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陶瓷大學繼續教育學院3位非遺研培學員品牌亮相2023非遺品牌大會

本網訊(繼續教育學院)近日,由文化和旅遊部、廣東省人民政府主辦的“2023非遺品牌大會”在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舉辦。我校3位遺研培學員的品牌入選大會非遺品牌展的“研培計劃成果展”。

2023非遺品牌大會以“堅持守正創新 擦亮非遺品牌”為主題,由“非遺之夜”展演、開幕式、非遺品牌展、主題論壇等部分組成。其中品牌展主要包括傳統工藝品牌展、研培計劃成果展、非遺工坊品牌展、“海絲·灣區·廣作華章”展等板塊。近150個非遺品牌參加了本屆大會,搭建起非遺品牌展示傳播交流平台,展示了非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工作成果。

 

學員張玲的“十三窯明子陶藝”品牌

“十三窯明子陶藝”品牌來自安徽省阜陽市界首市,是以界首市十三窯工藝美術為主題,並開展非遺傳承和發展的創新品牌,至今已有十幾年曆史。品牌依托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界首彩陶燒製技藝”,積極探索藝術與生活的完美結合,將彩陶的觀賞性和實用性進行深度融合,讓更多人走進彩陶。

 

張玲,高級工藝美術師,安徽省工藝美術大師,國家一級(高級技師),非物質文化遺產界首彩陶傳承人。潁淮傑出工匠,作品曾獲得國際國內多項金獎。

張玲:“我於2021年在景德鎮陶瓷大學參加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培訓,獲得很多創新理念,汲取了傳統文化和現代藝術的融合,以及在產品開發與發展方向方麵的啟發。”

學員段敏瑞的“本覺坊”品牌

“本覺坊來江西省吉安市,以吉安縣吉州窯陶瓷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為主體,開展非遺傳承和發展的品牌,品牌名源自吉州窯地標性建築本覺塔和本覺寺嶺窯。其依托於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吉州窯陶瓷燒造技藝”,一直致力於“借文化推廣產品,借產品傳播文化”,積極推進吉州窯手工藝的複興,並作為吉州窯文化的代表,吉州窯瓷燒製技藝被評為"海峽特色非遺項目"。登上美國時代廣場納斯達克大屏,走上國際舞台。

 

   段敏瑞,國家級非遺項目“吉州窯陶瓷燒製技藝”代表性傳承人。2012年成功複燒了木葉天目盞,作品先後獲得江西旅遊博覽會金獎和銀獎、深圳文博會銅獎、上海國際陶瓷柴燒藝術節優秀獎、中國特色旅遊商品大賽銅獎等多個獎項。

段敏瑞:“我於2018年在景德鎮陶瓷大學參加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培訓,收獲頗多,感觸頗深。隻為傳承亙古不變的技藝,讓非遺產品走進千家萬戶。”

學員江美英的“米之空間”品牌

“米之空間”品牌是以米之陶瓷工作室為主體,開展非遺傳承和發展的新興品牌,至今已有五年曆史。以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景德鎮手工製瓷技藝”為核心,以“返樸歸真”為品牌理念,主要從事手捏器皿和青花釉裏紅裝飾。米之空間意在傳承、創新、發展,力求用自己的藝術語言詮釋中國陶瓷文化的意味,形成一種美好生活的藝術導向。

 

江美英,非遺傳承人,師從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鄧希平和景德鎮陶瓷大學黃勝教授。2019年3月創辦“米之陶瓷工作室”,作品多次參展並被展館和個人收藏。

江美英:2022年有幸參加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景德鎮手工製瓷技藝(陶瓷雕塑創作)”傳承人研修班,通過學習進⼀步拓展了自己的創作思路。我將加倍努力學習和創作,在繼承傳統陶瓷文化的基礎上,盡力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融入到藝術創作中去,更好地傳播千年瓷都的陶瓷文化和匠人精神。

景德鎮陶瓷大學是文化和旅遊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首批參與院校,迄今共舉辦15期研培班,累計參訓學員達675人次,為手工製瓷傳統工藝培養了多名中青年領軍人才,取得了一係列有顯示度的成果。今後,學校將持續關注研培學員的品牌成長,助推學員品牌建設與發展。

(責任編輯:劉小清)

推薦專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