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了一首遙遠的歌送給遙遠的你,你的笑聲我的笑聲編織在一起,這是我對舊時光最溫暖的回憶……”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鬆江校區的思源湖畔傳來悠揚動聽的歌聲,伴隨著日落與晚風,上經貿大的師生們圍坐在湖邊草坪上,在輕快的節奏和優美的旋律中感受青春之美。
為進一步提升學校文化藝術氛圍,倡導“向美而生”的積極生活態度,滿足師生高質量文化生活需要,11月14日下午,上海對外經貿大學舉行“思源·拾光”湖畔音樂生活節。此次校園湖畔音樂生活節包括文化市集、美食文創、互動遊戲、藝術體驗、生態文化沙龍和開放式落日音樂會等多個環節。
文化市集開市不到半個小時,“校園文創”的攤位前就排起了長隊。攤位上不僅擺放了學校相關的文創產品,自助棉花糖體驗也喚醒了師生的童心。學生創業團隊夢享咖啡攤位上,柿子口味的咖啡已經售罄,小熊造型的咖啡讓人驚呼為藝術品。“這是我們新開發的咖啡產品”,攤主笑盈盈地介紹著。思源湖北岸,十幾幅油畫作品正在展出,負責人正在指導體驗者麵朝湖邊寫生。寫生的同學看著風景,沒想到自己也成為一道風景。
思源湖畔的樹叢間拉起了一道道用薄膜製成的“塗鴉牆”,許多路過的同學都戴上手套、拿起噴罐,在薄膜上任意塗寫下文字和圖案。不一會兒,原本單調空白的薄膜變成了五彩斑斕的塗鴉畫作,猶如一道道靚麗的彩虹掛在路旁。據了解,這是由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校友企業“會玩俱樂部”搭建的快閃藝術營地之一,會玩俱樂部負責人,學校2009屆畢業生李蔚表示,“我個人感覺開放與包容的校園文化是學校帶給學生最大的財富。它曾給了我諸多實踐創意、施展才華、鍛煉自我的舞台。飲水思源,這次以社會人的身份再次回歸校園參與活動,自然也希望盡綿薄之力,將這種開放與包容傳承下去,給同學們帶來更多可能。”
距離主舞台較近的草地上,紅色的獨木舟和巨型背包成為網紅拍照打卡點。“在有限的地球時代做一個負責任的旅行者”標識牌尤為顯眼。校友企業UTC負責人表示,“我們在活動中展出了可持續理念的產品,有一些學生願意來探討可持續在商業行為中的意義,也有很多同學有樂趣地參與可持續的互動,這些對於推動可持續未來的發展是積極向上的。”
此次文化市集還設置了書法、匠人派非遺項目、投壺、射箭、手作和生態文化沙龍等文化體驗類攤位,讓同學們在實踐中親身體驗與發現文化之美。
“這是刀魚,學名長頜鱭,是一種洄遊魚類,與鰣魚、河魨並稱為我國的‘長江三鮮’。”思源湖南側的草坪上,生態文化沙龍的主講人吳宇傑正拿著一瓶剛剛製成的刀魚標本,向周圍的同學們仔細講解。
就讀於本校旅遊管理專業的吳宇傑是一位動植物資深愛好者,大學期間,他曾多次參與生態調研科考活動,具有豐富的動植物知識儲備。作為此次生態文化沙龍的主講人,他想通過此次活動,讓同學們更加了解校園的生態環境,提高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意識。
16:30,伴著落日的餘暉,一曲低緩溫柔的《安河橋》拉開了本場音樂會的序幕,時光流逝如梭,歲月輾轉成歌,歌聲中唱出了思念、珍惜與期許,也點燃了現場的氛圍。
隨後,一首首動人心弦,洋溢著青春色彩的歌曲陸續登場。深情舒緩的抒情歌曲與民謠《南方姑娘》《我記得》《我們倆》、悠揚輕快的吉他彈唱《小步舞曲》《Supersonic》《Memories》、優美動聽的口琴演奏《成都》《千與千尋》《月亮代表我的心》……微風輕拂,樹影搖曳,動人的音符在晚風中緩緩流淌,揮動的燈光如夜空中繁星點點,同學們圍坐在草坪上,時而輕聲唱和,時而隨著音樂搖擺,無不沉浸於音樂的海洋……最後,越南留學生芳青的一首《你給我聽好》將音樂會推向高潮。
“我是偶然碰到的這次活動,本來隻是想湊湊熱鬧,但最後待到了晚上結束時才離開。在思源湖邊看日落邊聽音樂特別浪漫,這樣的大學生活真是有趣又難忘!”在現場觀看節目的學生文佳說道。
每一個音符,都譜寫著青春的樂章,每一段旋律,都承載著青春的夢想。“思源·拾光”湖畔音樂生活節是一次美的綻放,一場音樂、藝術、文化與自然相結合的視聽盛宴,更是對珍貴青春與美好年華的傾情呈現。今年學校由黨委宣傳部、文明辦牽頭,整合校內外文化資源,構建校園文化建設共同體,不斷探索校園文化供給側改革,不斷豐富師生文化供給,搭建更優質的校園藝術實踐平台,滿足師生高質量文化需求,提升師生獲得感幸福感滿足感。以“文化市集+文化演出”的方式,開展了5場不同主題的活動,營造煙火氣和書卷氣氤氳交融的校園文化氛圍,給師生帶來看得見摸得著品得到的文化新體驗,受到師生的廣泛歡迎。
(SUIBE海鷗通訊社 李珂)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