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教育部關於考試招生改革總體方案和高考改革等配套實施意見於2014年上半年出台;配套實施意見先行試點,2017年正式推廣實施;到2020年基本形成新的考試招生製度。其中,高考改革將探索外語考試不再在統一高考時舉行,而進行社會化一年多考。日前,beplay2網頁登錄專訪浙江省杭州外國語學校副校長夏穀鳴。采訪中,夏校長對高考英語改革、家長對孩子的引導、英語教學和學生的英語學習等問題進行了解讀和指導。

目前新一論的高考改革已經開始,高考英語現在可以一年兩考,網友對高考英語改革各執一詞,有人擔心高考英語分值降低,會降低大家英語學習熱情,同時也擔心整個國民英語的能力會隨之降低。對此,夏校長說,首先要糾正一個觀點,現在高考的改革方案,英語的分值沒有降低,跟語文、數學是一樣的,單從分數角度來說,國家對英語這個學科還是非常重視的,因為我們老百姓喜歡從分數來衡量這個課的重要性,它本來就是150分,所以說對它的要求本身是沒降低。
英語改革與語文、數學改革不太一樣,它是一年兩考,按照浙江省的方案,一次在10月份,一次在6月份。另外選考的科目,上海是六選三,而浙江是七選三,分別在10月到4月考試……【詳細】
新高考改革下學生應做好規劃

夏校長表示,新高考改革下,學生應該做好規劃。首先是學業規劃。因為現在高考有選擇性了,學生要學會規劃考試科目,選擇考試時間,計劃學習進程,計劃多長時間學什麼東西。第二個是升學規劃。以後考不考大學?考什麼大學?考什麼專業?這是與學業規劃相關聯的。第三個是職業規劃。盡管是很遙遠,但也應該提前有個想法,學什麼,以後做什麼,想清楚以後的職業跟學習的關係。第四是生涯規劃,人生規劃,這是更大問題,我想做什麼樣的人,我要過什麼樣的生活
原來模式,學生從小學、初中到高中,10年下來從來沒想過自己想做什麼。新高考改革要求孩子從以上四方麵去思考,而且要做雙向思考:從學業、升學、職業到生涯,思考是自己的人生;反過來,從生涯、職業、升學到學業,規劃的是自己的學業,現在該學什麼東西……【詳細】
新高考改革下家長應充分信任學校
孩子英語學習和考試過程中,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夏校長說,現在很多家長介入參與學校的東西越來越多,教育的分工已經出現錯位了。作為一個家長,要明白自己不是專業人士,不應該過多幹預學校教育,應該信任學校。

家長要關注的是自己要負責家庭教育。搞教育的人眼光會看得更遠,人的健康比分數更重要,學校和家長應該要有這樣一個共識,即培養學生成為快樂的人,幸福的人。如果沒有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新高考改革方案有很多所謂的空子可以鑽,大量壓題,大量做題,讓學生盲目幾次考試等等。如果這樣的話,從高二開始每個學期都有高考,那就要把學生逼瘋掉了。所以要回歸教育的本質,考試固然是重要,分數也重要,但教育應該把眼光放得遠一點,即使孩子考了一個名牌大學,如果孩子身心不健康,那以後還有什麼意義呢?所以家長應該要信任學校,畢竟家長不是專業人士,家長應該關注……【詳細】
高考改革給教師帶來機遇和挑戰
夏校長說,新高考改革給教師原有的教育理念帶來很大的衝擊,需要教師不斷的學習。同時,老師要有激情,因為教育的對象是人。一個老師的態度,對新事物的態度,往往會體現到工作中去的。有激情,不對新事物有抵觸,才會認真學習、了解新事物。新事物肯定會帶來困難,但不能由於這個困難就對新事物有抱怨和抵觸。

教師要善於學習,包容、熱情,不斷去創造,而不是跟在改革的後邊。應該學會往前走,甚至走在改革前麵去。高考不管怎麼改,本質東西是不改的,培養的人的本質是不變的。教師首先要從大局觀了解這次改革的必要性,然後要不斷地完善自己,學習怎麼去適應改革……【詳細】
中學英語教學和英語學習

英語老師在授課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作為一個英語老師要樹立一個觀念,英語教學並不是要培養每一個孩子都成為語言學家,都成為翻譯家,而是培養孩子成為懂一點英語的自然人、社會人。孩子學一點英語,能夠促進以後的職業發展,提高生活質量。在他們今後走上社會,如果能用得到英語更好,即使用不到,在生活當中也會用到。但如果我們的教學隻關注刷分、考題、講知識等,學生所學的都是一些碎片化的內容,是很容易遺忘。所以,我們要改變我們的教學方式……【詳細】
學生應該如何學習英語?
關於學生的英語學習,夏校長表示,對很多人來說語言是工具,是生活工具,學習工具。在生活中要多用多講,平時同學之間加強練習。培養英語的語言意識、語言使用的意識,英語肯定是在大量使用當中才真正掌握的。在大量使用過程當中,經常在跟別人講英語,看英文節目,英語能力提高了,就不會忘記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