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錦城沒有離開培養人才的活動,教學科研都是為了培養人才。緊緊圍繞人才培養這個中心……把錦城的人才培養做到一流。尤其要抓好競賽的三率(師生參與率、競賽獲獎率、項目利用率),要以競賽為突破口深化高階教學、以此達到學生深度學習的效果。”
——成都錦城學院創始人、終身校長 鄒廣嚴
2024年3月22日,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校競賽評估與管理體係研究專家工作組發布《2023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競賽分析報告》。成都錦城學院在“2023年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競賽榜單”本科1200餘所高校中排名第200位,躋身全國前16%,近五年成績高居全國700餘所新建本科院校前50位,連續三年躋身全國民辦本科高校前五強。
全國普通高校學科競賽排行榜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每年發布一次,包括總榜單、五年榜單、年度榜單和若幹子榜單,是國內首個專注高校學科競賽成果的排行榜。該榜單自2017年發布以來,獲得了社會的高度關注,是目前國內最具影響力的學科競賽評價體係之一。
競賽成就:
全國排名與獎項榮譽
成都錦城學院近五年排名上升詳情
成都錦城學院提倡“以賽促學,學賽結合;以賽促教,教賽相長”,“錦城學子”在老師的帶領下,忙項目、忙創新、忙競賽,在諸多賽事上屢獲佳績。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原“互聯網+”大賽)中,學生獲國獎6項、省獎208項,學校蟬聯九屆“優秀組織獎”;“挑戰杯”“創青春”大賽中,學生獲國獎12項(含國家級特等獎1項)、省獎242項,學校捧得“優勝杯”1次;近五年,學生在學科專業競賽中,獲國獎430項、省獎4356項;2023年,學校在“普通本科高校大學生學科競賽指數”榜單中躋身全國前16%,近五年成績高居全國700餘所新建本科院校前50位,連續三年躋身全國民辦本科高校前五強;在“普通本科高校大學生藝術類競賽指數”榜單中位列全國前25%。此外,以錦城學院為專利權人的專利共計402項,其中發明專利23項,實用新型專利335項,外觀設計專利44項。
近年競賽獲獎數統計表
《軌輔神工——鋼軌定製鋪裝廊形精密高效打磨係統》在第十八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科技作品競賽“黑科技”展示活動中榮獲星係級作品(特等獎)
競賽理念:
以“高階項目”驅動“深度學習”
在傳統的競賽觀念中,少數“種子選手”的得獎勝出就是競賽的核心意義。而在錦城學院,參賽獲獎隻是競賽之路的“一半”,更重要的“一半”是將競賽作為一種“項目化的高階教學”,驅動更多的學生“創造性的深度學習”。
從“教”的角度來說,競賽是一種“項目化的高階教學”。“高”體現在:第一,在知識目標上,競賽有助於驅動學生主動學習,從而拓寬知識麵並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第二,在思維目標上,競賽項目因其綜合性、挑戰性、創造性等特征,特別有助於培養學生分析、綜合、評價、創造、批判等高階思維;第三,在能力目標上,大學競賽往往都是“真題真做”,能有效鍛煉學生多方案、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
從“學”的角度來說,競賽是一個“創造性的深度學習”過程。競賽充分調動了參與者的主體性、主動性、內驅力。完成競賽項目的過程,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而是手腦並用、學習、理解、整合、內化、構建、聯想、比較、創造、輸出的過程——這是典型的“深度學習”的特征。
同時,競賽在提高學生的非認知能力,密切師生聯係、提振信心等方麵有著獨特作用。在競賽過程中,學生的意誌品質、團隊合作、溝通表達等非認知能力得到了鍛煉。在指導競賽的過程中,老師們不但付出了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還付出了“情感勞動”,他們對學生的陪伴、教導、點撥、鼓勵、加油,讓學生更加“親其師,信其道”;而學生戰勝對手、捧起獎杯的一刻,臉上寫滿自豪、內心充滿自信,更加“愛其校、樂其學”。
“同頻共振共鳴”的錦城師生關係
競賽體驗:
學生的收獲與成長
據錦城學院的一項內部研究報告顯示:超過95%的學生反饋自己通過競賽後,認知能力和非認知能力都得到了明顯提升。在“競賽表現與學生發展的相關性研究”中發現,競賽表現優異與beplay中心錢包體育錢包、留學和職場初薪水平等因素存在較強的正相關。
參賽現場
計算機與軟件學院黃雪穎:“這是我們第一次參加比賽,我們對AI新技術有濃厚的興趣,想要去了解它、探索它。我們享受創作的過程,盡管過程很忙碌,但覺得愛好都有了意義,學習也有了目標,內心也有一點小小的期待,最後出來的結果也給了我們回報。非常感謝努力做作品的自己和耐心指導的褚曉川老師。”
工商管理學院蒲柳朱:“學科競賽對我的發展具有積極推動作用。對我的專業學習而言,我的專業知識水平和綜合素質得到了不斷的提升,這是通過單一的課本學習得不到的,通過學科競賽的方式,我不斷突破自己的上限,並對一些知識問題有了自己的理解,整體的知識結構更飽滿;對我的beplay中心錢包體育錢包升學而言,學科競賽的經曆助力我成功上岸,自己從中嚐到了深度學習的甜頭。”
智能製造學院郭睿:“2022年暑假,我們每日堅守在高溫的實驗室中,從設計、組裝、調試、改進總共曆時兩個月時間,終於從零到有,成功完成了我校的第一台龍門式起重機,並在全國大學生機械工程創新創意物流設計(起重機)大賽中取得了國家級二等獎的成績。我想說:競賽是有趣的,在課堂上所學始終有限,通過參與競賽,使我進一步養成質疑、批判、辯論和創新創造的思維習慣,大大的提升了我的深度學習和綜合能力。”
教育革新:
競賽與教學的協同效應
將競賽與人才培養體係結合起來、與課程教學結合起來,“以賽促學,學賽結合;以賽促教,教賽相長”正成為錦城學院教育教學的一種新常態。
除“三大頂級賽事”(即“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創青春”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外,學科競賽名單總量高達近200項,常年入圍並參加全國性大學生學科競賽50餘項、省區性大學生學科競賽140餘項。每個專業平均都有幾項賽事。如:工商學院把競賽和課程對應起來,組織學生參加市場調查與分析大賽、營銷策劃大賽等比賽,多次捧得全省、全國一等獎;建築設計、藝術設計、廣告設計等實用設計類專業老師們,把組織學生參加工業設計大賽、數字藝術大賽、廣告藝術大賽等比賽作為專業教學的重要有機組成部分;計算機學院則將一些競賽題目改造成教學資源,引入課堂,讓更多的學生從中受益。
部分競賽獎狀展示
學校還提倡師生對競賽項目、作品實行“三反”:一是反饋討論,聽取教師和同伴的意見;二是反複修改、精益求精;三是反思總結,回頭看,再提高。這樣,競賽的“另一半”作用得到了最大的發揮,教師和學生的水平都得以提高。
錦城學院在十九載的辦學曆程中,不斷深化對人才成才規律、教育教學規律、社會需求規律的認識,開創性地提出了高階教學、深度學習、專業建設“逆向革命”等符合應用型大學人才培養的理念並付諸實施,提倡並大力推進全校學生參與大學生競賽,經過學校、教師、學生數年的共同探索,已初步驗證了“以競賽為翼,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這條路徑的必要性與有效性。
未來,錦城學院還將繼續以競賽為抓手,進一步調整結構、突出重點、提高競賽的師生參與率、競賽獲獎率、項目利用率,以競賽為突破口深化高階教學,以此達到學生深度學習的目的,讓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成,成為社會與時代需要的經世致用的創新型人才!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