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多年前,川西北的一座小城裏,紅軍長征逶迤曾於此留下點點足跡;八十多年後,30名青蔥少年跨越220公裏,慕名而來隻為尋覓當年風采。斯人已長眠於青山,紅色基因仍代代薪火相傳。7月伊始,四川護理職業學院“星火彙長河”宣講團到綿陽市平武縣平南羌族鄉,開展以“賡續井岡山精神之火 彙聚新時代青年之光”為主題的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尋訪紅色舊址,探憶崢嶸歲月
當大巴緩緩駛入山坳之間,躍然於眼前的除了連綿青山、潺潺流水,還有一座古樸厚重的古廊橋,上書三個大字“紅軍橋”。宣講團師生一行難掩內心激動,紛紛走上這座百年老橋,細細觸摸每一根圓木上曆史刻下的印記。
行至橋邊,恰逢屋舍下坐著一位滿頭銀發的老人,她主動招了招手讓眾人在旁坐下,講起了這座橋的往事:“這座橋原名叫鬆橋,當年紅軍到達平南後,看見橋樓年久失修,便不取分毫幫我們維修橋樓,所以我們也叫它紅軍橋,從我的祖輩起,大家就一直靠它過河......”平南河水滾滾東流,這座屹立不倒的古橋,不僅為河畔兩岸的居民提供了便利,更將紅軍與平南人民的魚水情誼牢牢凝聚在一起。
平南縣老人為宣講團成員講述紅軍橋往事 胡秋月 攝
行過紅軍橋,師生們來到了平南蘇維埃舊址,這也是紅軍在川西北境內建立的唯一一個黨的縣級領導機構——中共平南縣委。踏過高聳的門檻,大家不由被這座建築流露出的曆史厚重感所震撼。
“赤化全川”“粉碎川陝會剿”“保護赤區”等石刻標語鐫刻在牆麵上,紅軍先烈們的鏗鏘氣概、鐵骨錚錚躍然眼前。木板鋪就的房間成為簡陋的教室和宿舍,兩柄小號,幾排長凳,卻可以窺見當年先輩們革命艱苦卻不忘學習的奮鬥精神。
眼見此情此景,同學們不由安坐下來。革命征途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宣講團成員梁敬熙感歎,此次參觀紅軍舊址,讓他更深刻地體會到革命先烈們不畏艱苦、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要銘記革命曆史,不忘時代擔當,堅定理想、錘煉意誌、增長才幹,做新時代的奮鬥者。”
宣講團成員在蘇維埃舊址感受往昔歲月 蔣美佳 攝
描繪成長底色,聚力紅色育苗
“老師老師,快看我的畫!”一道清脆的童聲劃破雙溝村的天空。一大早,雙溝村村委會的小廣場熱火朝天,十幾個孩子嘰嘰喳喳地拿著畫筆,正賣力地在地上塗抹著什麼。細細看去,地上平鋪著一張紅底白邊的巨畫,畫上寫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字。
活動現場,孩子們拿著畫筆,臉上洋溢著興奮與期待。在宣講團師生的指導下,他們一邊認真聽取革命曆史,從先烈的英雄事跡中汲取靈感;一邊小心蘸取顏料,一筆一劃填塗空白區域,將自己對紅色精神的理解和敬仰之情融入畫筆之下。孩子們的眼神專注而投入,手筆稚嫩卻堅定,緩緩勾勒出“中國”兩個字。
雙溝村的小男孩正在描繪巨畫上的“中國”二字 胡秋月 攝
幼童雖不諳世事,但此時描下的點點筆跡,在其心中已撒播下粒粒“紅色”種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革命傳統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識灌輸,又加強情感培育,使紅色基因滲進血液、浸入心扉。”今日正用稚嫩手筆描摹“中國”二字的孩童,何嚐不是未來在祖國大地上描繪中國式現代化萬千氣象的執筆人!
回望燎原星火,傳承紅色精神
在平武的大山裏,“星火彙長河”宣講團的成員們攜著源於井岡山精神的點點星火,來與八十年前紅軍戰士們留下的印跡彙聚融合。“巍峨的井岡山,閃耀著中國共產黨人艱苦奮鬥精神的光芒。”星火彙長河宣講團的誌願者吳奇政麵向在場聽眾,情緒飽滿地說道。他細數著井岡山革命先烈們的艱難探索曆程:從“三灣改編”到“茅坪安家”,從“割據局麵形成”至“成功會師”,樁樁件件皆是先輩們革命精神的生動寫實。
宣講團成員在清水灣開展井岡山精神宣講 胡秋月 攝
“井岡山是一座紅色的山,是全體中共黨員必須銘記的山,平南縣與井岡山雖相距1452公裏,紅色的民族血脈仍舊時刻緊密相連。我們要在這座紅軍走過的小城裏,根植紅色基因,傳承革命文化,發揚時代精神,讓星星之火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燎原之勢。”宣講結束後,新民村黨總支書記張天菊向大家談及她的感受。
“紅色是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鮮亮的底色。”每個中華兒女的身體裏,都汩汩流淌著傳承至革命先烈的紅色血脈。經此實踐,四川護理職業學院學子們作為新時代的青春力量,將不斷堅定以革命先輩為旗幟的信念,以青春之小我,秉仁心與仁術,獻無私之大愛,用實際行動書寫青春使命風華。
作者:蔣美佳 楊成菊 馬小紅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