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大學科技考古獲批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這是繼2016年榮獲教育部“環境與社會考古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之後,學校考古學科再次獲批教育部重點科研平台。
山東大學考古學科以田野考古為立足之本,強調多學科交叉融合和國際化建設,近二十年來在以聚落考古為導向的學科轉型中起到先鋒引領作用,在人類起源與演化、環境與資源、技術與經濟、聚落與社會和文物保護技術等方向上形成優勢,成績斐然。
2010年,“環境考古學創新引智基地”更名為“環境與社會考古學科創新引智基地”並獲批正式立項,這也是全國第一個文科類學科創新引智基地。2009年考古實驗教學中心入選首批國家級考古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標誌著科技考古在專業人才培養體係中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強。2016年山東大學和耶魯大學共建的“環境與社會考古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通過教育部立項,成為全國唯一的文科類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2020年獲批“山東省文化遺產保護與科技考古重點實驗室”。2020年,山東大學博物館入選國家一級博物館,是全國高校唯一的曆史考古類國家一級博物館。
以上述教學和科研平台為依托,山東大學考古學科人才引育工作邁上了新台階。目前,考古學科有專業教師53人,形成了結構合理、實力雄厚、富有創新能力和協作精神的學術團隊。考古教師團隊踐行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號召,立足田野大地,精於實證研究,8個項目成果先後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2018年以來獲得國家級重大重點項目6項、教育部高等學校優秀成果二等獎1項、山東省社科成果一等獎5項(含特等獎1項),入選“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2020)”1項。出版專著16部,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其中在Nature、Science、Cell、PNAS、《考古學報》、《考古》等國內外頂級及權威期刊發表若幹高水平論文。考古教師團隊於2021年榮獲“山東省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稱號。
2017年,位於青島校區、麵積達4.08萬平方米的山東大學博物館大樓正式啟用,其中考古實驗室麵積達5000多平方米,為科技考古學科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目前已建成人類演化、植物考古、動物考古、沉積學、體質人類學、陶瓷考古、石器考古、冶金考古、穩定同位素、海洋考古、文物保護修複、模擬數字考古和唐仲英基金室內考古發掘與保護等16個考古實驗室。依托考古實驗室群,綜合運用動植物、人骨、同位素、地學等手段開展氣候和地貌變遷、資源利用、史前農業發展等研究,填補多項曆史空白,為闡釋早期中國文明起源與發展提供了基礎性證據;運用同輻光源X-CT技術,實現植物起源研究方法新突破;依托全國首個室內考古發掘實驗室開展金屬、絲綢、陶瓷、石質文物保護技術研究,為技術研發提供了科學理論和方法依據,現已建成全國高校規模最大、體係最為完備的考古實驗室群。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