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內國際化辦學迅速發展,部分地區國際學校和中外合作辦學受追捧。

1、 中學階段辦學形式

  隨著海外低齡化留學生暴露問題的增多,一些家庭開始對低齡留學進行理性思考。這些不放心孩子在中學階段出國留學,同時又希望能更早接受國際化教育的家庭往往會在選擇先在國內接受國際化教育,因此近些年來國際化辦學迅猛發展。目前國內國際教育辦學形式有三類主體: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公辦中學、民辦學校(詳見表五)

2、 公辦高中國際班審批停滯,民辦國際學校迎來發展黃金期

  公辦學校國際班辦學開始於2003年,根據政策要求,限製在高中階段。2005年以來隨著留學低齡化的加速,公辦學校國際班發展迅速,2011-2013年間每年新增審批數量超過50個。但由於各種原因,這一領域辦學野蠻生長,情況混亂,各種出國班、國際班、國際部明目繁多,按國別主要有中英班、中加班、中澳班、中美班等;按課程主要有有A-Level、IBDP、AP等;招生上有納入中考計劃內,也有計劃外招生;文憑獲得上有發放中外雙方高中文憑、隻發中國高中文憑、隻發外方高中文憑;導致家長學生對這些辦學形式認識混亂。這些項目中也存在收費不規範,辦學質量良莠不齊的問題。

數據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整理

  2013年,教育部加強了高中階段涉外辦學的管理工作,並開始進行宏觀政策調整,停止審批公辦高中新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公辦學校國際班將停止擴大招生或轉為民辦。隨著教育主管部門對公辦高中國際部辦學政策收緊,很多家長將目光轉向民辦國際學校,導致民辦國際學校數量快速增長。如圖26所示,,公辦高中國際部數量較2015年略有下降,民辦國際學校數量較2015年增長53%。

  民辦國際學校在1995年到2005年開始起步,但由於收費高、品牌影響力低,發展平平。在2005-2010年,公辦學校國際課程項目的快速增長,導致了民辦學校在高中階段競爭的劣勢,在生源質量和規模上都受到很大影響。在公辦高中國際班停止擴招後,民辦國際學校迎來高速發展的黃金期。

3、 現階段公辦高中國際班競爭激烈;生源質量整體上優於民辦國際學校。

  由於開設國際班的公辦高中多數為當地重點學校,有很高的品牌影響力。而隨著申請國外名校的競爭日益激烈,除標準化考試成績以及GPA外,對學生全方麵素質都有很高要求,需要學生從一進入高中階段就需要花費時間精力進行相應準備,簡單的通過文書包裝已經是曆史。因此有越來越多計劃在本科階段申請國外名校的學生選擇在高中階段就讀國際班,導致國際班錄取分數線水漲船高。從以前“考不上國內名校”的學生才讀國際班,到如今優等生主動選擇國際班。由於生源優秀,入口決定出口,這些國際班的申請結果也都非常好,優異的申請結果返回來又促進招生,形成正向循環。

數據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整理

  如圖28所示,北京公辦高中國際班競爭激烈,錄取分數線一直在上漲,而且自2015年起部分國際班的錄取分數線已經超過本校普通班的錄取分數線。有些學校部分國際班錄取平均分超過普通班。

  由於前些年選擇國際課程的學生數量少,同時麵臨公辦學校國際班的競爭,民辦國際學校招生麵臨很大壓力,在生源的選拔餘地上很小,生源質量很難保證。近幾年,隨著選擇國際課程的學生數量越來越多,而公辦學校國際班不能擴容,部分民辦國際學校錄取標準有所提高,生源質量也在不斷優化。但由於2010年起,民辦國際學校數量迅速增加,要想短期內取得更大經濟效益,很多學校還是無法提升錄取標準。因此整體而言,現階段公辦學校高中國際班的生源質量要由於民辦國際學校。

返回報告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