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養目標與培養要求
(一)總體培養目標
培養適應我國和山東省經濟社會和護理事業發展需要的德、智、體全麵發展的,比較係統地掌握護理學和相關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必備的醫學知識,係統掌握護理專業知識和護理技能,具有基本的臨床護理能力,初步的教學能力、管理能力,並具備終生學習能力和良好的職業素養,能在各級醫療衛生保健機構從事護理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專業人才。
(二)基本培養要求
1.知識要求
(1)掌握與護理學相關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掌握護理學專業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3)掌握常見病及多發病的防治及護理原則;
(4)熟悉防治傳染病以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基本知識;
(5)熟悉不同人群衛生保健及健康促進的相關知識和方法;
(6)了解國家衛生工作的基本方針、政策和法規;
(7)了解護理學科的發展動態及趨勢;
2.能力要求
(1)掌握護理學專業的基本技能;
(2)具有應用護理程序為護理對象實施整體護理的基本能力;
(3)具有初步配合急危重症患者的搶救和應急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
(4)具有與護理對象和相關專業人員有效溝通與合作的能力;
(5)具有創新及批判性思維、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有與護理對象和相關專業人員有效溝通與合作的能力;
(6)掌握一門外語,並能較順利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書刊;
(7)具有較強的自我繼續教育的能力;
(8)具有初步的教學能力、管理能力及科研能力;
3.素質要求
(1)熱愛祖國,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熱愛護理事業,具有服務國家、人民的社會責任感,願為祖國護理事業的發展和人類身心健康奮鬥的誌向;具有尊重他人、嚴謹求實的工作態度及符合職業道德標準的行為;樹立依法執業的法律觀念,具有在執業活動中保護護理對象和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和能力;
(2)具有一定的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護理人員應有的文化修養;樹立終身學習、不斷進行自我完善和推動專業發展的理念,具有開拓創新的精神。
二、修業年限
標準學製2.5年,修業年限2.5至5年。
三、學習形式
包括麵授、網授及自學。
四、主幹學科、核心課程
(一)主幹學科
基礎醫學、護理學
(二)核心課程
健康評估、護理研究、護理管理、老年護理學、精神科護理學、急危重症護理學、中醫護理學基礎、中醫臨床護理學
五、課程設置與基本要求
(一)課程設置
課程類型分為必修考試課、必修考查課、限選考查課。必修課及限選課詳見教學進程表。
(二)專業課程基本要求
1.理論課程教學采用案例式、啟發式等多種教學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2.實驗課程教學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開設比例,實訓課程教學模擬臨床情景開展技能訓練,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3.專業課必修課程設置和基本要求見附件。
六、考核及畢業
(一)成績考核
教學計劃中設置的各門課程,各主要培養環節,均要進行學習成績的考核評定,考核分為考試和考查兩種形式,按百分製及五級計分製評定,實行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綜合成績評定辦法。
1.單科考核:必修課程實行期末停課考試,考試時間由教學科統一安排;限選課為考查,考試形式與時間由任課教師安排。
2.畢業綜合考試:第五學期末進行畢業理論綜合閉卷考試,成績按百分製評定。
3.英語考試:學生在籍期間參加PETS3筆試成績合格、大學英語四六級成績425分及以上、參加所在省統一組織的學士學位外語考試成績合格,均可認定為學位外語考試成績合格。
上述各考核成績均載入學生成績冊,作為學生升級、留級、畢業、獎懲的重要依據。
(二)畢業標準
1.符合專業規定的培養目標和應獲得的知識、能力與素質要求。
2.完成培養方案規定的全部教學環節,必修課經考核全部合格,修滿規定學分,並且畢業綜合考試成績合格,準予畢業。
3.按本方案修滿規定的各類課程,並通過學位課程和學位英語考試,且符合本校學士學位授予條件者,授予學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