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也是談義良在複旦管理學院攻讀EMBA正式畢業的年份。談義良坦言,在這些年的奮鬥中,複旦一直都給予自己力量:“對我們的戰略,我從來不猶豫,而是非常自信地去執行。對當下的篤定和對未來的堅定,就來自於複旦的學習。”
複旦氣質:篤定戰略,穩健行進
“到更高的高度去認識未來社會的發展。”
2006年9月,談義良向複旦大學管理學院報到,入學攻讀EMBA。回顧當時的這段經曆,談義良說:“EMBA更加係統性地從企業管理的角度來幫我們理清楚戰略的層麵、管理的層麵、文化的層麵。在這個過程中,我不僅是學到了知識,還有老師的智慧引領,有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接觸。我選擇養老產業,與我在複旦讀EMBA有關係,最重要的是老師會帶你到更高的一個高度去認識未來社會的發展。”
2009年,談義良“二次創業”,踏入養老產業,創立了九如城集團。那時,正是房地產如火如荼的時候,時為中大地產董事長的談義良的這一舉措著實讓人吃驚。
在談義良看來,當年的驚人之舉一方麵是抱著回饋社會的初心,“我們這代人是改革開放的得益者,那麼我所考慮的就是,我所取得的社會資源,能不能去服務更多的人。”另一方麵,則是他已先於大部分人,預見到了將來社會對養老的需求會很大:“那個時候看日本,還有歐洲的一些國家,老齡化已經很嚴重了。我想,老齡化一定是必然趨勢。但當時國內很少有人關注這個領域,所以我更覺得這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然而他從沒有猶豫過。談義良對複旦十分感恩:“我在那個時候去做養老,一定是要麵對未知的。我們沒有看到具體的市場,也沒有看到客戶的模樣。每次,我麵對重大的戰略決策都會去請教老師,包括我後來讀博士的蘇勇老師,我們品牌方麵的蔣青雲老師,還有戰略上的芮明傑老師。特別是我們複旦大學管理學院的陸雄文院長,我重大的事情,都要單獨請他給我時間來做交流。他會從理論的高度,預見企業成長,用國內國外的學識來指導我。在這個學習過程當中,我感覺到了自己與複旦的淵源。最重要的是,我慢慢被複旦的人文氣息所浸潤。對我們的戰略,我從來不猶豫,而是非常自信地去執行。對當下的篤定和對未來的堅定,就來自於複旦的學習。九如城並不算是複旦校友中的大企業,但我相信我們企業一定很穩健,不論是初期摸索模式階段,還是未來的發展,我都很篤定。我與我的企業有複旦的基因,很穩健。”
登山精神:5年探索,迎來“養老元年”
“登山有目標有路徑,碰到困難就等一等,山還在那邊。”
作為複旦大學EMBA戶外運動協會的會長,戶外運動一直是談義良在工作和學習之外最熱愛的項目。他曾徒步瑞典,穿越亞馬遜雨林,探索南北極。他是中國戈壁挑戰賽發起人,他將走戈壁看做是“戰略定力”的最好詮釋:“目標已經有了,你要做的就是堅持走下去。”
談義良也熱愛登山,他不僅多次與校友一起攀登海拔5038米的四姑娘山大峰,還攀登過大洋洲最高峰查亞峰,以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他在自己所寫的《山在那裏》一書中寫道:“人們走出戶外的步伐是回歸自然的步伐,攀登雪山的每一步都是與自然的親近與撫摩。而在雪山上光著膀子‘豪邁’是與冰雪和陽光的熱吻,沒有高低貴賤,都是大地之子。這是我帶領中城聯盟登山隊登山時的真實感受。他們在自然中找到平等與自由,在攀登中戰勝自我、超越自我。”
談義良說:“我喜歡登山,我有很多登山的照片。登山有目標有路徑,碰到困難就等一等、停一停,山還在那邊。”
雖然中國養老產業前景廣闊,但夢想的麵前還是橫亙著嚴峻的現實:商業模式需要不斷探索、前期投入巨大、產業鏈長、盈利周期長、專業人才短缺……想在養老產業有所建樹,這何嚐不是一次險象環生的登山之旅?
談義良的內心卻一直都是篤定的:“過去我們的戰略,就像是登山有目標。當下的戰略更像是衝浪,隨時隨地會有不同方向的浪過來,但你仍然要前進。這就是考驗企業家的戰略定力。我們就是要為長者服務,非常確定。我可能會受到一些影響,那我就慢一年、慢兩年來實現目標,但總的方向不會變,這個戰略定力也不會變,我的複旦基因一直都在發揮作用。”

幾個月後,被業內視為“養老產業發展元年”的2013年如期而至,國務院辦公廳出台《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幹意見》,銀發經濟崛起。隨後的數年間,《關於金融支持養老服務業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關於進一步擴大旅遊文化體育健康養老教育培訓等領域的消費意見》《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等多個政策文件陸續出台,養老產業政策效應加速釋放。
談義良將2013年的行業變化概括為:“人們的思想理念實現了從養老事業到了養老產業的轉變。”當時的九如城已經在這個領域探索了5年,有了寶貴的積累。談義良表示:“不論是行業發展的研究、消費人群的研究,還是支付能力的風險等各方麵,我們都有研究。有這樣的5年做基礎,我們能夠從先行者的角度來幫助行業。我們也從各方麵提供了我們的數據、模式和經驗,我覺得特別有意義。”
九如城也在業內其他方麵發揮著積極的引領作用。2020年2月,花甲之年的談義良帶領39人的九如城抗疫誌願服務團隊,跟隨江蘇民政援鄂養老支援隊趕往武漢,來到武漢市社會福利院支援新冠肺炎防疫工作。進入工作狀態後,九如城團隊將“院感防控”、“危難管理”、“長者照護”相結合,形成了一套切實有效的工作體係。在實踐的同時,團隊堅持記錄、總結經驗,之後參與起草了民政部辦公廳印發的《新冠肺炎疫情高風險地區及被感染養老機構防控指南》,為全國養老機構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指引。
深耕行業:用餘生服務長者
“每一位長者都是一本厚厚的書。”
經曆十多年的發展,從老家江蘇宜興出發,談義良的養老事業已經遍布中國10多個省份,在60餘個城市開設康複醫院、連鎖運營養老機構200餘家、社區中心800餘家、擁有員工逾8000人,總床位數超50000張,集醫、康、養、教、研、旅為一體,服務惠及百餘萬家庭。
全國各地眾多的九如城養老院都會在醒目的地方書寫:“能為天下長者服務是我們最大的福報”。十多年來,談義良一直都保持著“大走訪”的習慣:“我一年會有兩次‘大走訪’,一次是在7月,一次是在春節前。我會去我們各地的養老院走一走,跟長者交流,去觀察他們的每一個生活細節。”他深信:“每一位長者都是一本厚厚的書,他們每一個人都有大幾十年的,甚至是近百年的經曆。我有很厚的筆記本,用來記錄他們每一個人所講的最讓我感動的話。這一群長者激勵了我內心中的鬥誌,激發了我內心的力量,我立誌:我的餘生都要來從事養老服務。”

養老產業正在開啟新的篇章,談義良也有自己的預想:“常規一個產業的發展要經過三個時期。我覺得養老產業的第一個時期‘初創期’是從2013年到2023年的10年。這一時期,大家都在探索產業模式,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第二個階段,我認為是2023年到2033年的‘成長期’,此時產業日趨進步,老年人群也達到了銀齡高峰成長期。2033年之後的十幾年,產業將步入‘成熟期’,這個時候產業已經成熟,可以為大家提供全麵的服務,這也為中國真正步入老齡化做好準備。”
對於未來,談義良已經做好了準備,早在2019年,九如城的城市布局、機構落地、城市體係就已經基本建成,並定下了“十年九如城,十年九如家,十年九如人”的目標。談義良解釋:“‘十年九如家’是要用我們機構的布局與專業能力,輻射到千家萬戶。這十年我們要進入千家萬戶,來幫助他們照顧長者,更要來幫助家庭進行孝道建設,讓子女更關心長輩。‘十年九如人’,我希望是迎接一個非營利性的誌願者時代,讓更多人來參與到照顧老人的行列中來。養老的本質是孝道,孝道的載體在家庭,家庭的向往是幸福,幸福的源泉是仁愛。我想用30年的時間來打造這個目標,實現新商業文明的一種模式。”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