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全國高考報名人數在經曆四年穩定之後,2018年迎來大漲,2018年高考報名人數達到975萬,較2017年增加35萬,報名人數創近8年新高。

  近年來,在高考招生人數總量保持平穩的背景下,部分地區高考錄取率連創新高,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也逼近50%,對高考改革創造了相對寬鬆的外部條件,也迫使高校必須對選人的尺子做出調整。河北2016年高考實際錄取率首次突破90%後,2017年超過91%,並且連續三年實現高考報名人數和錄取人數雙增長;山東2017年高考錄取率為84.95%,較上年上升2.8個百分點;江蘇2017年累計錄取各類大學新生30.34萬人,總錄取率91.91%,創曆史新高;河南2017年高考錄取率為84.14%,同樣處於高位。

  不過在各地高考錄取人數與錄取比例提高的同時,招生難問題依然突出,部分省份整體招生計劃未能完成現象依然存在,此外部分省份雖整體上完成招生計劃,但批次計劃存在未完成的情況,這些主要集中在專科層麵。

  2017年,新高考綜合改革試點在浙江、上海順利完成了第一屆學生的高考,標誌著高考改革試點工作平穩落地。新高考給高中和大學都帶來了許多有益影響,隨著新高考改革的不斷推進,未來高中和大學的聯動將不斷增強,兩者在人才培養方麵的聯係將更加緊密。

  2017年11月《浙江進一步深化高考綜合改革試點若幹意見》發布,對新高考方案考試時間、考試試卷、考試機會(次數)、選考人數保障機製等四大核心問題進行調整。

  新高考打破了原來因錄取批次而設定的高校等級界限,給學科特色性強的高校提供了逆襲的機會,也給高水平大學某些優勢不明顯的專業敲響了警鍾。這也必將刺激並激勵高校不斷優化專業布局、更加注重專業內涵建設。

(本報告發布於2018年6月5日)


一、高考報名人數與錄取率

1.1 高考報名人數迎來拐點

  全國高考報名人數在2008年達到曆史最高峰1050萬人之後急劇下降,直至2014年起開始止跌趨穩。根據教育部統計數據,2017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共940萬人,與2016年持平。全國高考報名人數連續四年穩定在940萬左右。2018年高考報名人數將迎來再增長,創八年來新高。

圖1-1-1 (數據來源:教育部)

  但從長遠看,高考生源基礎並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

  2014年與2015年普通高中招生均保持在797萬人的水平上,2016年普通高中招生803萬人,變化不大。目前高考報名人數的增長,應該主要是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各地不斷打通中等職業教育升學渠道有關。

圖1-1-2 (數據來源:教育部)

  根據人口統計數據,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全國人口出生率不斷下降。中國的出生人口在1990年達到峰值,超過2600萬人,此後,全國新生嬰兒數量呈明顯下降趨勢。近十餘年新生兒長期低於1600萬,在二胎政策的刺激下,2016年大漲131萬,但是2017年再次下跌63餘萬,再次跌近1700萬。

圖1-1-3(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與此相關,近20年來,小學一年級入學新生也從20年前的近2500萬人下降至1700萬,近十餘年一直徘徊在1700萬左右,變化不大。近兩年開始緩慢增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此次人口低穀的到來。

圖 1-1-4 (數據來源:教育部)

  全國初中招生人數在2000年達到最高峰2295.57萬人後便快速下降。2004、2005年,招生人數下降連續兩年超過百萬,近年來,下降數字趨少,2015年招生人數下降減至36.80萬人,2016年出現小幅回升。

圖 1-1-5(數據來源:教育部)

1.2 出國留學人數繼續高漲

  根據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數據,2017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首次突破60萬大關,達60.84萬人,同比增長11.74%,持續保持世界最大留學生生源國地位。

圖1-2-1 (數據來源:教育部)

1.4 部分地區高考錄取率創新高

1.4.1 河南

  2017年河南高考報名總人數為86.58萬人,較2016年增加4.53萬人,仍為全國第一。這也是河南高考報名人數在六連跌後連續第三年大幅回升。

圖1-4-1-1 (數據來源:河南省招生辦)

  作為曾經是全國高考錄取比例最低地區之一,近幾年河南高考實際錄取率持續走高。2016年河南高考實際錄取率為85%,創曆史紀錄。2017年高考共計錄取本專科新生72.85萬人,實際錄取率為84.14%,仍處於高位。

圖1-4-1-2 (數據來源:河南省招生辦)

1.4.2 山東

  根據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2017年山東共有68.32萬人(含春季高考)參加高考,較2016年的70.99萬人下降2.66萬人。這是山東高考報名人數連漲四年之後首次回落。

圖1-4-2-1 (數據來源: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

  2011年以來山東高考實際錄取率總體都在80%以上。2011 年-2013年達到高點,隨後回落,2016年開始回升。2017年山東高考錄取總人數為58.04萬人,高考實際錄取率為84.95%,比2016年上升2.8個百分點。

圖1-4-2-2 (數據來源: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

1.4.4 河北

  根據河北省教育考試院公布的數據,2018年河北高考報名人數48.64萬人,同比增長5.02萬人,連續第三年回升。2017年河北高考本、專科實際錄取考生40.12萬人,實際錄取人數首次突破40萬大關,連續三年實現高考報名人數和實際錄取人數雙增長。

圖1-4-4-1 (數據來源:河北省教育考試院)

  2016年河北高考實際錄取率首次突破90%後,2017年超過91%。

圖1-4-4-2 (數據來源:河北省教育考試院)

  一方麵河北高考錄取人數和錄取率保持雙增長,另一方麵高招計劃卻連續五年未能完成。2017年全國共有1674所普通高校在河北省招生,共投放本、專科計劃40.87萬人,實際錄取考生40.12萬人,總體未完成額為7500人。

圖1-4-4-3(數據來源:河北省教育考試院)

  由於種種原因,全國各地已經普遍出現完不成招生計劃的情況。實際錄取比例雖然高低波動,但顯然並非招生計劃不足造成的,更多的是因為考生放棄了升學的機會。

圖1-4-4-4(數據來源:各省教育考試院)

  2017年內蒙古高考未完成高職(專科)招生計劃的高校為355所,其中區內高校錄取不足140人的院校有4所。高職(專科)第二、三次填報誌願時,僅分別有1839人和285人參加網報誌願。


二、自主選拔與高校招生

  作為高校招生製度改革的一項重要措施,自主招生擴大了科學選才的方式與渠道,使那些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學生有更多機會接受大學教育。

2.1 自主招生競爭激烈 錄取率處於低位

  近年來,隨著自主招生報名人數的增長,自主招生報名審核通過人數也呈現上升趨勢。根據陽光高考平台公示信息,2018年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在內的眾多一流大學自主招生報名審核通過人數均比上年有所增加。

圖 2-1-1 (數據來源:陽光高考)

  根據教育部要求,自主招生人數不能超過試點學校年度本科招生計劃總數的5%,因此在報名審核通過人數上升,各高校自主招生計劃總體穩定的情況下,自主招生競爭也將更加激烈。根據陽光高考平台公示信息,複旦大學2017年自主招生計劃人數不超過155人,實際錄取58人,與招生計劃上限人數相差97人;浙江大學2017年自主招生計劃人數不超過320人,實際錄取166人,與招生計劃人數上限相差154人;廈門大學2017年自主招生計劃人數262人,實際錄取127人,與招生計劃上限人數相差135人。各學校明顯對國家政策的執行都比較嚴格,基本控製在範圍之內。

圖2-1-2(數據來源:陽光高考)
圖2-1-3 (數據來源:陽光高考)

2.2 大部分學生有參加自主招生意願

  雖然自主招生競爭日益激烈,但因為考試難度的降低,分數區別度降低,絕大部學生依然熱衷參加自主招生。根據beplay2網頁登錄針對高中學生開展的自主招生調查, 80%的學生表示將來有參加自主招生的打算。

圖 2-2-1(數據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調查)

  此外調查顯示,自身綜合能力較強以及某方麵有特長,是促使學生參加自主招生的主要原因,這兩部分學生占比達到60.38%。

圖 2-2-2(數據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調查)

2.3 浙江“三位一體”招生受高校青睞

  2017年浙江“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除了40多所省內高校以外,還有8所省外及部屬高校參加招生。這8所學校分別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複旦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招生計劃共計1554人。

圖2-3-1 (數據來源:各高校招生網)

  根據各校招生網站披露的信息,2017年,清華大學在浙江共錄取150人,其中“三位一體”錄取考生105人,占比達到70%;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7年在浙江計劃招生115人,其中“三位一體”計劃招生100人,占比達到86.95%。中國科學院大學2017年在浙江計劃招生41人,其中“三位一體”計劃招生39人,占比達到95.12%。


三、新高考改革試點成功落地

  2017年,新高考改革在浙江上海成功落地,為下一步全麵推廣實施高考改革作出了重要貢獻。2017年11月,浙江省人民政府發布《關於進一步深化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的若幹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改革方案進行了完善,尤其是對高中學業水平測試進行了全麵係統的調整,有效地解決了走班選課,考試頻次以及物理選考人數下降等問題。

3.1 新高考改革平穩落地

3.1.1 學生選擇多樣化,選傳統文、理科者僅占 10%、17%

  高考改革擴大了學生選擇權,打破了以前隻有文科、理科兩種選擇的限製。根據統計,2017年浙江省選擇傳統理科科目的學生由63%下降到17%,選擇傳統文科科目的由37%下降到10%,更多學生交叉選擇三門選考科目,充分體現了個性化與多樣性。

圖3-1-1-1 (數據來源:浙江省教育考試院)

3.1.2高考招生製度改革取得三大成就

  2017年浙江共有27.2萬考生被錄取。首次新高考,不僅實現了從考試到評價、從單一考試到分類考試、從單一評價到多元綜合評價的轉型,拓寬選拔升學路徑,而且實現了“普通高考錄取率高於以往”的目標,體現了改革紅利。陳寶生部長在2018年兩會上接受采訪時談了此次改革的成就:

  第一,牽動了高中教學改革。高考改革、招生改革是“指揮棒”,“指揮棒”改了,高中階段的教學必須相應改革。從上海、浙江的情況看,他們普遍采用了“走班選課”等模式。過去那種固定班次教學的模式已經得到改變,學生的自主權大了。

  第二,推動了素質教育發展。這次高考改革之後,高中階段對學生的考核,增加了“綜合素質評價”。這是非常明顯的素質教育措施。上海80%的學校都建立了創新實驗室等,建立了1800多個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加強了素質教育方麵的措施。

  第三,在學業水平的考評方麵促進改革。過去考試的門類是固定搭配的,現在是動態組合的,發生了變化。

3.2 完善浙江新高考改革措施 物理選考者優勢明顯

3.2.1物理選考人數下降

  學生自主選科在展示學生個性的同時,也帶來物理“遇冷”的問題。據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統計,2017年高考,浙江29.13萬高考生中(普通高校招生報名25.01萬人,單獨考試招生報名4.12萬人,選考人數隻能以普通高校招生報名人數作為基數)選考物理的人數為8.95萬人,占比35%。

  在2017年11月舉行的新高考選考中,2018屆高三學生選考物理人數又出現下降。據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公布數據,2018屆高三學生,選考報名人數為25.5萬餘人,其中物理選考7.3萬餘人,占比不足30%。

圖 3-2-1-1 (數據來源:浙江省教育考試院)

  浙江新高考物理選考人數下降,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其實根據2014年1400餘所在浙江招生的高校專業選考要求,如果選考物理,91%的專業都不受限製,位居各科第一名,但因為物理學科的“投入產出比低”,以及功利算計等原因,導致物理選考人數不及生物、化學,最後位居倒數第二。

3.2.2 出台物理選考保障機製

  2017年11月,浙江省人民政府發布《關於進一步深化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的若幹意見》。根據《意見》,浙江今後將建立選考科目保障機製,其中物理選考科目保障數量為6.5萬。即一旦物理科目某次考試賦分人數少於保障數量,就啟動保障機製,以6.5萬為基數,從高到低按規定比例等級賦分。

3.2.3 加強大學對選考科目的要求

  為有效引導考生家長理智選擇,促進學生全麵發展,2018年初教育部下發了《普通高校本科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指引(試行)》(以下簡稱《教育部指引》)。5月初,浙江考試院下發通知,要求從2020年招生起,高校有關專業選考科目要求將根據《教育部指引》確定,部分專業將要求考生須同時符合2門或3門選考科目。

  根據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公布的 《2020年擬在浙招生普通高校專業(類)選考科目要求》統計,在高校2020年擬在浙江招生的2.7萬多個專業中,限物理一門科目的專業數占所有招生專業的比例為22.17%。而此前公布的《2017年擬在浙招生普通高校專業(類)選考科目範圍》中,該比例僅為3.9%。可見要求選考物理的專業顯著增加。

圖3-2-3-1(數據來源:浙江省教育考試院)

  同時,相關部門也對賦分法進行研究並調整完善,以吸引考生報考物理等“投入產出比低”的學科,引導理智選擇,全麵成長。

  在以上綜合措施的引導下,選考物理人數下降的現象已經得到有效遏製,也杜絕了類似現象在其他科目的出現。

3.2.4 選考物理高考錄取優勢明顯

  大部分考生放棄物理是因其“難度高、賦分低”,怕在錄取時吃虧。而從2017年實際錄取情況看,選考物理的考生不僅沒吃虧,反而更具優勢。

  據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公布的數據,在第一段錄取考生中,選考物理的考生占59%。在985、211高校錄取考生中,選考物理的人數達到74% ,特別是選考物理考生本科錄取率為72%,比不選考物理的考生高21個百分點。

圖3-2-4-1 (數據來源:浙江省教育考試院)

3.3 部分學生選科具有功利性

  新高考改革,學生被賦予充分的選擇權,以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愛好。但在實際的選擇中,考生的選擇動機有明顯的功利性。在beplay2網頁登錄開展的一項針對高中學生選科依據的多項選擇中,依據學科成績選科的學生人數最多,占比69.99%,其次是依據興趣和愛好選科的學生占比為61.47%,而依據大學專業的選科要求進行選科的學生占比為42.28%。

圖 3-3-1(數據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調查)

  選擇自己擅長的科目以獲得更高的賦分,直接影響到學生對院校和專業的選擇。beplay2網頁登錄開展的問卷調查顯示,當目標高校選考科目要求與自身擅長的科目發生衝突時,有67.1%的學生會按照自己的優勢,去調整目標院校或專業。隻有14.72%的學生會按照高校的要求,調整自己的選考科目。

圖3-3-2(數據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調查)

3.4 新高考倒逼高校有所為有所不為

3.4.1 打破身份壁壘 特色高校逆襲

  考試規則的改變導致了錄取規則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僅取消了批次,而且浙江新高考錄取實行“專業+高校”的模式,更強調專業特色。這一新的製度設計,有效打破了原來的高校的211/985等身份界限,給學科特色性強的高校提供了超越的機會。

  在浙江2017年第一段投檔時,部分原“二本高校”躋身一段,其部分專業投檔分數線甚至超過211、985高校。如西北政法大學、上海海關學院等院校。

圖 3-4-1-1(數據來源:浙江省教育考試院)

  同理,新高考也給專科院校提供了這種超越的可能。在2017年浙江新高考錄取過程中,不少專科高校的部分專業投檔線就超過了本科高校。如浙江金融職業學院的數字媒體應用技術專業投出了532分,浙江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的製藥設備應用技術專業投出了529分,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的城市軌道交通機電技術專業(城軌通信寧波地鐵訂單班)投出了528分,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的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投出了523分,安徽警官職業學院的法律事務專業投出了520分,均比浙江二段線高40分之多。

圖 3-4-1-2(數據來源:浙江省教育考試院)

3.4.2 非優勢專業招生麵臨巨大壓力

  新高考在給具有較強學科特色的普通高校提供逆襲機會的同時,也給高水平大學某些優勢不明顯的專業敲響了警鍾。

  2017年浙江高考錄取中,部分原985、211高校的專業投檔分數線出現了較大差距,同一所學校內,各專業間最高投檔線和最低投檔線之間的差值高達60分之多。如北京中醫藥大學的專業分差65分;東北師範大學的專業分差61分;西南交通大學的專業分差55分;四川大學的專業分差49分;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專業分差45分。

圖 3-4-2-1(數據來源:浙江省教育考試院)

  而根據部分高校曆年錄取數據統計顯示,西南交通大學2016年在浙江招生專業錄取線分差為36分(不分文理),2017年擴大到了55分(不分文理);四川大學2016年在浙江招生專業錄取線分差為25分(不分文理),2017年擴大到了49分(不分文理)。

圖 3-4-2-2 (數據來源:各學校招生網)

  而地處偏遠地區的211高校影響更明顯,其部分非優勢專業投檔線僅在一段線577分左右,有些專業的投檔分數線甚至低於一段線。

圖 3-4-2-3(數據來源:浙江省教育考試院)

  新高考以專業為核心的錄取製度,強化了專業的地位,學生由之前的“選大學”變為了“選專業”。這也必將刺激並激勵高校不斷優化專業布局、更加注重內涵建設而不是盲目進行專業擴張。

3.5 北京、天津、山東、海南考試製度及賦分辦法對比

  繼上海、浙江首批高考綜合改革試點之後,北京、天津、山東、海南四個省也於2017年9月啟動了新高考改革。截至目前,山東、天津等地已經公布相關詳細實施方案,山東等地方案受到好評。

  北京、天津、山東、海南考試製度對比

圖3-5-1(數據來源:各省教育考試院)

  浙江、上海、天津、山東學業水平測試賦分圖

圖3-5-2

  比較四省市在學業水平測試賦分設計的異同,就可以發現,山東方案區別度顯著增加。

(報告由beplay2網頁登錄顧問劉學紅女士審定,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附錄:部分省份高考改革方案要點解讀(可掃碼分享各省高考改革方案)

  山東高考改革要點

  海南高考改革要點

  天津高考改革要點

  浙江高考改革要點

  上海高考改革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