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施範圍:從2017年入學的初一新生起
成績呈現:從2020年起,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成績采用原始分和等級相結合的方式呈現。

· 從2020年起,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滿分為680分(含學生綜合素質評價20分);
· 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體育以原始分計入總分;
· 生物、地理、道德與法治、曆史按照A、B、C、D四個等級,分別對應30分、25分、20分、10分,計入總分;
· 音樂、美術、信息技術、生命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考試成績達到C等作為綜合高中錄取的依據之一,報考普通高中最多隻允許有一個D等成績科目。
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道德與法治、曆史考試時間安排在每年6月20—22日,生物、地理考試時間安排在八年級下學期結束時的6月22日;
體育、音樂、美術、信息技術、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理化實驗操作等科目考試安排在九年級下學期;生物實驗操作考試安排在八年級下學期。
小明同學2020年參加新中考,參考科目及各科成績如下:
中考總成績構成如下:
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體育+生物+地理+道德與法治+曆史+綜合素質評價
以原始分數呈現的考試科目分值如下:
· 語文116分、數學118分、外語112(筆試78分+聽力口語34分);
· 物理78分(筆試68分+實踐10分)、化學48分(筆試39分+實踐9分);
· 假設七、八、九年級平時成績均為滿分、中考30分;
· 體育得分=5分+5分+5分+30分=45分;
本部分計入中考總分
=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體育
=116分+118分+112分+78分+48分+45分=517分
以等級呈現的考試科目分值如下:
生物98分(筆試88分+實踐10分)、地理95分、道德與法製98分、曆史92分音樂88分、美術85分、信息技術90分、生命安全教育92分、心理健康教育94分按照等級評定方法:小明生物、地理、道德與法製、曆史均為A,即120分將入中考總分。
學生素質綜合評價由以下五個維度構成:
公民素養、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每個維度分A(優秀)、B(良好)、C(合格)、D(待合格)四個等級進行評定,A、B、C、D分別以4、3、2、1分計入高中階段學校錄取計分,滿分20分。
假設小明每項得分均為A,即小明綜合素質評價為滿分20分。
小明中考總分
=以原始分數呈現的科目+以等級呈現的科目+綜合素質評價
=517分+120分+20分=657分
嚴格按照義務教育各學科課程標準確定考試內容,注重考查學生9年義務教育的積累,提高命題質量,減少單純記憶、機械訓練性質的內容,增強與學生生活、社會實際的聯係,注重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推進考試形式改革,外語聽力口語考試采取人機對話的方式進行;體育考試增強項目的選擇性,加強儀器設備在量評項目測試中的應用;音樂、美術、信息技術、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實施標準化考試,采用統一機考的方式進行。
學校要按照“寫實記錄”、“學期評價”和“畢業評定”等三個板塊,從“公民素養、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和社會實踐”等5個維度,使用“宜昌市beplay體育手機生綜合素質評價係統”對學生進行全麵客觀評價。每個維度分A(優秀)、B(良好)、C(合格)、D(待合格)四個等級進行評定,A、B、C、D分別以4、3、2、1分計入高中階段學校錄取計分,滿分20分。各個維度A等人數比例以學校為單位原則上控製在總人數的40%—50%以內(具體比例由縣市區按照學校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結果確定),C等人數控製在10%—15%之間,D等人數比例原則上不超過2%。
1、控製普職招生規模大體相當
切實做好中等職業學校招收初中畢業生工作,鼓勵和引導動手能力強、職業傾向明顯的學生接受職業教育,為宜昌經濟發展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奠定基礎。
2、完善普通高中招生計劃分配方式
堅持和完善省級示範高中校部分招生計劃分配到初中校製度,從2018年起分配生計劃不低於統招生計劃的80%,並逐年提高,同時不設最低錄取控製分數線(城鄉學校差異較大的縣市區可逐步取消),招生政策向農村薄弱初中學校傾斜,引導全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3、實施普通高中分類招生
按照市政府推進高中階段教育結構性改革的要求,全市普通高中按照綜合高中、特色高中、融合高中實施分類發展,取消現有普通高中錄取批次,所有高中同一批次填報誌願,按誌願按分數依次錄取。
4、完善普通高中自主招生政策
給予特色高中學校一定數量的自主招生名額,招收具有學科特長、創新潛質的學生,推動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特色化發展,滿足不同潛質學生的發展需要。
5、規範考試招生加分和優錄項目
根據國家統一部署,參照高考加分項目原則,嚴格控製加分項目,調整後的項目為烈士子女及其兄弟姐妹加10分,歸僑、華僑子女、歸僑子女和台灣省籍考生加5分。軍人、警察子女優待辦法按照國家、省相關政策執行。散居少數民族、市級優秀學生和市級優秀學生幹部、市級優秀團員、省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和全市青少年體育比賽獲獎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