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農業大學林學院楊秀清教授課題組在農林1區TOP期刊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IF5year= 4.384)發表了題為“Disparity in the relative roles of biotic and abiotic drivers on tree mortality between warm-temperate and temperate forests in China”的研究論文。
圖1 群落水平樹木死亡率最優模型的標準參數估計值(±2 標準差)
顯著的參數估計值(P < 0.05)用實心圓表示
表1 群落和各組織水平樹木死亡率所有廣義線性混合模型擬合度的似然比檢驗結果
樹木死亡是森林動態和生態係統服務的關鍵組成部分,是森林碳循環和存儲以及森林對未來氣候變化響應的重要決定因素。為深入理解樹木死亡的驅動機製,尤其是對地處不同氣候區的森林,該文章以4公頃暖溫帶關帝山和25公頃溫帶長白山森林固定監測樣地為研究平台,在群落水平、耐陰水平、常綠落葉水平以及不同徑級水平分析了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對樹木死亡率的相對重要性。研究發現暖溫帶森林的樹木死亡率更高,且驅動樹木死亡率的生物和非生物變量的相對重要性在兩個氣候區森林之間差異很大(表1)。樹木初始胸徑是降低樹木死亡率最重要的因素,且其作用在暖溫帶森林更大(圖1)。同種鄰體作用對關帝山群落水平、耐陰、常綠和小喬木(DBH < 10 cm)的樹木死亡率增加有更強的促進作用,而異種鄰體作用在長白山群落和各組織水平對樹木死亡率的促進作用更大。在非生物因素中,凹凸度和土壤養分對增加暖溫帶森林耐陰、常綠和小樹的樹木死亡率具有顯著的積極影響。該研究為未來評估森林動態的研究提供了關鍵信息,也為不同森林的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山西農業大學林學院青年教師宋厚娟與2022屆碩士研究生周朵朵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楊秀清教授為通訊作者。課題組成員、在讀碩士研究生陳頌、李璟、王晨林、任宇辰也參與了本研究工作。本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1470631,31670630)、山西省基礎研究計劃項目(202103021223151)、山西農業大學博士科研啟動項目(2021BQ109)的資助。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