、非洲文學研究和中國文學對外傳播研究方麵上做出了貢獻,同時對朱教授的漢學家研究三部曲給予高度肯定,指出朱教授的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結項成果《他山之石》《中學西漸》和《歸異平衡》“漢學家中國文學英譯研究三部曲”的出版,是上海師範大學中國文學文化外傳研究的又一個標誌性成果,也是學界的一件大事。


  浙江大學許鈞教授在致辭中對朱振武教授所取得的學術成就表示高度讚揚,認為朱教授的學術研究兼具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正如漢學家中國文學英譯研究三部曲中《他山之石》與《中學西漸》的名稱一樣。許教授還進一步指出,隨著朱振武教授學術研究的不斷深入、研究成果不斷呈現和學界不斷探索,卓越的學術追求、深刻的理論思考和踏實的實踐探索相結合的學風將進一步得到發揚!

  漢學家研究三部曲重磅來襲


  《他山之石》與《中學西漸》新書發布會由上海外國語大學胡開寶教授主持。蘇州大學季進教授、上海大學趙彥春教授、山東師範大學王卓教授、上海外國語大學韓子滿教授以及四川外國語大學胡安江教授分別致辭。諸位專家紛紛對朱教授漢學家研究三部曲——《他山之石》《中學西漸》和《歸異平衡》出版表示衷心祝賀,認為此三卷本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結項成果高度呼應了“傳播中國聲音”“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國家發展戰略,體現了朱振武教授立足中國視角,放眼世界的大境界、大格局和大視野。季進教授認為三部曲的出版對於我們厘清中國文學的海外傳播與中國文學研究、海外漢學、世界文學的關係,具有一定的啟發意義。趙彥春教授在致辭中談到《中學西漸》《他山之石》《歸異平衡》這三部曲是朱振武教授家國情懷的詮釋,是中國文學對西方傳播進程中堅實的一步,是一座名副其實的豐碑。“拿出‘最好的中國’”是朱教授的心聲,也是他作為一位有情懷、有格局的學者為這個時代發出的強音。發布會最後,新書作者朱振武教授致辭,並向與會專家致謝。

  接下來是主旨發言環節。本次會議共有6場專家主旨發言,分為上午場和下午場。

  漢學家對傳播中國文學意義重大

  漢學家們為世界各國人們建構了一個關於中國文學文化的想象空間,是中外文學文化交流對話必不可少的橋梁和紐帶。漢學家群體在幫助世界更好地認識、了解中國,傳播中國文學和文化上功不可沒。



  在首場發言中,上海大學傅敬民教授和上海師範大學宋莉華教授擔任主持,山東師範大學薑智芹教授、四川外國語大學胡安江教授、同濟大學董琇教授、華東政法大學夏天教授分別就中國文學海外傳播研究二十載發展狀況的轉向、傳播效果評估研究、漢學家與中國文學翻譯的關係等娓娓道來,展開討論。複旦大學康誌峰教授與蘇州科技大學祝平教授擔任第二場主旨發言的主持,華中科技大學黃勤教授、上海師範大學盧敏教授、複旦大學王建開教授、南京大學劉雲虹教授分別圍繞殘雪小說的國際傳播策略研究、中國當代作家徐則臣作品譯介、中國文學“走出去”的幾個關鍵概念與問題芻議以及莫言作品在法國的接受度等相關議題進行探討交流,並對漢學家群體有力促進中國文學的海外傳播給予高度評價。中國文學的海外傳播離不開漢學家們的艱辛勞動和付出。一代代漢學家們通過翻譯中國經典文學作品,傳播中華文化,塑造了客觀全麵的中國形象,讓世界看到了多位、立體、真實的中國。

  市場和媒體的宣傳作用不可忽視

  古人言:“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在文化商品化高度發達的今天,出版業和媒體等市場因素對文學的傳播影響愈發緊要,造就了當今文學文化界“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局麵。例如諾獎得主莫言和當代作家麥家的英譯作品在海外迅速走紅就與市場、媒體的大力宣傳密不可分。


  第三場主旨發言由同濟大學陳琳教授和上海外國語大學耿強教授共同主持。四川外國語大學蔣林教授、南京師範大學許詩焱教授、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朱安博教授、上海理工大學俞曦霞教授、山東大學葉楊曦副教授便是從編輯和排版的角度切入,肯定了出版業和媒體宣傳在中國文學海外傳播過程中起到的積極作用,同時也為文學翻譯研究提供了更加新穎的視角。上海師範大學朱伊革教授和上海外國語大學張帆教授擔任第四場發言的主持。湖南大學李偉榮教授、上海師範大學宋麗娟教授、上海理工大學張順生教授、廣西財經大學周子倫教授、上海外國語大學鮑曉英教授分別就中國典籍翻譯中語言與思想、中國文學對外翻譯和傳播研究方法與路徑展開深入探究,為中國文學成功“走出去”建言獻策。思想無疑是中國文學海外傳播的核心要素,是中華文化得以延續數千年的內生力,借助市場媒體宣傳這一外生力,中華思想有望擁有更為廣泛的傳播度和更強的影響力,擁抱更廣大的世界。

  優秀中外譯者的培養乃當務之急

  中國文學走出去是一個宏大的議題,亦是一項極為複雜的工程。中國文學國際傳播度和影響力若要得以實質性提升,除了依靠漢學家群體的傾力譯介,充分利用國際漢學資源和市場媒體的宣傳作用,還更應重視我國優秀譯者的培養和翻譯理論體係的構建。在接下來的發言中,上海外國語大學肖維青教授和華中師範大學魏家海教授擔任主持。對外經貿大學王建國教授、大連外國語大學王春教授、南京師範大學許多教授、西南民族大學魏清光教授、華中農業大學覃江華教授則圍繞漢英文學翻譯中意象與意境的重塑、古代經典作品的英譯、中國自主翻譯知識體係建構的國際漢學資源等進行深入考量,同時提及在利用國際漢學資源進行學術研究時要做到以我為主,維持我國話語的主體性,為中國翻譯界的專家提供了新的研究視角。


  第六場主旨發言由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朱安博教授、上海外國語大學張曼教授主持。中國外文局譯審、中國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黃友義教授認為出版國際交流從文學翻譯開始,文學翻譯代表著文明互鑒的程度,還談到中國文學外譯任重道遠,翻譯和傳播中國文學需要關注讀者視角,通過翻譯溝通中外文化交流的心靈,而當務之急是培養中外譯者,強化中外合作,擴大譯者圈。

  隨後,北京外國語大學張西平教授致辭,指出講好中國故事,最根本的是將中國的曆史文化和當代文學、學術著作翻譯成外國語言。從曆史上來看,無論是在中國古代典籍還是當代文學作品,西方漢學家群體一直是翻譯的主力軍,這是一個曆史事實。這是由翻譯的基本規律決定的,是由語言之間的轉換的基本特點所決定的。因此,要促進中國文學更好地走出去,最好采取中外合作的翻譯模式。


  此外,在分論壇環節,來自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等20餘所高校的30多名青年學者對中國文學的海外受眾與翻譯研究的話語構建、傳播學與世界文學中的中國元素等予以探討,積極展開學術討論。

  本次會議的閉幕式由上海外國語大學汪小玲教授主持。北京師範大學劉洪濤教授首先對朱振武教授漢學家研究三部曲的出版表示熱烈祝賀,並對朱教授廣闊的學術視野和打通古今,中西合璧的治學之道深感欽佩。在發言中,劉教授還立足中國視角,闡釋了中國文學與世界文學的關係,並解釋了世界文學新的三種話語模式,為中國文學更好的融入世界文學提供了方法論指導。


  接下來,上海外國語大學查明建教授致辭。查教授認為這次會議解決了一些糾纏在學者們心中的問題,提振了學者們開展文學外譯工作和研究的積極性。

  繼而,查教授從三個方麵:漢學家英譯研究三部曲、本次“翻譯中的中國文學”中國文學國際傳播高層論壇、朱教授本人,對朱教授的豐富且兼具深度與價值的研究成果、令人眼花繚亂卻又精彩紛呈的學術會議以及敢為人先且極具創新性的治學精神給予高度評價,充分肯定了朱振武教授是一位兼具才學、才情、文武雙全的學者。在致辭的最後,查教授獻上打油詩一首,再度祝賀振武教授新書出版:

滬上有位振武君,

亦莊亦諧真性情。

能詩能文又能酒,

重學重術重人文。

東西文化自家事,

壬寅三書實可欽。

  隨後,上海外國語大學耿強教授作為會議主辦方代表致辭答謝。在耿強教授看來,朱教授新出版的這三本著作,就三部著作的名字來看,在某種程度上,具有一種象征意義:表明中國將繼續以平等開放的姿態向所有朋友敞開大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與此同時,中學西漸已成風向,我們會在平衡中,為實現文明互鑒和世界文化多樣性,提供中國智慧與現實方案。


  會議臨近尾聲,朱教授作總結發言,指出中學西傳需要考慮多維度的要素,需要斟酌選譯對象,需要漢學家,更需要有文化擔當的中國雙語學者和譯者,同時還應兼顧政治和市場因素。隻有在作者、譯者和學者,特別是中外學者共同持續的努力之下,中國文化才能真正走出國土、走進和融進世界文化之中。最後,朱教授對出席本次會議的各位專家學者表示誠摯的感謝。至此,“翻譯中的中國文學”中國文學國際傳播高層論壇暨《他山之石》與《中學西漸》新書發布會圓滿落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相關新聞
beplay2网页登录 2022-11-21 14:00
beplay2网页登录 2022-10-10 13:33
beplay2网页登录 2022-08-28 22:57
beplay2网页登录 2022-08-24 1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