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
2017年3月22日上午8點半左右,河南濮陽一小學發生一起學生踩踏事故。事故造成一名學生因搶救無效死亡,多名學生受傷,再次敲響學生安全教育的警鍾。生活中,家長對孩子的安全教育通常以“一定不要”等禁令式的口頭說教為主,一味地讓孩子遠離……
如何正確對待孩子的考試成績
考試結束後,孩子的考試成績很快就出來了。有些家長可能會因為孩子成績的優劣而呈示出喜憂不同的態度;但對於視孩子分數為命根的家長來說,就會表現出超乎尋常的關注,甚至采取或獎或罰的行為。應該如何正確看待孩子的考試成績呢?
如何應對小學生“早戀”?
某媒體調查了80名小學生,54名小學生表示同學間有“誰喜歡誰”的緋聞,而14名小學生明確承認自己有戀愛對象,約占兩成左右。小學生“早戀”現象普遍嗎?家長應該如何應對孩子“早戀”?
該不該給孩子報補習班?
時下,各種針對小學生的教育培訓機構遍地開花,周末一天下來9個小時的課程,除去學校之外的各種繪畫、書法、鋼琴、奧數、作文、英語等各種課程占據著孩子們的業餘時間……
孩子遭遇校園暴力怎麼辦?
近年來,校園暴力事件屢被曝光,扇耳光、踹身體,甚至其他極端的暴力手段讓人觸目驚心。身為家長,你知道哪些跡象顯示孩子可能遭遇暴力嗎?麵對校園暴力,你會教孩子如何應對?家長又該做些什麼呢?
孩子為什麼會自殺?——關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
近年來,beplay體育手機生自殺慘劇頻現,花一樣的年紀,本應該無憂無慮的學習、玩耍,孩子們為什麼要選擇自殺呢?被老師批評、被家長批評、考試沒有考好、跟同學起矛盾……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卻讓孩子選擇了結束生命!
別把孩子養的不知感恩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父母以孩子為中心,全心全意的為孩子付出一切,逐漸養成了孩子自私、不知感恩的性格,俗話說“養兒防老”,但是一個心中隻有自己沒有他人的孩子,長大了又怎麼會孝敬父母、關愛他人呢?
小學生寫作業拖拉怎麼辦?
小學生放學後都要寫家庭作業,不少家長反映孩子寫作業拖拉,磨磨蹭蹭,或是寫作業不認真,粗心,家長應該如何輔導孩子寫作業?
要不要給小學生配手機?
如今,智能手機成為伴隨很多孩子成長的“玩物”。上學之後,一些家長則開始為孩子配備專用手機。那麼,小學生是否適合配備手機?
孩子追星,怎麼辦?
在明星瘋狂的粉絲人群中,經常可以看到一些穿著校服的學生的身影。耽誤學習時間,購買CD、海報等花銷太多,模仿電視劇情節……曆數追星的種種負麵影響,許多家長們都是談“星”色變。麵對孩子瘋狂追星,家長究竟該怎麼做?
孩子厭學,怎麼辦?
在教育教學中,常發現有的學生下課精神煥發,活蹦亂跳,而一上課,卻無精打采,情緒低落。不願完成作業,學習效果極不理想。這其實是學生的厭學心理在作怪。不管是優等生,還是學困生,或多或少地存在著厭學情緒,隻是表現程度不同罷了。
孩子的三次叛逆期,家長如何應對?
子的叛逆,對很多家長來說,是個艱深的話題。尤其對中國父母而言,“建立家長式權威”是個曆史悠久的傳統。家長問孩子要服從和威信,孩子問家長要權利和自由。一旦孩子進入叛逆期,親子間的衝突往往會更加慘烈。
當心“拖延症”影響孩子的一生
舉手即可完成的事情,卻總是拖著不辦;明明一個小時可以寫完的作業,總要拖到兩個小時以上……不少家長發現,生活和學習的節奏越來越快,但拖延症卻在孩子們中間日趨蔓延。更為嚴重的是,如果父母不管不問,兒時的拖延症甚至會成為影響孩子一生的壞習慣。
家長該如何應對家裏的小小“匹諾曹”
很多的家長都擔心孩子有說謊的習慣,因為習慣會成為自然,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一種傷害。那麼,當發現孩子說謊的時候,應該怎樣來進行處理呢?孩子說謊該不該當麵拆穿?下麵心理健康專家為家長們支招。
對孩子大吼大叫=無效教育+壞榜樣
每個有了孩子的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脾氣本來就不夠好的家長,在看到孩子犯錯以後就會大吼大叫去責罵孩子。而一些脾氣好的家長有時候因為各種原因也會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其實仔細想想,發脾氣了,孩子變好了嗎?
寒假安全篇:管好你家"熊孩子"
寒假到了,孩子們還有二十多天的時間享受寒假,很多家長由於忙,假期一到,隻能給孩子一把鑰匙,讓孩子自己管自己了。可是,不管孩子呆在家還是去外麵,在假期中有可能遇到各種威脅到孩子的場景類型,麵對這些場景,家長究竟該怎樣做才能讓孩子度過一個安全的寒假呢?
寒假的親子關係和隔代寄養矛盾
寒假到了,孩子們的學習壓力稍有緩解,家長們身上的壓力卻是有增無減。一方麵,寒假中家長因為沒有時間照顧孩子需要放到長輩家裏寄養,都會擔心著長輩們會寵壞了孩子。另一方麵,家長為了讓孩子開學後不落後於其他孩子,紛紛給孩子報寒假補習班,可寒假補習班引發的親子矛盾,頗令人頭疼。
二胎和老大關係如何整
氣憤媽媽懷孕13歲女孩自殺,媽媽含淚打掉腹中13周孩子一事爆發後,引起了社會的熱議。獨生子女因害怕爸媽要了二胎後失寵而拚命拒絕爸媽要二胎的現象屢有發生,在氣憤孩子任性自私的同時,家長是否也該反思是自己沒有做好老大的心理工作。因此,要二胎還要考慮老大,要了二胎後也不能忽略老大。
“熊孩子”愛手機不愛親爸親媽
現在隨著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普及,很多孩子都在很小的時候就接觸到了電子產品。很多家長反映,孩子有空就管自己要手機玩,如果不給的話就會哭鬧。前不久,沈陽的一個叫琪琪的五歲寶寶也進入了“手機控”的行列,爸媽不給手機竟然拿絕食來威脅,麵對熊孩子愛手機不愛爸媽,很多家長也表示很無奈。
鼓勵式教育VS懲罰式教育
近日,有名為“破壞改變人生”漫畫在網上頗為流行。漫畫中孩子的“破壞行為”迎來的並不是父親的強勢教育而是鼓勵。乍看之下,這種鼓勵式教育,起到了正麵引導孩子成長的作用,似乎是給中國傳統打罵式的教育一個有力的反擊。不過有專家呼籲理智看待 “鼓勵式教育方式”,切莫讓網絡流行左右家庭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