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頻道 | ![]() |
留學快訊 | ![]() |
高中留學 | ![]() |
本科留學 | ![]() |
留學簽證 | ![]() |
海外院校數據庫 | ![]() |
出國留學調查報告 |
龔亞夫:英語學習塑造品格 育人作用不可忽視[英語學習要有環境才有效率] [英語高考改革不影響學習熱情] [國內英語教育中的一些問題] |
|
|||||||||||
|
--龔亞夫
--龔亞夫
--龔亞夫
--龔亞夫
--龔亞夫
--龔亞夫
陳誌文:龔老師,請先簡單介紹一下自己的履曆。
龔亞夫:我開始學習英語的時候,已經過了大家現在學英語的年齡了,我是從21歲才開始學英語的,在北京師範學院讀書。
陳誌文:現在叫首都師大。
龔亞夫:現在叫首都師範大學,當時學英語專業,畢業之後就到了北京郊區一個農村的學校,當英語老師。然後我又到了北京的海澱區的教師學校工作了十多年,當時一邊在中學代課,比如八一中學、人大附中、北大附中。一方麵做教師培訓,給老師講課做培訓。
陳誌文:後來到了人教社。
龔亞夫:其實期間還在美國中學教了一年書。
陳誌文:教中文?
龔亞夫:不是,教英語,我當時以為會我讓教中文,比如教中國曆史、中國文化。結果到學校去了後,告訴我要教英語。所以,我對美國中學的語文教學,或者說英語教學還是挺有感覺的。
陳誌文:龔老師的經曆非常豐富,龔老師自身就是一個英語學習成功的典範。
龔亞夫:從英語學習的角度來說,環境很重要,要有足夠的時間接觸語言。我到美國那一年,英語提高特別快。為什麼呢?因為我每天從早到晚都跟學生在一起,教書、打籃球、生活等等,當然英語提高快。
陳誌文:我覺得要補充一點,龔老師其實有一個前提沒有說,就是學語言一定是要下工夫的。
龔亞夫:是的。
陳誌文:龔老師是很努力的人。我們很多人在語言學不好的時候,經常會強調外部因素,但是忘記了語言的學習,無論中文還是英語學習都是要下工夫的。
龔亞夫:對,我覺得這是最核心的一個問題。
陳誌文:你下工夫到什麼程度。
龔亞夫:那個時候,我們剛開始學英語的時候,幾十斤重的磁帶錄音機,一遍一遍的聽。不隻是聽,還要注意文字之間有什麼區別,慢慢的就知道,原來英語說出來後,跟在辭典上見到那個單詞已經不一樣了,有長的,有短的,有停頓,有同化、連讀等等各種各樣的變化。當時我們下工夫確實很大的,背那些小短文、看書。但是我覺得,說在國內這種環境下,其實下了這麼大的工夫效果卻不大好。
陳誌文:叫事倍功半。
龔亞夫:真是這樣。這裏頭,其實涉及到很多的問題,下工夫當然是一個很重要的,是前提基礎。
陳誌文:從教學角度,你給老師一些什麼建議呢?
龔亞夫:從老師這個層麵來說,受到很多的限製,比方說課程教學的目標、教材、教師培訓等問題。所以從老師這個層麵來說,在教學方法上的改革是比較現實的,有很多可以提高的地方。
陳誌文:從你角度來看,現在beplay體育手機英語教學都有哪些問題?比如說從學的角度,從教育的角度,從老師、學校或者整個體係的角度上講,都有哪些問題?
龔亞夫:現在的英語教育的基礎,實際上是仿照英語國家教移民學習英語的方法。比方說教移民如何盡快的融入當地社會。比方說移民到英語國家,怎麼樣教會他盡快的融入這個社會。其實,應該說現在中國整個英語教育的理論和研究,都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的。
陳誌文:我明白,實際這裏麵可能有很大問題,就是社會基礎文化和環境是不一樣的,可能照搬過來必然要出現問題。
龔亞夫:首先,由於教學的目標不一樣,導致國內英語教育所選定的內容,多是適合於移民語言教育的內容。比如說學問路、打招呼、上餐館點菜、購物、看病等等。
陳誌文:也就是說,目前國內的英語教學脫離了社會文化、製度這個基礎,移民英語教學的內容生搬過來之後並不匹配。
龔亞夫:我們現在用了最多的時間,學了一些很少能用到的東西。而且有很多東西,不是真正實際生活中用的。英語圈裏人都知道這個笑話,中國人在被外國人撞倒了,對方說:How are you? 他回答:Fine,thank you! And you?
龔亞夫:對於英語教學,我們需要研究哪些內容更適合中國的環境,而且更適合中國的教育目標。比如,基礎教育是以培養健康的人為出發點,這是整個國家的教育目。那麼英語教育怎麼實現國家提出來的教育目標,這就是一個問題。
陳誌文:英語是個語言工具,是一個育人重要的載體。
龔亞夫:現在社會上很多人都在談論英語教育,反思學英語到底有什麼用。英語這個載體到底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龔亞夫:英語教學其實應該圍繞著培養人的思維方式,培養人的品格來進行。把這些和語言學習結合起來,而不僅僅是學一些實用的。
陳誌文:這就跟語文的學習一樣,尤其是作文,以為它本身就是很重要的育人工具,能夠培養學生的價值觀、世界觀、是非觀。英語學習,實際上可以提高學生的用另外一種語言思維的能力。可以提高學生的邏輯性、推理,表達的準確、思維的縝密性等等。
龔亞夫:現在我們在說起英語教育的時候,大家考慮工具性比較多。因為大家都問,英語學了半天也沒什麼用,為什麼還要學習。但提出這個問題的人,其實忽略英語育人的作用和內涵。
陳誌文:龔老師說到這兒,提了兩點,第一,國內英語教學的體係架構設計是照搬了國外移民英語教育的架構。第二,就是對英語教育或學習的定位有些不恰當的地方,更多的強調工具,而忽視了英語學習對一個人成長的作用。
龔亞夫:那麼這裏頭就涉及到學英語的這個核心的價值到底在什麼地方。最近社會上關於英語教育討論很多,很多人都說我漢語還沒學好呢,學什麼外語呀,是吧?學了英語也用不上,我到底學它幹什麼。
陳誌文:這是我正想問你的,現在社會上這種說法很多。其實最早95年我就也提過這個問題,我印象很深。當時因為大學四六級考試,有一個理工科學生給校長寫信,說我是四級過了,但是給父母寫封信都寫不了,那麼中文不過關是不是也不應該給學位。這個議論今天大家重新在說,您怎麼評價這種說法?
龔亞夫:這應該是可以兩個分開的問題。一是學英語到底有沒有用,一是到底要不要把它作為一種畢業或者就業,或者評職稱的一個必備的條件。英語作為資格考試的作用,應該與英語教育本身的價值區分開。
陳誌文:我對以英語有沒有用來衡量要不要考、要不要學的觀點,是比較反對的。兩者本身不能直接這樣劃等號。人西方推崇的理論,說大學的功能是去學習你的學習能力,而不在於學的這些東西馬上到社會中就能混口飯吃,這是兩回事。
龔亞夫:不要把四六級考試這些東西,都變成學生必須得要達到的,或者說評職稱的必須標準。我認為這些東西實際上是人事部門的事,不是教育部門的事。
陳誌文:它是人才評價。
龔亞夫:人才評價的問題,我認為這個問題呢,我也不讚成非得要,比如beplay中心錢包體育錢包究生,你考英語的話,考法語,考第二外語,你說你去考英語研究生,你得考一法語才行,你得考一德語才行,我認為這是不合理的規定。
陳誌文:現在有股思潮明顯在否定、反對英語學習,或者降低對英語的重視,您怎麼看?
龔亞夫:從我的觀察看,現在社會上對學習的討論,基本上還是從工具性的角度來看英語教育的。其實我認為這是社會上包括教育界,對英語教育它本身的價值有一些誤解。這就剛才提到的,到底學英語有什麼用,有什麼好處,為什麼非得要學。從國際上來說,有很多的研究顯示,從生理上來講,學習外語對人的大腦發展有好處。
陳誌文:語言本身它不隻是一種表述,實際是一種思維方式。
龔亞夫:英語學習本身對人的腦子的發展有好處。人的腦子不是固定的,好像肌肉一樣的,你要鍛煉它就會發達。所以你要學外語的話,人大腦的灰質就會更密更多,灰質就是掌管語言、掌管思維的,這是從生理上來說的。第二,從智力上來說呢,國外也有一些研究,認為學習外語的人的思維更靈活,處理問題有更多樣的選擇性。另外,學習外語對處理人際關係等等有好處,這是從人的智力方麵來說的。
另外,現在大家都疑惑學習英語會不會影響漢語。國外研究表明說,學習外語對他的母語是有幫助的,能更好的理解母語。在英國的一個研究顯示,學過意大利語的孩子,每天學一小時意大利語,那麼這個孩子在學校的考試成績,在閱讀英語的速度,就比沒學過外語的孩子更快。外語學習和母語學習,其實不是矛盾的。
陳誌文:兩者是沒關係的。
龔亞夫:對,在這個問題上,他們的擔心也是有道理的,這不增加學生負擔嗎,本來學漢語就很費勁,然後再學一門外語,這不是增加孩子的負擔嗎。其實,現在國外研究表明,雖然是增加了孩子的負擔,但是人的腦子有很大發展空間,正是由於增加了這種負擔,反而使得這個孩子的能力更強了,處理語言的能力更提高了。一個方麵,對人的品格也有好處。學習外語以後,人會變得比較開放,容忍性、包容性更強一些,跟人的交往更靈活一些等等。
陳誌文:也不僅僅是這些,語言是個很重要的育人的載體,英語的文章是不同於中國文化的一種東西,這對學生是一種很重要的影響。我認為英語的意義絕對不限於語言工具本身,是打開另外一個世界,一個窗戶的通道。
龔亞夫:而且,英語學習可以提高用另外一種語言的思維的能力,可以提高學生的邏輯性、推理性、思維的縝密性等等。我認為從英語教學來說,正好可以針對現在語文教育當中不注重邏輯性的弱點。
陳誌文:最近對英語學習一邊倒的批判言論,你怎麼看?
龔亞夫:現在英語教學的問題是,效率太低,花費了很多的精力去學習,考試也考不好,說也說不出來,大家覺得很尷尬。大家的這種情緒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它也確實反映了英語教育中的一些問題。
陳誌文:我們前麵在梳理了英語教學的框架和體係,那麼再朝下再梳理,正如你剛才講的,令大家不滿意的還有哪些問題?
龔亞夫:從整個英語課程的設置上就有問題。讚成學英語的人和反對學英語的人,有一個很關鍵的問題都沒有看到,現在學英語就好像是越早越好,甚至幼兒園都開了英語課程。而英語學習並不是開了課程就會有效果,而是取決於很多因素,接觸語言的頻度很重要。國外大量的研究表明,如果一個星期就接觸一兩次英語,就是再努力也學不好。現在國內好多學校都著急開英語課程,沒有老師,沒有課時,一個星期開一兩節課,能有多大的作用。
陳誌文:對,還有什麼問題呢?
龔亞夫:第二個問題,就是剛才我們講到的,花了很多時間,最後學的內容你用不上。
陳誌文:學生也得不到激勵。
龔亞夫:前段時間到清華附小跟學生聊天,我說能不能給找幾個不喜歡學英語的孩子聊聊。這幾個小孩進來說我不喜歡英語,我說那你們喜歡什麼。有喜歡體育的,有喜歡音樂的,有喜歡藝術的,有喜歡計算機的,有各種各樣的愛好。如果英語教學的內容跟他的愛好沒有關係,孩子就沒有學習的動力。
陳誌文:其實讓孩子想學好英語,必須找到孩子的興趣點。您繼續說深進去,興趣之外還有什麼?
龔亞夫:興趣這是一個方麵,另外,我們現在的英語教育缺乏對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及品格的培養。我覺得讓學生做選擇題、閱讀理解等,都是一些表麵的東西。
龔亞夫:我們的英語教育應該融入像國外IB課程的目標思路。IB課程,國際文憑課程,培養的目標是有思想的人、敢於冒險的人、能關心他人的人,還要培養善於反思的人、具有創造性的人。現在中國的英語教學實際上過於強調交際了,實際上英語教育是多方麵的教育。
陳誌文:這方麵以前沒思考過這個。
龔亞夫:我現在提出來的英語教育的目標,一個是社會文化目標,一個是思維認知目標,一個是語言運用目標,這三個目標應該相輔相成,相互融合。
龔亞夫:如果語言教育僅僅培養孩子就會說幾句英語,能買東西、能購物,我認為仍然實現不了真正培養人的目標。
陳誌文:龔老師畢竟是專家,把一個英語的教育教學提升到育人,解決現在一些社會問題和矛盾的高度。最近高考改革政策將要推出,據現在已披露的信息,英語從6月份的考試裏邊拿出來,不再是參加高考,改為一年考兩次,你怎麼評價這個改革措施?
龔亞夫:在英語圈裏頭,高考英語社會化改革已經提出來很多年了。首先,我覺得這是一件好事。但是,也要看到,這種改革不一定能降低學生的負擔,或者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其實高考英語改革應該說是整個國家改變測試和評價整個體係的其中一步。一年考兩還隻是一種形式,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到底要考什麼。
龔亞夫:現在的英語考試有個問題,現在的選擇填空實際上是站在岸上考遊泳。如果你考駕駛執照,警察不會問你哪是方向盤,哪是離合器,哪是油門,會考你起步、並道、超車、停車等實際操作。
陳誌文:問您最後一個問題,就是高考改革將降低英語分值,大家都擔憂會不會影響英語學習的積極性?
龔亞夫:我覺得不會影響。有幾個網站做的調查顯示,英語不考之後,學習的熱情反而不降低。大家還是認為學習英語是有用的,有很多家長可能不了解英語學習對人的智力、人的品格、人的思維等等的好處。但是,從工具性、實用性的角度來講,英語作為一種世界通用語言,家長都知道它的作用。
龔亞夫:我認為,如果國家真正想發展,英語教學是肯定要的。
陳誌文:我讚同英語教育要加重,要強化。日本到現在為止,高考裏麵英語的分值還是高於日語,這是自從明治維新以來日本的一個國策。
龔亞夫:韓國花在英語教學上的錢,是韓語教學的150倍。
陳誌文:今天和龔老師關於英語教學的話題就探討到這兒,希望有機會和龔老師更深入的探討一些更專業的問題,給專業的人一些幫助,謝謝大家。
龔亞夫: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