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beplay2網頁登錄高招調查報告

教育公平與招生考試製度改革

4-1 招生製度改革核心是公平

4-1-1 省會考生獲得保送幾率是農村考生的11.1倍

教育中長期發展規劃剛要的核心目的之一是解決公平的問題。在高招錄取中,這一問題一直備受關注。

保送生製度就是其中之一。一方麵,生活在城市的非農戶口學生,更容易獲得保送、加分優惠政策以及自主招生方麵的信息。另一方麵,想成功獲得保送、加分優惠政策和自主招生資格,學生家庭要承擔相當的經濟成本、文化成本和時間成本,而持農業戶口的學生顯然處於劣勢。

圖4-1-1-1 城市考生獲得保送資格的機會幾乎是農村考生的3倍

圖4-1-1-2 即使是城市考生,省會考生獲得保送的機會也遠大於其他縣市

來自省會城市的學生,獲得保送資格的可能性是郊區農村學生的11.1倍。

4-1-2 直轄市考生獲自主招生機會是農村考生5.1倍

高校自主招生製度改革的初衷是通過增加高校招考的多樣性,引導、推動beplay體育手機素質教育,選拔多樣性,有創造力的人才,但因為複雜的社會原因,在執行中,產生了新的教育公平問題。

圖4-1-2 農村考生獲自主招生的機會遠低於城市考生,尤其是直轄市考生

不過這一現象已經在得到糾正,據教育部相關數據,自2001年至2011年的10年間,農村和中西部考生上大學的比例逐年攀升,高校中的農村籍學生比例已由10年前的48%升至61%。

4-2 考試製度改革嚐試:異地高考

2012年兩會前夕,山東出台“異地高考”方案,讓“異地高考”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教育部也明確表示,2012年底前,全國各省市都將出台異地高考政策與方案。

4-2-1 異地高考源於地區教育資源分配不均

教育資源的地域差異不可避免,資源合理再分配也是異地高考呼聲較高的方麵。

圖4-2-1 各地高校資源不均決定了教育資源分配不均

和大城市考生享有同等受教育權利的願景成為異地高考的推動劑之一。

4-2-1-1 北大部分地區錄取比例

圖4-2-1-1 北大在最大生源地河南、山東、湖北每萬名考生中錄取不到一個人

從這些簡單的數據分析中可以看到,北京考生考取北京大學的機會,是河南考生的46.7倍。

4-2-1-2 複旦部分地區錄取比例

圖4-2-1-2 上海考生考取複旦大學的機會是河南考生的95.7倍

4-2-1-3 南開部分地區錄取比例

圖4-2-1-3 天津考生上南開的機會是河南考生的81倍

其實不僅名校,任何一個駐地高校在當地投放的比例都比較高,隻是因為不出名兒沒有被關注。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複雜的,也不是教育部門或高校就能完全決定的。在戶籍製度並沒有完全鬆動的背景下,僅僅讓教育部門做到絕對按考生人數匹配招生計劃有著現實的困難。

4-2-2異地高考核心是戶籍製度改革

雖然各地紛紛出台隨遷子女就地高考相應措施,但政策的執行涉及各個方麵,現實問題很突出。

以高考規模持續擴大的廣東省為例,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廣東流動人口已達3667萬,約占全省實有人口的三分之一,是全國流動人口第一大省。廣州市常住人口為1270.08萬人,其中戶籍人口有794萬人,比第五次人口普查時增長19.76%,常住的非廣州戶籍人口(即外來人口)有476萬人,同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增長43.81%。常住廣州的外來人口中,來自省外的有300萬人,

圖4-2-2 廣州市常住人口中,非戶籍人口增長速度遠超戶籍人口增長速度

截至2010年,非戶籍人口子女在東莞市接受義務教育的有52.9萬人,是本市戶籍學生總數的2.5倍。如此龐大的外來人口會對廣東異地高考政策帶來不確定性影響。

4-2-3地方保護主義是異地高考改革最大阻力

雖然迫切需要無戶籍考生解決自己生源緊缺的問題,目前各地已有的隨遷子女就地高考政策並不如人意,且缺乏操作性。

beplay2網頁登錄針對異地高考進行了專項數據調查,超過33%的被調查者表示認真研究過相關政策細節。在被調查者看來,地方保護主義是阻礙異地高考的主要原因之一,現有教育體係並不應承擔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主要責任。

圖4-2-3-1 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和地方保護主義被認為是阻礙異地高考的主要問題

以上海為例,2012年,有10類非上海戶籍考生可以在上海市參加全國高考,包括持引進類人才居住證人才的子女,市外在滬工作人員的子女,在滬高校、科研機構博士後流動站在站人員的子女,支內支邊知青的子女等。其中,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子女和上海市教委批準的其他特殊情況考生兩類,是2011年新增加的。

可以看出,上海市降低非滬籍考生的報名門檻,主要受惠群體還是高端人才的子女,而普通務工人員,尤其是農民工的子女無法受惠。

圖4-2-3-2 當前各地異地高考大致有兩種模式,或麵向高端人才子女,或隻允許報考大專,上海屬於前者

eol.cn簡介| 聯係方式| 網站聲明| 招聘信息| 京ICP證140769號| 京ICP備12045350號 | 京網文[2017]10376-1180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0236號
版權所有 賽爾互聯(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CERNET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