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play2網頁登錄小學頻道

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
教育時評
讀中學
專題
每日一練
校長專訪
智慧領袖
無意說謊 緣於孩子自身發展
從心理因素上,孩子的說謊可以分為無意說謊和有意說謊兩類。從幼兒認知和心理的發展特點來看,3歲幼兒已有說謊的經驗,4歲開始就能策略性的說謊,但3~4歲幼兒的說謊大都是無意說謊,屬於無意識、不自覺的行為,通常與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低有關,隨著孩子的記憶力、想象力、辨別力、分析能力的發展,孩子無意說謊的原因和表現形式主要有三種:想象與現實相混淆、理解性心理錯位和表現欲的萌動,通常無意說謊的現象會自然消失。
孩子說謊 有很多外界因素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某些行為會引起父母足夠的重視。於是,為了讓父母關注自己,孩子就會撒謊說自己哪兒不舒服吸引父母注意。有時候父母不經意間的一些行為也會被孩子模仿。比如父親為了拒絕別人的邀請,就會尋找各種托詞推脫,那麼當孩子不想做事時,也會如法炮製。孩子因為願望無法實現,說些類似吹牛這樣的謊言,也屢見不鮮的。另外,孩子也會通過撒謊來逃避懲罰。當孩子有了撒謊成功的經曆之後,他們會更加認可這種方式,最終形成習慣。
媽媽讓孩子誤以為她喜歡說謊的孩子
4歲的南南非常生氣地衝進起居室,對媽媽抱怨說:“我恨奶奶!”媽媽吃了一驚,回答說“奶奶常送你禮物,帶你出去玩,你怎麼能說恨奶奶呢。”但是南南堅持說:“不,我恨她。”這下媽媽不高興了,打了南南。南南不想再接受懲罰,於是他說:“媽媽,我真的愛奶奶。”於是媽媽也回應了南南,她擁抱了南南。南南媽錯在她讓南南知道,媽媽喜歡說謊的小孩子,因為媽媽隻喜歡聽讓人高興的話,所以,必須跟媽媽說她希望聽到的話,而不管自己真實的想法是什麼。
爸爸看透了謊言 但卻沒說透
六歲的豆豆在小朋友家裏玩時,看到人家的玩具好,就偷偷拿出來玩。爸爸問:“唉,這麼好玩的玩具是從哪裏來的?”兒子就慌張地對我說:“爸爸,是前樓的陳雷小朋友借給我的。”爸爸能發現兒子因說謊而透露出來那種慌亂,但卻故意假裝沒有看透兒子在說謊,而是說:“噢,是這樣子,明天還給陳雷好嗎?我可是天天能見到陳雷的。”豆豆便鬆一口氣,因為爸爸“相信”了他的謊言,並且給他留出了彌補錯誤的時間,第二日,豆豆果然將玩具物歸原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