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3年,是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建校70周年,學校繼續教育也走過了68年的發展曆程。68年來,一代代石大繼教人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深耕行業、服務地方,為我國石油石化行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68年來,60餘萬繼續教育學子從石大再出發,用所學知識追逐夢想、成就美好人生,成為石大繼續教育的形象代言人和石大精神的弘揚者與踐行者。他們中,有“初心不與年俱老,奮鬥永似少年時”的時代楷模,有“焠匠心之火,鑄時代之刃”的逐夢先鋒,有“英雄不問出處,自強改變命運”的勵誌標杆,他們帶著石大繼教人堅韌、頑強的底色,書寫了一個個傳奇、成就了一段段佳話。值此建校70周年之際,特推出“繼續教育校友擷英”係列報道,用“守望初心”“逐夢匠心”“淬煉恒心”三個篇章,分享9位優秀繼續教育校友的成長故事,獻禮學校70華誕。下麵為第一篇章。
守望初心:歲月中平凡的偉大
什麼是初心?什麼是堅持?是明知每一次風雨兼程未必都能看到彩霞滿天,卻仍然選擇動身;是明知每一次翻山越嶺未必都能看到春暖人間,卻依然選擇起程。在學校繼續教育廣大校友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用初心照亮征程,終其一生都在向著目標前行。靜好歲月中總有人在擔當前行,從青絲到白發,他們奉獻了青春、燃燒了自己,留下了一段段平凡卻偉大的故事,始終提醒我們對初心的守望,就是對責任、使命的守望,無論何時,思考如何抵達終點的同時也不要忘記為何出發。
半個世紀的燈塔守望者
青島團島的西南岬角矗立著一座已有百餘年曆史的燈塔,它地處膠州灣要道,是船舶定位、導航和轉向的重要標識。學校網絡教育2019級行政管理專業校友、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原北海航海保障中心青島航標處團島燈塔燈塔長王炳交,守護了燈塔近半個世紀,把一生都獻給了燈塔航標事業,被譽為膠州灣畔“燈塔守望者”。
1976年,19歲的王炳交從家鄉日照參軍入伍,在海軍北海艦隊團島燈塔服役。保養維護燈塔內外部設施及環境是他的工作日常,每天分步驟對燈塔外部、水晶凸透鏡和頂端銅球等部位精心擦拭、除鏽、打光、塗漆……在他日複一日的精心嗬護下,歲月沒有在這座百年燈塔上留下太多痕跡。15.4米的塔身、500多個陡峭的台階、隻能曲身進入的80°旋梯入口,這條狹窄小路王炳交走了成千上萬次;塔台內徑2.3米、下部內徑3米、燈籠內徑2.6米,在這個略顯逼仄的塔頂空間,王炳交一幹就是46年。為了心無旁騖地做好守塔工作,王炳交把家也安在了距塔不過20米的地方;為方便24小時了解燈塔情況,他更是在家裏每個屋的屋頂上都開了天窗,這間不足40平方米卻開滿大大小小14扇天窗的白色房子也成了島上獨特的風景。
燈塔內“超期服役”的老舊設備頻頻罷工,為了給它們“看病”,隻有高小文化水平的王炳交自學了無線電基礎理論、電工學等課程,憑著積累的工作經驗和相關知識,他變成了精通柴油機、油漆、焊接、電路控製等各項技術的多麵手,並開始嚐試用“接地氣”的方法發明創造。在透鏡底部裝上小電風扇、頂部安裝排氣筒,在配電控製箱安裝滑動變阻器分壓,解決了燈器夏季散熱不良、冬季衝擊電流過大燒壞燈泡的問題;在霧號設備信號機轉換係統上安裝冷卻係統,並用空氣開關替代保險絲,解決了原霧號配電盤容易燒壞且不易查找的缺陷。這些看似簡單卻很實用的小革新,讓團島燈塔的發光、發聲、發訊率以及維護正常率年年遠超作業標準,為國家節約了大量的航標經費。1萬6千多個日日夜夜,每天準時點亮的燈光,適時拉響的霧號,都在訴說著王炳交“燈明標亮,準確護航”的職業諾言。
2017年,時年60歲的王炳交被團島燈塔返聘,繼續著他退休後的守塔生活。2019年,王炳交報考了學校網絡教育,終於在花甲之年圓了自己的“大學夢”。學校也十分重視這位繼續教育辦學以來年紀最大的學生,考慮到王炳交年紀、身體、工作等諸多因素,專門為他量身定製了一套涵蓋導學、助學、督學、促學的幫扶計劃,並指定專人定期跟蹤輔導。為了回饋學校給予的關心和幫助,為人和善健談的王炳交多次走進石大校園,與老師同學分享自己的人生經曆。2022年,圓滿完成學業的王炳交收到了兩份特殊的禮物,來自學校網絡教育“本科畢業證書”和來自學校的“思政導師”聘書,與學校開啟了一段新的緣分。
如今,已經66歲的王炳交受聘為針路航海博物館常務副館長,繼續向更多人宣傳著航海精神和航標文化。兒子王龍強也在父親的熏陶下,“子承父業”成為了奧帆燈塔的一名社會化工作者,傳承著刻在骨子裏的“燈塔精神”。一島、一塔、一人,簡單的三點一線,勾勒出王炳交一生平凡又偉大的歲月長卷,訴說著一份近半個世紀的“老人與海”的執念。
青藏高原架起“彩虹”連心橋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縣兩河口鎮有兩座橋,夢筆河上一座,虹橋河上一座。但在當地鄉親們心中,還有一座橋,那就是他們的“金妹兒”架起的“彩虹橋”。“金妹兒”就是學校網絡教育2004級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學生、小金縣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事業管理局局長金彩虹。
小金縣地處青藏高原東部邊緣,兩河口鎮是小金縣最偏遠的鄉鎮之一。2013年,金彩虹成為了小金縣兩河口鎮唯一的一名勞動保障員,負責為1035平方公裏轄區內的1400餘戶、5000餘名群眾,提供勞動保障政策宣傳、社會保險繳納引導等服務。高原地區山路崎嶇、地廣人稀,居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為了讓社保政策普惠當地群眾,金彩虹就主動走出辦公室,奔走在兩河口鎮的村村寨寨,挨家挨戶為老鄉核實參保信息、說服老鄉們參加養老保險。趕上農忙時節,電話聯係不上的村民就隻能到家裏去,山高路遠、行路艱難,有些村民要走幾天才能見著麵。頂著星星走、伴著月亮回是家常便飯,因為經常背著裝滿資料和幹糧的背包下鄉,她還被同事送了一個外號“高原背包客”。經過她的努力,兩河口鎮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從2013年的66%,猛增到2014年的94%,2015-2018年更是連續四年實現全員參保。
除了動員鄉親們參保,金彩虹經常琢磨如何讓兩河口鎮的老百姓最大化地享受人社政策的福利。“政策一口清、群眾問不倒、問題難不住”,這是金彩虹給自己定下的工作目標。閑暇時間裏,金彩虹一邊有針對性地研讀各級政府出台的一係列政策和法律法規,準確把握政策方向和工作重點,一邊不停反複地說、不斷強化記憶。為了把複雜的政策用簡單的方式講明白,金彩虹的背包裏常裝著一張《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計算表》,根據鄉親們的實際情況為他們演算繳費年限、繳費檔位和參保待遇,把複雜晦澀的參保政策變成了淺顯易懂的算術題。她還會把重要的內容記在本子上,空閑時經常複習,以便爛熟於心更好地為鄉親們量身定製參保計劃。
在兩河口鎮工作期間,金彩虹還是下麵虹光村的包村幹部。無論是村上的土地確權、補貼發放登記核實,還是困難群眾的訪貧問寒工作,隻要群眾有需要,金彩虹都會一一設法幫助。2019年,金彩虹從最初服務5000餘名群眾的兩河口鎮基層勞動保障協理員,晉升為服務小金縣8萬多父老鄉親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事業管理局局長。為了讓全縣的群眾了解和享受到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政策,金彩虹給來自全縣18個鄉鎮的勞動保障員講解政策,將自己的大白話宣傳方式和工作小妙招分享給大家。多年來,金彩虹的辦公室總是最後熄燈的,她最常說的一句話是:“既然走上這個崗位,就要對得起這份工作。”
如今,金彩虹已經在人社服務崗位上工作了十個年頭,她仍然是鄉親們心中最初的那個“金妹兒”,始終用微笑和實際行動在偏遠貧困山區,服務著這方山水的鄉裏鄉親。
永不止步的愛心長跑
一輛自行車,一身舊工裝,經常匆匆的腳步,永遠暖暖的笑容,河南濮陽中原油田到處都有她的身影。她就是學校網絡教育2016級行政管理專業校友宋麗萍,河南濮陽市中原油田一個助人為樂、胸懷大愛的石油女工。
1998年的一次養老院誌願服務,宋麗萍加入了濮陽市龍鄉陽光愛心協會,從此踏上愛心之旅。憑借著好德行和熱心腸,她的調解讓一場場夫妻反目、婆媳結怨、兄弟失和、鄰裏紛爭都煙消雲散。隨著所做的好事越來越多,受到幫助的人群越來越廣。漸漸地,一個又一個光環跟宋麗萍的名字連在一起——“感動油田年度人物”“全國優秀誌願者”“中央企業道德楷模”……然而她始終沒有忘卻愛心之旅的初心,依然是大家眼中親切貼心的宋大姐。
2013年9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京西賓館接見全國道德模範及提名獎獲得者,微笑地望著身穿紅色工衣的宋麗萍,握著她的手親切地囑咐:“好好幹下去!”從那之後,宋麗萍把榮譽歸零,重新出發。2014年,中原油田第十社區在濱河小區成立以宋麗萍名字命名的誌願服務站,宋麗萍任站長。2019年,“宋麗萍愛心誌願服務隊”正式注冊。為了更好地開展誌願服務,宋麗萍花足了心思。她把愛心誌願服務隊分為義診保健、夕陽紅巡邏、舞蹈戲曲、小區綠化、家電維修、陪護接送、就業輔導、油嫂互助等小分隊,為居民提供精準化幫助,努力實現無縫對接;動員小區裏鄰居互結對子,年輕人與老年人結對子、低齡老人與高齡老人結對子、健康老人與病弱老人結對子,確保信息渠道通暢、服務措施到位,不讓一個居民落單。居民偶遇小難題,對子間實行“一對一”施助;居民碰到棘手的事兒,愛心誌願服務隊出馬,進行“多對一”幫扶。
做一件善事不難,難的是長期堅持做善事。宋麗萍做到了。多年來,宋麗萍無償獻血1.2萬毫升,相當於將全身血液排空兩次;為白血病男孩捐獻55克造血幹細胞,成功延續“生命火種”。她及她的服務團隊想方設法募集善款100多萬元,資助1000多個重症患者、貧困家庭、困難學子,向黃河灘區學校捐贈圖書24萬多冊;千方百計為12名重症患兒聯係醫院治療並義務陪護,為28名重症患者募捐60多萬元;為大齡油田員工牽線搭橋,將37對青年送進婚姻殿堂;與1030餘名空巢老人結成幫扶對子……
“德不孤,必有鄰。”宋麗萍的友愛之心就像一顆種子,經過時間的孕育,在中原油田這片沃土成長壯大,在油區“跟著宋麗萍學雷鋒”成為了時尚,誌願服務隊伍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在黃河兩岸的百裏油區,到處飄揚著誌願服務的旗幟,活躍著誌願者的身影:周末的采油樹旁,黨員誌願者揮鍁流汗,平整出規格化井場;小區樓宇間,“老石油”義務巡邏,嚇退企圖順手牽羊的“灰太郎”;春旱時節,青年誌願者幫著五保戶鋪水帶、撒化肥;年節到了,病殘家庭來了一群“小紅帽”,把門窗、廚房擦得鋥亮;十字路口有了“紅馬夾”值守,交通不再擁堵……截至目前,宋麗萍愛心服務隊注冊人數已達2860人。
今年,宋麗萍已經52歲了,距離她剛參加誌願服務時已經過去了25個春秋。雖然已經退居二線,但宋麗萍的誌願服務沒有止步,她還是那個“有事您說話”“放心,有我在”的貼心大姐,用堅守與奉獻播撒友善互助的陽光,繼續著永不止步的愛心長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