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養目標與培養要求
(一)總體培養目標
培養適應我國和山東省經濟社會和中醫藥事業發展需要的德、智、體全麵發展的,比較係統地掌握康複醫學基本理論知識和康複治療技能,掌握必備的自然科學和現代醫學知識,係統掌握康複治療專業知識及實踐技能,能勝任各級醫療 機構及教育科研單位從事臨床康複治療、康複教育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二)基本培養要求
1.知識要求
(1)掌握與醫學相關的人文社會科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應有的文化修養與素質。
(2)掌握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康複治療學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具有較牢固的康複治療學的專業基礎,能夠從事康複各科的治療工作。
(3)熟悉社區康複與預防工作。
(4)熟悉醫療相關方針、政策和法規。
(5)了解康複專業領域的最新前沿進展。
2.能力要求
(1)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獨立開展各個主要學科常見疾病的評定、運動訓練和作業治療。
(2)能發現社區中主要健康問題,提出相應的預防和處理計劃。
(3)掌握一門外語,並能較順利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期刊的能力。
(4)能利用圖書館和計算機、網絡等現代信息技術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5)具有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有效交流的能力,具有與他人交流溝通和團結協作的能力。
3.素質要求
(1)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熱愛醫學事業,具有服務國家、人民的社會責任感,願為祖國衛生事業的發展和人類身心健康奮鬥的意識。
(2)樹立社會主義公平正義理念和公民意識。培養遵紀守法、明禮誠信、敬業愛崗、團結友善、艱苦奮鬥、熱愛生活的良好品質。
(3)樹立自主學習、終身學習觀念,培養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批判性思維和創新精神,不斷追求卓越。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質和人文素養。
(4)樹立人道主義精神,尊重病人關愛生命,自覺履行救死扶傷的職業道德。依法行醫,病人利益優先,維護民眾的健康權益。樹立團隊合作精神,培養有效的交流溝通能力。
二、修業年限
標準學製2.5年,修業年限2.5至5年。
三、學習形式
包括麵授、網授及自學。
四、主幹學科、核心課程
(一)主幹學科
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康複治療學。
(二)核心課程
功能解剖學、康複功能評定學、運動療法技術學、作業治療學、語言治療學、臨床疾病概要、肌肉骨骼康複學、神經康複學、內外科疾患康複學、傳統康複方法學、社區康複學
五、課程設置與基本要求
(一)課程設置
課程類型分為必修考試課、必修考查課、限選考查課。必修課及限選課詳見教學進程表。
(二)專業課程基本要求
1.理論課程教學采用案例式、啟發式等多種教學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2.實驗課程教學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開設比例,實訓課程教學模擬臨床情景開展技能訓練,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3.專業課必修課程設置和基本要求見附件。
六、考核及畢業
(一)成績考核
教學計劃中設置的各門課程,各主要培養環節,均要進行學習成績的考核評定,考核分為考試和考查兩種形式,按百分製及五級計分製評定,實行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綜合成績評定辦法。
1.單科考核:必修考試課程實行期末停課考試,限選考查及必修考查課程實行線上考試,考試時間由教學科統一安排。
2.畢業綜合考試:第五學期末進行畢業理論綜合閉卷考試,成績按百分製評定。
3.英語考試:學生在籍期間參加PETS3筆試成績合格、大學英語四六級成績425分及以上、參加所在省統一組織的學士學位外語考試成績合格,均可認定為學位外語考試成績合格。
上述各考核成績均載入學生成績冊,作為學生升級、留級、畢業、獎懲的重要依據。
(二)畢業標準
1.符合專業規定的培養目標和應獲得的知識、能力與素質要求。
2.完成培養方案規定的全部教學環節,必修課經考核全部合格,畢業實習修滿規定學分且畢業綜合考試成績合格,準予畢業。
3.按本方案修滿規定的各類課程,並通過學位課程和學位英語考試,且符合本校學士學位授予條件者,授予學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