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語頻道 | 外語快訊 | 英語競賽 | 小語種 | 實用英語 | 少兒英語 | 外語每月大事記 |
丁俊華:英語教育應符合更多人需求 實現個性化[英語學習需慎重規劃] [英語教育需要個性化培養模式] [淺談我國的英語教育優勢和不足] |
導讀:
2月27日,瑞思學科英語總校長丁俊華先生做客beplay2網頁登錄訪談間,跟大家解讀何為真正的學科英語 ……
進入訪談>>
|
|
||||||||||
|
--瑞思學科英語總校長 丁俊華
--瑞思學科英語總校長 丁俊華
--瑞思學科英語總校長 丁俊華
--瑞思學科英語總校長 丁俊華
--瑞思學科英語總校長 丁俊華
--瑞思學科英語總校長 丁俊華
--瑞思學科英語總校長 丁俊華
主持人:丁校長,您從事英語教育研究工作差不多有20年的時間了,首先請您評價一下目前我國的英語教育有哪些優勢和不足?
丁俊華:我作為一個英語教育工作者不足以來評價,但是我可以談一下我的感受,或者是我對於英語教育發展這麼多年的一些基本個人的認識。英語教育應該來講是跟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相關的,有了改革開放,才有了英語教學、英語教育,改革開放30年,我們國家的英語教育應該說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大家也都清楚,改革開放之前,我們的英語教學幾乎是空白,在這30年當中,我們的確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也取得了很多的成績,比如說英語作為一門必修課程,它在中國的普及程度,培養出的人才在世界上數量之大、質量之高,也得到了公認。這些優勢、成績我就不去總結深談了,如果英語教育進一步發展,一定是基於目前出來的問題、不足來去分析,才會取得下一階段更大的成就。
目前來講,我個人認為,英語教育是到了一個分水嶺,我們必須探索出更加適合目前信息化社會對於英語教育的要求,包括我們整個中國的經濟發展對於外語人才的需求,才能夠真正地把我們英語教育和英語教學搞上去。籠統來講,目前我們的英語教育培養出的人才還不能夠滿足現代的需求,總的來講,我們的投入較大,跟產出不成正比。效率低,就是中國每天有3億人在學習,當然不同的,從兒童到成人,都在不同的方式來學習這一門語言,但是跟國家的期望,跟國家的需求,顯然它的效率是低下的,當然這不是我評價的,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家長,都有這樣的評價。我想根本的原因,可能是中國的英語教育沒有從,總的來說,在以前取得的進步的時候,需要有一個細分的推進工作。我們以一個模式來要求我們的外語人才,顯然不合時宜了,也不可能滿足現在的信息時代大家的需求了。這個不足是製約中國英語教育發展的一個很大的方麵。這個問題解決起來,應該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工程是從教育行政到下麵教學層麵,一直到我們社會等等,他們的認識達到一定的程度才會推進,我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對這一方麵也是思索了很久,也在實踐層麵,在外語教學方麵也做了一些探索,一會兒可以分享一下。
主持人:您認為現在最大的不足還是存在大家花了很多的時間來學,但是最後學習效果不盡如人意。那怎麼樣才能夠提高這個效率,尤其在現在的少年兒童英語的學習上,怎麼樣能夠讓孩子快樂高效地學習呢?
丁俊華:談到這個問題,可能本質上來講,不同的孩子對於外語,對於英語這門語言,它的需求是不一樣的,不同的體製,學校有不同的體製,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群體,其實對於英語這門語言教育的目標,他將來成長的需求都不一樣,而我們忽略了,從商業角度來講,我們忽略了這些差異,我們放到一個培養的模式下麵,我們過去按照我們慣有的思想,自上而下,取得的效果一定不會盡如人意。我們隻有滿足了學習者的更具有指向性,或者更有個性化需求的這種學習,可能才能會像您提出的學習效果也好,或者是能夠快得起來,這才能是根本。我們每個人有自己的體驗,強加來的和被動的學習和我主動的能夠滿足我個性需求的一定是效果不一樣的。
主持人:也就是說我們需要提供一些能夠符合更多人的需求的個性化的一些英語教育服務。
丁俊華:對,這隻是一個方麵。當然了還有很多,我想有一些規律性的東西,我們要滿足,才會達到這個教學目標,這個教育模式才能適應需求。
主持人:那像瑞思在中國實際上是開創了一種新的英語教學模式,就是學科英語。從目前家長的反饋來講,學科英語還是比較受歡迎的,到底什麼叫學科英語?它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教學模式?和別的英語,比如說和傳統的新概念有什麼樣的差別,和經典的新概念這一類的。
丁俊華:這個問題比較專業一點,這也跟瑞思5年前開始創辦瑞思學科英語的教學定位,當時的思考是一致的,設計是一致的,我簡單來解釋一下,到底什麼叫學科英語?瑞思是由一個單詞,上升這個單詞構成的,當時我們在頂層設計這個課程的時候,這四個字母代表了瑞思學科英語基本的內涵,我從這四個字給任總來解釋一下,第一個R,實際上它是一種課程體係,我們叫(英文),(英文)在2000年之前,上一個世紀90年代在國際上大家都知道互聯網興起的時候,美國的互聯網技術很發達,在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之前,有一個很大的群體,進入了教育領域,研發教育的軟件,其中在世界範圍內做得最好的就是愛爾蘭,愛爾蘭大家都知道,有一批小的軟件公司,他們跟美國結合,就確定了一個戰略上的合作意向,對美國主流的英語的教材開發出一套互動的軟件、學習的軟件,他們當時也稱之為一種英語教學的革命,他們花了很多的時間,投入了很大的精力,研發出了這一套(英文),有知識產權的,基於美國的小學課程,開發出的一係列的軟件。
這個課程最大的改變就是,它提出了整個互動性的教學,把它搬到課堂裏麵,這當時在美國也引起了教學界,課堂教學當中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當時一個比較典型的案例就是,(英文)整個就收購了(英文),這個教育出版公司,當時是美國第三,它變成了世界第一大的教育公司,在2000年之前,紐交所上市了,它核心的就是這個教育軟件。當時這個軟件開發出來之後,也引起了教育界同行的關注,大家都覺得這樣學習語言,真的是一種改變,後來04年左右,這一套課程就準備引入中國,但是當時的客觀條件是不允許的,當時教育行政部門也在考量,太超前了,它的互動白板,當時04年白板還是挺貴的,我們國家可能投入很大的財力。
今天我給任總提供一個數據,去年2012年中國是有30萬個互動白板,應用到課堂當中去,而04年可能3萬個也沒有,而沒有這個白板,課堂就起不來,這是外語學習方式的改變。第一個R,就是英語學習、英語教學,是基於這套課程,才有了瑞思學科英語的課程體係,把國際化的課程引入到中國來,瑞思當初設計的初衷,就是讓中國的孩子也享受到這種新的英語教學的探索也好,或者一個試驗田也好,所以才有了這個課程體係。
I是(英文),漸入式的一個單詞演變而來,這種新的學習方式,漸入式是英語教學當中公認的一種模式,英語界三大因素之一,就是沒有這個環境,你的語言取得成就的可能性會大大降低,當然有一個研究成果,會有百分之多少,當然我沒有準確的數據,各地的差異不一樣。但是從公認的角度來講,無論在家庭還是在學校校園裏麵,(英文)在加拿大、新加坡等等第二語言國家,包括外語國家也得到了驗證。這一套課程體係裏麵,這個I是要求漸入式,才會要求學習者接受這樣的方式。舉個例子,課堂教學當中,一定不是把語言割裂成單詞、語法、詞彙這樣來學習的,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不是漸入式的,它是整體對比,概念整體植入到我們的思維當中。所以說這也是瑞思學科英語當中所倡導的,利用漸入式,我們把教學目標培養當成了,避開了知識體係,而作為一種英語思維能力的培養,這樣才能有英語的思維,才有其他的能力,比如說未來領導力等等,這些才能裝入到這樣的教育理念當中去。
主持人:我們在瑞思英語主要的教學方式上是以漸入式的教學。
丁俊華:對。
主持人:那S代表什麼?
丁俊華:S是另外一個很重要的教學元素,就是(英文),基於學科的。這個(英文)在國際上,(英文)是由(英文)演變而來的。大概在2000年左右,美國的英語教學就發生了改變,不再把英語作為一個獨立的知識體係,而是滿足學習者個性化需要的需求,基於他能夠接觸的內容而來製定他的課程計劃、教學目標,當然中國要做到這一點是不可能的,因為沒有這個語言環境,整體社會的語言環境。所以把(英文)就改成了(英文),學科,學科用英語作為一個工具來學習它的其他的學科,包括本身的語言藝術,數學、科學,當然在中國我們隻設計了三門學科,但是這隻是一個方麵,我們更重要的是說,基於學科這麼一個渠道,我們讓孩子的成長,教學目標得到一種提升,還是那個目標,不再把英語當做一門知識體係來做。
任總也是搞英語教學的,WIndows有一個很重要的論斷,大概在2004年,他說孩子如果要學會這門語言,一定要讓語言走進他的生活,我們一直在思索,對於兒童來講,最大的生活,以前我們說要用英語去認路、交流、交際,實際上在生活當中,他接觸最多的還是校園生活,而校園生活裏麵,他接觸最多的是他輸入的其他的學科,數學、語文、科學、成長過程當中的生活,這個學科可能充滿了他生活的方方麵麵,要打開生活這扇門,後來我們也一直在想,他生活的最豐富的內容還是他校園裏麵學的其他的學科。
那英語作為一門工具,我們盡量多的讓英語跟這個學科建立一定的聯係,當然了,以數學為例,我們不可能用英語學到他漢語學的數學學科那麼高深,但是我們是讓他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用英語表達其中的邏輯關係,英語作為一門工具,來解決這個學科當中的問題,那就OK了,科學當中的分類垃圾等等,或者培養他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學科是這樣的定位。這也是我們從學術的角度來講設計的初衷。
主持人:E代表什麼?
丁俊華:E我們還是回歸。我們有一種擔心,如果過多的在我們的課程體係當中提出了學科的能力,英語思維能力,演講演示能力,包括小組合作能力等等,這些能力都合在一起的時候,不要忘記了這門語言,它還是一門英語學科。
主持人:一個最終的回歸,不管說我們采用的是教學的方式也好,還是說我們的課程體係的建設也好,實際上最後都是為了更好的能夠把英語真正掌握。
丁俊華:對。
丁俊華:我解釋一下,在瑞思的教學實踐當中,我們對老師的理解,或者說對老師定位的要求,對他們的規範跟所謂傳統老師的定位是不一樣的,因為在瑞思的課堂當中,它是一個團隊,我們覺得學習一門語言,單個的一對一的肯定是沒有辦法來提升各種能力的,在標準的人數上,我們是12到16個人,每一個課堂當中,必須有兩名老師,他的作用力已經發生了變化,跟傳統的您剛才提的授業、解惑,它的作用已經變化了,這兩名老師我們是分一個主教,一個副教,最主要的是圍繞這套課件展開的,他的作用就是引導孩子進入這個課件的世界,學習的這個世界當中,他們隻是幫助者,幫助孩子去解決課程當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當然了更重要的一個作用就是說告訴孩子一個很良好的行為,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十二個孩子有兩名老師的話,一定會在互動過程當中,會要求孩子怎麼樣有良好的坐姿,跟同學配合,或者更有禮貌,或者更多的一些在探索的過程當中遇到的一些困難,在教學當中的一些困難,老師會恰如其分的出現然後發揮他的作用,這也是我們為什麼更多的用中國老師,而不用外教,因為我們不想破壞整體課程的完整性、係統性。
主持人:我是否可以這樣理解,咱瑞思的教學當中,是依托這一套非常先進的課件,老師來講更多的是像一個輔助者,他更多的是去激發學生自主學習並且讓他同時在旁邊可能去提供一些相應的幫助。
丁俊華:對,這兩個方麵如果做到了,這就是我們考核一個老師能不能夠完成任務的重要方麵。第一,讓孩子們能夠有序地進入整個教學環節當中去,因為這套課件是有聲有影有像,而且是互動的。
主持人:學生自己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就能夠得到一個反饋,是否正確,是否錯誤。
丁俊華:更重要的是,如果孩子們不把課件點出來的話,下一個環節進行不下去了,探索環節就沒有了。同樣是1+1等於2,一定有一個食物,有一個蘋果,那那一個蘋果需要去找,然後才有下一節,互動是圍繞它來完成的。這是主教在白板麵前需要完成的任務。副教需要照看,因為畢竟是需要觀察到每一個孩子,可能情緒上或者是他的安全上等等各個方麵都需要有一個照看,幫助者的角色一定要做得很好。另外最重要,整個課堂要漸入式的話,要盡量地說英語,就包括做的任何事情,兩個老師可能會比一個老師好得多,來完成這種任務。
主持人:現在全中國有3億人在學習英語,其中兒童又占了相當大的一個部分,實際上在很多區域,可能還沒有瑞思英語。但是他們也要選擇進行學習。那您覺得孩子是不是一定要選擇培訓機構來學習,還是說在家裏也可以自學。我記得我們小的時候,沒有這樣商業化的機構,我們想學的時候,可能得找許國璋,看電視、聽廣播,現在這樣的資源也比較豐富。您覺得孩子自學會怎麼樣?
丁俊華:您這個問題對我來說挑戰很大,因為我畢竟是在瑞思體係裏麵工作,一定要給出一個答案的話,可能不會有一個準確的答案,但是我們可以一分為二來分析。從教育的體係來說分校內、校外,從校內整個我們國家的教育體製來看,我覺得是不需要去找一個培訓機構來學習的,我的理由很簡單,因為他會破壞校內正常的體係,但是這個問題我也思索過,就看你進的培訓機構是幹什麼的。
主持人:您在前麵就談到了,每個孩子的需求是不一樣的,每個家庭的需求是不一樣的,比如家庭覺得說,學校裏麵的需求不能滿足我,我希望我們到了一定的年級,有可能我想出國學習,那課內就不夠,我需要更多、更深的一些知識。
丁俊華:以本科生申請研究生為例,至少大一、大二、大三的時候開始關注。我們知道研究生申請的時候,GPA是很重要的。需要把它要求的一些東西提前準備好,GPA不是短期類提高的。有些東西你突擊了能拿到,有些東西拿不到。具體到申請這個環節,我認為哪怕你沒有任何的經驗,4個月到5個月足夠了。DIY花的時間多一些,會去讀一些東西,還存在對信息篩選的過程。如果時間非常緊張,特別功課壓力比較大也不太適合。
主持人:提前做準備,真正的4到5個月是什麼時候?
丁俊華:一般就是8月份,因為本科申請學校要求也是8月初才能出來的,還有包括研究生的要求也是7、8月份才能出來。所以在前期隻能說把一些輔助性的工作做好了,等到學校具體的要求出來了以後,按照要求去做。
主持人:有什麼關鍵的提醒?
丁俊華:如果這樣的情況,那沒有問題的,如果從個性化的需求來講,校內沒法滿足他的需求,到校外的培訓機構裏麵去學習,我們回到一個更窄的話題來談,學習英語這門語言,我覺得這個前提如果是你不想讓這個孩子,把英語作為一個知識來講,作為一個教學的任務來講,在校內我覺得是夠用的,因為畢竟在學校的體製內有它的課程標準,有它的教學任務,有它的考試,有它整個教育的體係在裏麵,如果你在外麵學了以後,就會造成起點不一,上海市兩天前發布了整個的禁令,說所有的一年級的小學生必須從零起點,我讚成這樣的做法,但是這樣的做法對於英語來講,有一個前提,如果你在課外機構學習,就是為了學習它的所謂的語言的知識的話,沒有必要,你想這麼小的孩子,你就是為了他多背幾個單詞,多學幾個知識體係當中的教學目標,那你等於說…
主持人:學了兩遍。
丁俊華:把校內的任務在這兒完成了,那你到了校內以後,兒童的自控能力又那麼差,他一定是覺得自己已經很會了,實際上是似是而非的,這樣反而會影響了校內教育的效果。但是話又說回來,如果不是為了把語言當做一門知識的目標,用這個緯度來考核的話,我覺得你培養其他的能力,那倒是可以的。因為有一個區分,就是為了拿分的,我覺得沒必要,如果不是為了所謂的英式的教育,如果就是為了課程體係當中的分數、優勢,還是回到校內去,他們是最棒的,最好的,但是你有更個性化的需求,像您剛才說的,如果在英語教育當中,你將來有更多的設計,或者是對於國際化需求,可能會有更多的想法,或者是這個孩子的能力傾向語言天賦更深一些,你接觸一下,這樣就是我自己的孩子我也願意送過來學,但是如果是考試的模式下,我覺得對於孩子真的是一種壓力,我不忍心。為了讓他將來完成考90分,讓他每周花掉4到6個小時,這對我來講是很殘忍的,但是他如果是快樂地學習,或者是完善他的人格,豐富他的閱曆,跟其他的小朋友,一起體驗的話,我願意送他過去體驗。但是如果校內教育也是這樣的話那就不會這樣了,正是因為校內教育沒有做到,不能夠提供這麼豐富的體係,所以才有機構。所以選與不選沒有答案,就看你的需求是什麼。
主持人:丁校長希望家長首先弄明白,自己到底要什麼,給自己的孩子做好一個教育規劃。如果說單純的是為了完成課內的一個分數的話,那是沒有重複學習的必要的。如果說這些決定了,說這個家長需求很明確了,覺得學校的教育並不能夠完全滿足我,我希望在孩子的語言能力上,還有在他其他的一些方麵能力上有所提高,再去選擇這種培訓機構的時候,他們應該注意什麼?應該怎麼樣去選?
丁俊華:現在的機構很多,我們也不能太絕對,就像您剛才給家長的建議,我也同意。但是可能家長就為了孩子,就覺得為了提分,或者在班級裏麵有更好的分數的機構的表現,去選擇機構,這也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從更長遠的角度來講,您剛才也提到了關於規劃的問題,教育規劃的問題,任何一個學生作為一個個體,包括一個學校,包括一個地區的教育,沒有這種規劃,可能會產生盲目或者是低效率,這個孩子也荒廢不起。所以規劃很重要。我們回到語言教育的這個話題來,任何一個家長都希望,在英語教育的規劃當中,我覺得可以分清楚這個孩子將來用英語來做什麼,因為不同的培訓機構有不同的目標,或者企業說大一點,自己的使命,或者自己企業課程的設計都不一樣,有短期的,也長期的,可能還有不長不短的,甚至也有一些急功近利的,不負責任的,這種也有。我們也不敢說我們做得多好,但是至少我們有一個長期的規劃,而且有一個國際視野來做這件事情。從這一點上來講,家長一定要很慎重的把自己的孩子規劃好,要量力而行,要看孩子將來成長的空間到底是什麼。我們也都知道,望子成龍是中國家長的一個基本的想法,希望孩子走到,將來10年以後,15年以後更加國際化一些,或者是他工作的範疇,或者是他交往的範疇不僅僅是北京,也不僅僅是中國,可能是一個世界範圍,這是趨勢,隨著中國國力的發展,這一點家長的認同性越來越大,可能好多人從小就為孩子做這一方麵的教育規劃。這裏麵可能好多家長得到了,比如說80後的家長,他自己有一個切身的體會,因為80後當年完成他的義務教育,進入到高等教育的時候,他的英語教育一定會遇到瓶頸,他的英語教育基本他自己不能滿意,他不能參與國際化的競爭,為什麼?他學的這一門語言,從知識的角度,優勢的角度來講,OK,得到了一個很好的分數,也能夠出了國,托福、GRE也有一定的分數,但是等他出了國門以後,他忽然發現他不能用。
主持人:他學習的時候還是會出現障礙。
丁俊華:對,出現障礙,不能使用。最典型的國際上的一個例子,信息產業當中,為什麼中國的學生智商很高,知識基礎很紮實,他具備的知識體係的完整性,任何一個國家,包括計算能力、數學能力都很強,但是就是在找工作的時候,或者是在一個國際化的公司裏麵就覺得跟印度人比,覺得人家在一個更高的職位上,或者是承擔了更多的任務,按照他自己內心來講,他覺得應該比他強。但是這裏麵就是一個很重要的,語言上。我們不得不承認,在國際視野上來看,像印度,他們在這個領域裏麵,為什麼他們發達?印度人在這個工作領域,他的語言優勢就突出出來了。那80後的一些家長,他們培養孩子的時候,會覺得我當年的英語教育還是有不足的,有缺陷的,他在規劃自己孩子的時候,一定從很小的時候,可能會有這麼一個本能的反應,我一定要找到在10年以後,我的孩子在英語教育上會有所成就,這也是我們瑞思這5年探索一個基本、樸素的想法,如果說通過我們,有一定的數量,10萬、20萬也好,真正的比較高端的能夠走向,在國際職場上,或者國際舞台上有一定的能夠被接受的話,那可能是我們一個基本的成就。所以說我覺得,我回應您的問題,在選擇機構的時候,還是要看一下他們為這個孩子的設計,英語學習的路能走多長,本身課程體係是不是完整的,如果就是一個玩玩樂樂,可能是有興趣,孩子高興了,但是它到底能不能學到語言本身,能不能在10年以後,他現在學的東西,在他初中階段、高中階段、大學階段能夠打下一個思維的基礎,知識的基礎,而且還有一個包括人格、性格各方麵的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基礎,這可能很重要,這一點可能很多家長,因為他不是搞教育的,可能又看不到,可能從外表上看哪個熱鬧就去哪個。我們有一些同行,設計很熱鬧,就是讓孩子高興,但是從表麵上看也是課件,但是隻是遊戲,沒有教育的功能,沒有舉一反三,也沒有將來為他進一步學習打下任何的基礎,光有興趣了,光熱鬧了,而這個學習的成功最大的是要取得成績,要可持續,這一點家長在選擇教育機構的時候,還是要增加一個教育的判斷力,從教學層麵、教育層麵為孩子將來教育的規劃,尤其語言教育的規劃,還是要有一定的選擇。當然這是我個人的建議。
主持人:丁校長給各位家長在給孩子選擇外語輔導機構的時候,要去關注一下他的整體的課程設計,最終能達到什麼樣的教學目的,這個目標能否跟您的教學目標相吻合。今年自主招生考試剛過,從自主招生考試的科目來講,有一個比較大的變化,英語取消了,但是英語的技能,實際上是我們參與國際競爭必不可少的一個條件,您覺得這個英語的取消對我們英語學習的大的環境是否會有影響?會不會有一些家長一看,這個不學,現在自主招生都已經不考英語了,那未來高考會不會不考英語?我們對英語的學習關注程度會不會下降?
丁俊華:從淺層上來講,容易產生誤導。但是從業內教育的工作者的角度來分析,恰恰這是一個很好的導向,不再是用一維的簡單的考試來證明我們英語的重要性,而是全方位的。2011年最後的兩天,我們國家發布了新的國家課程的標準,各個學科都有,更早一點,國務院發布的2010到2020年的中國教育發展綱要裏麵,也首次提出了教育國際化的口號也好、發展思路也好,這些所有的指向都會證明,在我們國家英語教育越來越重要,這是肯定的,隻不過是在達到這個目標的過程,這個途徑會發生一些變化,我們以前實現的過程當中,手段可能出現了偏差、問題,這種以考試定天下,一考定結論的做法肯定是不可取,中國的教育2000年前就有因材施教,實際上我們所有的教育當中,規律性的東西,這一點無疑是正確的,我們簡單以分數或者是以簡單的一維的指標來看,說英語如何如何重要,或者它起到了什麼樣的地位,這個時代可能會過去了,最開始我們交談的時候,我說可能英語教育會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一個新的領域,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社會的發展,國家的重視,時代的變遷,英語教育它的重要性是越來越重要,這是國際化的趨勢,誰也擋不住。但是它的變革,教育的內容,教育的手段,教育的方法一定會產生變化,當然不是說今朝明朝一下就能轉變過來的。剛才您說的自主招生,它隻是其中變革的內容之一,由此家長就來判斷,今後的英語教育可能就會放鬆或者什麼,這一點我個人來講,一定不是這樣子,它隻能是越來越重要。除非是我們中國的英語教育取得了非常非常成熟,每個孩子,每個學生都能夠自主地用英語作為一門工具來交流了,那這樣的話我們可以不去重視它,因為它自然融入到我們社會的方方麵麵,除非這一天的到來,但是這一天的到來,我們想,沒有30年的努力,中國是達不到了,但是這也契合了2011年最後兩天頒布的英語教學改革的課程標準裏麵,提出了經過這30年的變化,由原來一維的強調英語教育的工具性,而增加了人文性,就是不要僅僅把英語作為一個教學的一門知識體係,來學習它,它承載的更多的人文的東西,我在清華也談過這個問題,如果真的把它當做語言詞彙、語法的教學任務的話,那這30年我們積累的經驗很多了,下一個命題,一定是英語教育承擔更多的人文目標,如果我們的孩子,通過英語教育培養出的孩子,他知道如何用英語在世界舞台上交往,這是我們英語教育的一個非常非常大的成功。我也期待再過10年,這個目標更清晰,再過30年,我們的任務真正達到,這可能是大家都願意看到的局麵。
主持人:剛才您談到,現在在11年新發的課標當中,除了工具性,還增加了人文性,這是一個目標,根據這個目標,中國在未來的英語教學上,尤其是少兒英語教學上,發展的趨勢是什麼樣的?
丁俊華:這個命題也很大,很多專家、學者大家也都在關注這個問題,因為畢竟我們是育人的這麼一個任務,尤其是少兒的英語教育,將來社會和家長對他們的期待更大,尤其將來我們要,對他期待要成為一個國際化人才,我不說,家長心裏一定是這麼期待的。在將來這個大目標下,英語承擔的,實際上承擔的任務是很重的,通過它來實現這個目標,它是必經之路,是一個橋梁,這一點不用我說大家都有這樣的共識。但是這裏麵同樣會有這麼一個問題,如果我們真的把它,培養的過程當中,忽略了更多語言之外的東西,我們這個孩子,換句話說,如果我們仍然按照現在這樣的體係來去要求孩子,我想這種國際視野是達不到的。剛才我也談到了,不僅僅是說通過語言本身,好多東西通過語言本身是達不到的,實際上在國際教育的範疇當中,我們很多好的經驗,包括中國本身好的經驗,隻不過是沒有用到英語教學當中去,舉個例子,19世紀40年代杜威(音),就告訴我們,當然不僅僅是英語教學,隻是教育大的範疇的命題當中,教育如果脫離了他的生活,教育無疑是失敗的,那麼當時中國就引入了陶行知老先生的一句話,把這些理念都引入過中國。我們反思一下,我們今天同樣通過英語這個語言,用這個工具走向世界的話,仍然是有好多語言之外的東西如果糅合到培養的目標當中去,否則國際的競爭力就談不上。我們語言再流利,他的做人或者他國際的準則都有一定問題的話,也不可能取得成功,當然這不是說我們一個人能改變的,他是整個教育體製所承載的,我舉一個例子來表達我的想法。我記得我在看奧巴馬競選第二任總統演講的時候,我看他的視頻,我是從教育的角度來解讀他整個演講過程當中,這20分鍾的視頻,我是在想象,超過51%的選民支持了他,認同了他的這篇演講,在這個過程當中,也折射出他所接受的教育的方向,我隻談他演講的過程,我們也覺得,給中國的教育也好,或者家長的一種培養語言的方向一個很好的思索,在演講當中,他的那種自信,他關注的點,他舉的那三個例子,一個學生,他的關注點和我們現在接受的語言教育,包括我們整個的教育都不一樣,因為他要展示,我們可以通過這個視頻透射出,他們語言的教育是什麼樣的,要求學生在語言成長過程當中關注的是什麼,是大眾還是什麼,我說的這個跟政治無關,就是讓一個孩子成長,接受教育體製內,成長過程當中,語言會發生的作用。他的演講的能力,他的眼神,他的演講稿的組織等等,我們都有必要讓我們的孩子學習,因為奧巴馬這一篇演講,我相信他在5歲的時候,一定是按照這個套路來練習,然後才有了這樣的成果。我相信在一個考試體製下麵來,盡管他能得高分,他們不會接受這樣一個成功的所謂的人士也好,因為他隻是一個社會的縮影,教育體製培養人才觀的這麼一個結果。所以我覺得在這方麵,我們在國際上還是有差距的,我們還是要承認,美國能夠在國際化這個舞台當中取得領先,教育一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為什麼錢學森對我們教育界提出“世紀之問”,作為語言教育工作者,我們也應當反思,我們這方麵還有哪些不足,當然我們好的地方不要摒棄,我們傳統的東方人的一些思維上的優勢,包括我們的一些精髓,我們不是要改變這些。我不知道這個有沒有回應您的問題。
主持人:非常感謝丁校長今天給我們家長的一些指導。謝謝丁校長。
丁俊華:感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