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play2网页登录 中國教育網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未來型大學”的探索與實踐——基於疫情期間開展大規模網課的思考

   四川大學錦城學院  鄒廣嚴,本站編輯 曾艾琳  2020-05-13

  新世紀以來,隨著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的發展,國內外的專家學者紛紛預測未來大學的發展。美國有一位教育家凱文·凱裏寫了一本書,叫《大學的終結》,預言傳統大學將消亡,代之以新型的“泛在大學”。

  一、“未來型大學”的“錦城經驗”

  我校自2012年提出學習“可汗學院”搞慕課,那時候計算機學院和文傳學院都是先行先試者,計算機學院還總結了網上教學的“一個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兩個再造(教學視頻的再造和教學方式的再造)、三個自主(學生學習時間、地點、內容的相對自主)”;2014年,我們又提出推廣“翻轉課堂”,並逐步實現了對全部課程、全體師生的“全覆蓋”;2016年,學校在製定“第二個十年發展規劃”時提出“建設未來型大學”的命題。但未來是否會來呢?何時會來呢?卻不得而知,是吃不準的,多數同誌認為會逐步到來。

  今年的新冠肺炎防疫,打亂了我們原有的生活秩序和教學秩序。14億人居家防疫,學校“停擺”了,3000多萬大學生如何在各自的家裏度過疫情期,而又不耽誤學業?疫情給我們出了一個大考題。中國教育部和世界各國教育部門不約而同地想到了一個辦法:停課不停學,網上開課!這給“未來型大學”一個創造和實踐的機會。3月2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全球165個國家和地區,超過15億學生受到停課影響,他們組織了一個教育聯盟,支持各國推廣應用遠程教學方案。

  在我國,教育部高教司吳岩司長公布的數據是:疫情期間,開展在線教學的高校達1454所,開課94.2萬門,95.2萬名教師參加,11.8億人次開展了在線學習,真是規模之大,範圍之廣,程度之深,前所未有。

  我校到目前為止,已有601位教師,為20156名學生開設了877門課程。由於基礎好(已經網上教學七、八年了),抓得早(1月下旬即剛過春節就開始準備),所以我們按原計劃開學,2月24日準時開始本學期在線課程,學生反響熱烈,效果很好。

  這次大規模的網上教學活動,給我們過去幾年已開始的建設“未來型大學”的探索和實踐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通過實踐,我們克服了“兩大障礙”,達到了“五大目標”。

  二、大規模網課須克服“兩大障礙”

  大家知道,要實行大規模網上教學活動,首先要克服的一個障礙即平台問題。這次網課,不單是使用原來的愛課程、學堂在線這些慕課平台,還要應用很多直播平台。通過反複試驗,老師們熟練地使用了釘釘、騰訊會議、騰訊課堂、QQ群直播、ZOOM會議等直播平台,加上我校自有的“錦城在線”,滿足了網課直播、視頻播放、翻轉、交流、課堂管理、考勤等各項要求,這就克服了第一個平台障礙的問題。

  其次的一個障礙是師生的適應性。現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共有2956所,這次開設網課的有1454所,隻占一半,說明要全部高校、全體師生迅速適應網上教學,並不是那麼容易和簡單的事。我校自2012年起施行慕課和翻轉課堂,使用新技術已經成為教師的必備本領,而且“全覆蓋”,這就極大地鍛煉了老師們的教學技術水平和學生的適應性。所以,這次網課顯示出老師們嫻熟的技術和駕輕就熟的本領,學生們學習情緒高漲,到課率達到99%以上。

  省教育廳李光華副書記帶隊視察時,也高度評價我校在線教學基礎好、組織好、進展好、效果好,希望我們在互聯網和信息化推進教學改革的浪潮中,出成果、出經驗,起到示範作用。

  我校能夠在這次大規模網上教學中“突圍”出來,成為弄潮兒,關鍵是過去我們起步早、基礎牢,是近八年來對在線和翻轉教學的主動探索、深耕細作、厚積薄發的結果,很多老師站在技術改革的前列,用新技術武裝教育教學,才有了今天師生對此都不感到陌生、適應度高、教學效果好的局麵。

  三、“未來型大學”實踐達成“五大目標”

  在克服“兩大障礙”的基礎上,我們更深刻地體會了傳統大學轉型的意義和路徑,在“未來型大學”探索與實踐的道路上,我們較好地達到了“五大目標”。

  第一,在教學形態上,實現了有形學校和無形學校的結合,打破了傳統大學的時空限製。

  無論是古代傳統的官學和私塾學校,如中國的嶽麓書院、希臘的雅典書院等,還是1088年近代世界第一所大學——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到現在全球數萬所實體高校,有形學校一直是大學存在的主要形式。

  這次大規模網課,把有形學校和無形學校相結合,打破了傳統大學時間和空間的界限。我們通過“互聯網數據傳輸(網絡)+ 計算機終端(電腦)+ 在線教學平台(軟件)”,這樣“三位一體”的模式,就創造了一個廣泛鏈接、無邊界、開放多元的“學習共同體”空間。無論你身處武漢,還是成都,相隔千裏,教師不停教,學生不停學,學校不停管。這次,我們除了麵向本校學生開設網課,還發揮多年在線教學的優勢,主動履行社會責任,3月初率先向全社會免費開放了首批45門在線優質課。所以說,在教學形態上,我們實現了變革。

  第二,在教學方式上,實現了線上與線下相結合,打破了傳統大學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是什麼樣的?主要是課堂上老師講、學生聽,然後老師布置作業、學生做作業、老師評價作業,而後再講課、再布置作業、學生再聽課,再做作業……這種模式大家都很熟悉了。

  現在,我們運用慕課、微課、翻轉課堂以及各種直播技術平台,通過新的知識載體方式和教學方式,向學生提供教學資源,可謂是“百花齊放、各顯神通”,有直播的、有翻轉的、有慕課視頻的等等,實現了教學手段的多元化、技術應用的智能化。實踐證明,學生是能夠接受的。而且我相信,我們的老師們應該也嚐到了提早部署和深入實踐的甜頭。如果沒有之前數年的翻轉教學要求,現在搞“突然襲擊”,教學難度自然會大很多,教學效果也無法保證。可以推斷,未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一定會成為大學教學方式的主流。

  第三,在學生學習上,實現了更加自主、自覺、積極、有效的學習,打破了傳統課堂學習時間的限製。

  疫情期間,學生主動學習的原因大致有兩個方麵:一是客觀的,也就是長期不到校,出於對知識的渴望,可能更加想學校、想學習了;另一個就是主觀動力,這個得益於老師們的努力和高超的網課教學技術,能夠極大地吸引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

  美國兩位學者阿蘭·柯林斯和理查德·哈爾弗森在《技術時代重新思考教育》中提出了“即時學習”的概念:就是無論何時你想學習什麼內容時,你都可以在線找到所學的東西,並完成學習任務。

  如果說,過去的教室教學讓學生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課程學習的話;現在的在線教學中,老師可以把學習資料、PPT、錄好的視頻都上傳平台,直播教學的視頻還可以回放,學生真正實現了不受時間限製、自選時間的“即時學習”,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學生還可以通過線上預習和回放複習,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提高學習的有效度。

  第四,在溝通和交流方式上,實現了師生良性、更加頻繁和個性化的互動,打破了過去隻能線下麵對麵的教學互動形式。

  教學從古至今一開始就伴隨著對話,可以說,沒有對話,就沒有教學。無論是中國的孔夫子言傳身教、師徒對話,還是西方的柏拉圖、蘇格拉底式的對話,傳統的教育教學首先基於對話、交流、互動,如此才有智慧的碰撞。

  數千年來,人們隻能通過麵對麵來實現教學互動,所以在教育方法學中,專門有一個研究範疇是“教室對話結構”或者說“教學互動交流”。西方一些教育學家就通過教室不同就坐空間、教師提問方式等多個維度去研究師生麵對麵的教學互動技巧和效果。

  而互聯網和新媒體技術的出現,打破了隻有麵對麵教學互動的形式。這次我們利用釘釘、騰訊會議、騰訊課堂、QQ群直播、ZOOM會議等直播平台,解決了我們最擔心的一件事,即教學過程中對話交流不夠,通過這次大規模網絡直播教學,提供了師生對話的機會,也打破了很多家長的顧慮。如果說,過去幾年我們是通過錄製視頻,製作微課、慕課來實施在線教學,今年大規模直播形式的應用使師生的在線互動就更加頻繁和個性化了。

  最近,我校各學院陸續開展畢業論文的“雲答辯”,我看效果也非常好。學生對自己寫作論文進行闡述,教師提問和學生對答,這些環節都沒有受到影響,而且可以根據不同需要,采用語音互動、視頻互動、文字/PPT互動的複合方式。這就是在線教學的優勢所在。

  第五,在教師作用上,沒有減弱反而增強,實現了教師角色轉換和作用的更充分發揮,打破了未來學校教師可有可無的推論和擔心。

  大規模網課更加證明了我們原來的一些設想:學校不會取消,教師作用更大了。教師提出了學習的標準、要求,提供了教學資源和資料,進行了網上講解和指導,實施了課後輔導和答疑。從網上教學來看,教師要付出的勞動實際上是更多了,而不是更少了。教師不僅要編製教學指導軟件或多媒體教育軟件,還要培養學生掌握信息處理工具的方法, 在線指導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由於線上打破時間限製的交流,還實現了我們提倡的“學生在哪裏,老師就在哪裏”這個口號真正落地,可見教師作用沒有削弱,反而增強了。

  同時基於信息技術的進步,大數據賦能教學成為可能。計科學院趙春團隊利用在線數據對學生學習過程和成效分析進行360度畫像,這就增加了教師利用線上教學對學生學習成效分析、個性化診斷培養的可能,也進一步增強了教師教學反思和分析的作用。

  曆史證明,“未來型大學”不否定大學,不否定教師,不否定考試,不否定實踐實驗,也不否定科研創造,但是實現的方式變了,傳統大學的轉型不可避免。因此,我們的探索和實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新技術革命和人工智能在教育中必然會發揮更大的作用。我們還有許多題目要探索,包括:在線考試的問題,恐怕要開卷閉卷相結合,開放性題目和標準化題目相結合;實驗問題也沒有完全解決,VR/AR實驗尚無法普及,動手實驗和實地考察仍須線下完成;還有創新發明做科研的問題,也需要線下開展等等。

  同誌們,這次疫情是碰到了危機,我們要變危為機,倒逼上山,就需要有創造、有創新。我多次說過一個道理,搞傳統那一套我們比不過老學校,新玩意可不一定。新玩意是年輕人的天下,誰思想解放,誰跟新技術跟得緊,誰就走在前列。美國一位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曾說過:“未來已經在這裏了,隻是尚未平均分配。”可以說,“數字化、互聯化的達爾文時代”已經到來。疫情無疑會“催促”在線教學這種“新模式”發展成為“新潮流”,也將構建我國在線教育和未來大學建設的“新格局”。這是極其光榮和偉大的事業,我希望每個學院都認真總結一下,利用這個機會做得更好。我們必須前瞻新的發展趨勢,在建設“未來型大學”的道路上大膽地實踐和探索,力爭再一次走在前列!

 

四川大學錦城學院黨委書記、校長 鄒廣嚴 教授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
eol.cn簡介 | 聯係方式 | 網站聲明 | 招聘信息 | 京ICP證140769號 |京ICP備12045350號| 京網文[2017]10376-1180號 |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0236號
版權所有 賽爾互聯(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ERNET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