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年英國《金融時報》(FT)全球EMBA排名中,複旦大學-華盛頓大學EMBA項目憑借兩所院校的合作優勢、卓越的師資團隊和傑出的校友與學生,榮登全球綜合排名第9、學術研究連續3年亞洲第一。
自2006年首次參評FT排名以來,複旦大學-華盛頓大學EMBA項目已12次躋身全球前十,亦是中國大陸高校商學院中,參加FT排名最早、連續參加時間最長、進入全球前十次數最多的商學院項目之一。
邵勃 Paul SHAO 複旦大學-華盛頓大學EMBA項目主任
“未來複旦大學管理學院與華盛頓大學奧林商學院將繼續和衷共濟,銘記並踐行項目創立的初心,保持嚴謹治學的理念,尋找全球視野下的本土化對策,打造引領時代的管理學教育。”
錨定參考坐標係中的變與不變
FT排名是相對多維度的綜合考量評分體係,它通過對學校的研究能力、師資水準、學員獲取知識的價值成長等各個可量化指標,進行單項評分與排名,最後再根據單項成績權重比例綜合計算出的得分進行排名。
FT評判一個項目的優劣,最核心的就是看其中兩個衡量指標:一個是學校自身能力象限,一個就是校友價值成長潛力象限。學校自身能力是指院校師資在研究能力上的表現與成績,而校友價值成長潛力指標,是通過學員入學前的收入水平與校友畢業三年薪資漲幅比例來計算與衡量的,前者是絕對值,而後者是個相對值。
“在FT排名中,複旦大學-華盛頓大學EMBA項目這兩個單項分數表現上都非常穩定。”據邵勃介紹,今年在學校自身能力指標上,直接挺進了全球十強,師資力量、研究能力等是其中的關鍵要素。複旦大學-華盛頓大學EMBA項目的課程主要參照奧林商學院EMBA項目的課程設計,授課教授主要也是來自奧林商學院。奧林商學院在美國享有盛名,並且以其課程的學術綜合性、全麵性以及教授研究能力著稱。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了三位經濟學家,其中一位就是奧林商學院菲利普·迪維格(Philip H. Dybvig)教授。
而另一項關於校友價值成長潛力的指標,邵勃很坦誠地告訴記者,“我們校友收入增幅比例不是奇峰突起,而是長期穩定在53%左右的增值。”這就意味著,複旦大學-華盛頓大學EMBA項目對於入學學員未來價值成長的提升來說,是可預測與相對恒定的。同時必須承認,複旦大學-華盛頓大學EMBA在過去一段時間裏因新冠疫情所致,國際學生比例和國際化課程體驗在FT排名中表現出單項不足。
作為全球權威的商學院排名,FT也表現出了非常與時俱進的一麵。去年FT排名首次納入ESG(Environmental、Social、Governance)評價指標,這也為國內各大項目的全麵教育與長遠發展提供了重要參考。隨著近年來政府、企業、投資人越來越關心企業應如何重建商業與環境、社會以及公司治理層麵(ESG)的關係,複旦大學-華盛頓大學EMBA項目也應時而動,數年前就開始在課程中對ESG問題進行討論,並在戰略管理、公司金融、全球供應鏈管理、公司估值等課程裏融入ESG的相關內容,通過提升學員對ESG的認知打破邊界,進行社會創新,引領社會進步的方向。
“17年來,FT排名是我們用以對標與自我修正的重要參考,但絕不是唯一的目標。複旦大學-華盛頓大學EMBA項目始終以‘在中國培養頂級管理人員,以領導和改變當今的商業世界’為願景,結合自身優勢,為EMBA教育植入更濃厚的國際化、全球化底色。”邵勃也建議正在觀望中的候選人,為避免信息不對稱,可以選擇將FT排名作為了解項目優劣的參考坐標係之一,除此之外,想要更全麵地了解項目是否適合自己,需要從更多角度和信息源去搜集情報。
複旦大學-華盛頓大學EMBA項目提倡終身學習的理念,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鼓勵校友隨時回到學校學習、交流。每年很大一部分學員都是通過往年校友的推薦來到項目學習,這恰是項目高質量教學和校友間密切的關係網絡的最好印證。作為項目的校友,不僅能與各行各業的精英建立聯係,同時也能享受到來自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奧林商學院和複旦管理學院的校友資源。
透視學員發展趨勢的變與不變
“二十年來,我們培養了一批又一批高管學員。在複旦大學-華盛頓大學EMBA項目成立二十年之際,我們隆重推出了《二十年20人校友係列訪談》專題活動,從他們身上能夠很直觀地反映出一些趨勢和時代的縮影。”邵勃這樣感慨。
其中一個非常顯著的趨勢是,近年來女性學員的比例逐年攀升,從20年前最初30%占比到現在接近49%,“她”力量逐漸綻放出耀眼的光芒。“在受訪的20位學員代表中,有四成女性領導者在企業裏擔任重要核心的高管職能。”邵勃表示在外界眼裏,女高管在企業中也確實顯現出占據半壁江山、風頭正勁的大趨勢。
“畢業學員從外企轉去民企發展,也成為當下主流的趨勢。”項目根據這兩年畢業校友在職場變遷、流動大數據統計發現:近期畢業的學員中有10%以上的人,選擇從外企跳槽去民企,其中以民營藥企、互聯網頭部企業和科創企業為主。盡管這些人在賽道切換中,會經曆企業文化差異所導致的水土不服,但確實無法忽視這股洪流趨勢的存在。
此外,班級學員年齡於近兩年也出現了兩極分化的趨勢。首先,45歲以上的管理層依然是學員群體的中流砥柱,然而這幾年人群年輕化趨勢日益明顯。從側麵分析來看,多少是因為企業受到互聯網等新興技術的洪流衝擊,從而導致高管年齡也逐漸在向年輕化傾斜與試探。“年輕人相對精力更充沛,學習深造後往往能達到質的飛躍,有潛力的學員完成EMBA學業後在公司內部很快得到提拔和重用。”邵勃表示,這樣的案例已經不在少數。
不過最讓邵勃感同身受的一個變化是,相比十多年前的學員,近幾年的候選人普遍都具有廣闊的國際視野,其中不乏世界公民,更有中國情懷深厚的外籍校友,但從他們身上能感受到深深的焦慮感與緊迫感。他們對項目課程精品要求、實用性轉化的需求更為迫切,這與外部大環境競爭日益激烈焦灼密不可分,通過尋找內因迅速提升個人能力,實現價值成長,成為當下效能最高的方法之一。
展望卓越EMBA教育的變與不變
“Discovering knowledge, enriching people and advancing people to change the world for good.”這是華盛頓大學奧林商學院今年提出的全新使命和願景,其核心精髓則是提出了“教育向善”的觀點。
事實上,這一全新的願景並不完全是由奧林商學院的領導團隊製定的,學院的員工、行政人員為其製定也提供了大量的意見。華盛頓大學奧林商學院組織行為學教授、高層教育副院長Markus Baer提到,“我們提出‘向善’的理念,是希望留下一個積極的印記,而通過教育,我們可以做到這一點。”
近期,Markus教授來到複旦大學講授課程,並在教學之餘,與邵勃主任就“教育向善”進行了一次意義深遠的對談。以此為據,在複旦大學-華盛頓大學EMBA項目的教學計劃中,“教育向善”也成為了重要命題。“在未來的EMBA教育中,我們將鼓勵學員發現知識、深入學習,用知識和管理的力量塑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據邵勃介紹,這一全新的提法,與“教育向善”息息相關,尤其是商業教育。在大的政治環境下,大公司崛起帶來諸多問題,不再如以往一般鼓勵自由發展。因而企業家更應注重社會責任,把這個願景在中國落地,為塑造全球商業文明新生態作出應有之義。而這一觀點的更新,也契合了ESG可持續發展的全球使命與目標。
在具體的課程教學中,複旦大學-華盛頓大學EMBA項目以“教育向善”為指引,結合ESG的有關理念,對學員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是數字素養,“數字革命高潮迭起,與其他地方相比,數字浪潮在中國進展得更快,我們必須讓學員為這種轉變做好過渡的準備。”邵勃指出,“我相信很多學生對此已經十分熟悉,但我認為應該將數字素養滲透到社會的更大範圍,更深入地發展。”
其次,麵對海量的數據,想要理解數據的意義,完成從數據到信息的轉化,首要的一點是明確自己研究的目的,而明確目的則需要對世界有一定的了解,即具備科學素養。幫助學員掌握科學的方法,更全麵地了解世界,創造性地為社會發展提出新的解決方案,正是“教育向善”的重要內容。
最後,在全球互聯互通的背景下,商業往來的方式、溝通的方式正發生著改變,個體之間、集體之間仍處於一個相互依存的世界。在邵勃與Markus教授的對談中,二人一致認為,了解這些相互依賴的關係,將是未來的重要工作。作為中美兩所百年名校的合作項目,複旦大學-華盛頓大學EMBA的優勢恰恰在於整合資源,深度合作,引入全球化的視角,幫助學員更全麵地了解世界,培養學員創造性的思維。
回望過去,這二十年是中國迎來翻天覆地巨變的二十年,也是管理學教育發揮重要作用的二十年。二十年篳路藍縷,複旦大學管理學院與華盛頓大學奧林商學院攜手共進,因時而動,因勢而動,持續為中國輸出更具全球視野和本土洞察的國際化商業領袖。展望未來,複旦大學-華盛頓大學EMBA項目將在新的ESG大航海時代下,擔當新使命,開啟全新征程。
實習編輯:鄭子健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