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指導、江蘇省太倉市人民政府主辦、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承辦的中德(太倉)教育與產業合作交流大會順利召開。來自德國相關州的12所院校(培訓機構)和國內教育界的25位嘉賓發表了專題演講,300多位與會者耳聞目睹了太倉產業高質量發展、產教高度融合的“現場直播”,尤其是政府、行業、企業、學校“四位一體”的“雙元製”本土化——“太倉模式”顯示出驚人魅力。
大會駐地:江南水鄉的“德國小鎮”
與會者身臨羅騰堡風情街——江南水鄉的“德國小鎮”、億邁齒輪公司的學徒製工作車間、健雄學院的工業4.0數字工廠、中德標準化合作蘇州創新中心,迎麵撲來的仿佛就是中國職業教育的未來,產教融合標準化建設對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美麗畫卷就在眼前。
一、太倉觀察
與會的中外嘉賓耳聞目睹太倉這座撤縣建市隻有30年的年輕城市,這座產業與教育高度融合的城市,這座高質量發展的城市典型,其背後的小城故事有四個觀察點。
1. 一所高校
按照世界著名物理學家吳健雄(1912—1997)生前要為家鄉辦一所大學的遺願,2004年,以她的名字命名的“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健雄學院”)正式成立。創辦不到20年,健雄學院異軍突起,在服務太倉經濟高質量發展、江蘇省“雙元製”(學徒製)標準體係構建、教育部教育標準化研究智庫創建、國家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綜合標準化試點建設的四個層麵中搶占製高點,成為“太倉模式”的主要創始者!
2. 一粒種子
1993年,在吳健雄點亮中國“科學神燈”的同時,克恩·裏伯斯公司在太倉投資建廠,一起偶發的投資項目,不僅填補了太倉外商投資企業的空白,而且,為太倉的對德合作播下了一粒希望的種子。從當初租用400平米場地、隻有6名員工的小作坊,茁壯成長為擁有千餘名員工、年銷售額達15億元的“彈簧大王”,並成為太倉對德合作的標杆和與德國企業界交流的橋梁以及“太倉模式”形成的基礎。
3. 一個生態
太倉以克恩-裏伯斯的成功為典型案例,在德國展開了大規模的招商活動。德國前十大機床企業,有六家在太倉落戶,德國前20強家族企業有8家投資太倉,德國的全球“隱形冠軍”有55家在此紮根。太倉的德資企業,畝均產值、利潤、稅收分別達1400萬元、150萬元和110萬元。到目前為止,太倉彙聚德企近500家,累計投資達60億美元,2022年實現工業總產值超過600億元。從而,為“太倉模式”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融合:不僅僅是工業4.0與中國製造2035
如今的太倉已經化繭成蝶,對德合作從單一的經濟領域擴展到教育、文化、科技、環保、城市建設和社會管理等諸多方麵,形成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的對德雙向合作和融合發展格局。2022年,全市GDP從1993年撤縣建市時的50多億元增加到1653億元,連續七次榮登中國最具幸福感的縣級城市榜首,成為全國縣級市對德合作、高質量發展的典範。
二、磁吸效應
從一粒種子到一片森林,太倉是如何吸引全球頂級製造業強國包括隱形冠軍在內的企業紛至遝來的?眾所周知,“雙元製”是支撐德國製造業的“秘密武器”,技術技能人才是德企選址考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營造優良的人文環境、保障高技能人才的供給是產生磁吸效應的關鍵因素。
2001 年 11 月,在中國副總理李嵐清和德國總理施羅德的見證下,中德雙方正式簽署“太倉德資企業專業工人培訓中心(DAWT)”協議。從此,根據健雄學院副院長周曉剛介紹,“雙元製”在太倉的本土化實踐有三個發展階段、四種合作方式。
引進起步階段,從1993年~2004年,雙方克服文化背景和辦學體製的差異,成立太倉德資企業專業工人培訓中心(DAWT),培育了第一批“雙元製”教育的種子;發展壯大階段,從2005年~2013年,健雄學院先後與舍弗勒、博世、AHK(上海)、德國工商總會合作,實施了一係列雙元製學徒大專項目;創新發展階段,從2014年~至今,健雄-同濟大學-舍弗勒雙元製應用本科項目開啟,AHK中德雙元製職業教育示範推廣基地成立、健雄-億邁齒輪職普融通雙元製項目啟動和雙元製標準化戰略實施。
車間:健雄-億邁齒輪的培育現場
舍弗勒模式,為一家德國企業單獨成班,學生先入學後招工,培養目標是為期三年的AHK機電一體化工(學徒);億邁齒輪模式,德國企業在學生高中階段先招工,企業錄用後再入大學,單獨成班,培養目標是大專層次的AHK工業機械工、AHK機電一體化工;拚單模式,為多家企業聯合組班,培養目標是大專層次的模具機械工、AHK 機電一體化工、工業商務師學徒; 雙元製本科“TWO IN ONE ”模式,培養目標是(1)職業教育階段(機電一體化專業,學製3 年,健雄學院和舍弗勒交替輪換);(2)本科教育階段(機械設計及其自動化專業,學製2 年,同濟大學和舍弗勒交替輪換)。
此外,由太倉市政府主導、德國海外商會聯盟、健雄學院和園區德企以“眾籌”形式共建、共用、共管“產業園區的跨企業培訓中心”,通過跨企業拚單方式定向為企業培養雙元製技能人才。
十多年來,健雄學院相繼建立了中德培訓中心等9個雙元製教育培訓基地,年培訓雙元製學徒550人左右。雙元製學徒的專業領域不再局限於機械製造,針對太倉主導產業結構,逐漸向生物醫藥、經貿、信息技術、工商管理延伸。
三、中國標準
如何引領區域產業高質量發展,為院校駐地的產業升級、動能轉換提供助力?經過近20年的持續深耕,健雄學院從四個方麵在全國率先推進職業教育標準化進程。
標準:太倉模式的標誌性項目
1. 發起成立教育標準化國家智庫
2020年,健雄學院與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中國教育報刊社、中國教育電視台等單位共同發起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標準專業委員會(簡稱“國教標委”),學院黨委書記蘇霄飛當選為全國職業院校唯一的副理事長。健雄學院主導、國教標委參與下,《雙元製職業教育 人才培養指南》(DB32/T42434243-2022)由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正式發布與實施。
2. 申請教育部“標準化技術”專業
2021年,健雄學院完成在江蘇省內率先開設《標準化基礎》選修課;2022年,健雄學院編製的《標準化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順利通過專家論證會,正式啟動2022級首批招生,成為目前全國唯一開設“標準化技術”專業的高職院校。2023年,標準化專業已經招收第二屆學員。
3. 開展國家級綜合標準化試點建設
2022年,經國務院標準化部際聯席會議批準,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將雙元製職業教育標準化項目正式納入國家第八批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綜合標準化試點計劃。這標誌著健雄學院將展開包括雙元製育人體係標準、教學內容標準、教學過程標準、教學條件標準、合作規則標準在內的標準體係建設,在標準研製創新、標準體係構建、標準國際化交流等方麵以點帶麵,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職業教育領域標準化建設新範式。
四、太倉模式
當今中國,麵對百年未遇之大變局,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時代發展的主旋律。相關資料介紹,“太倉模式”的核心目標是培養技術技能型和應用型創新人才。對於經濟發達地區、國家級產教融合型試點城市,“太倉模式”可資借鑒的特點大致有以下六點:
突出企業主導 體現是招生招工一體化。學員自願選擇是前提,達到院校入學條件是基礎,符合企業要求是關鍵。企業通常是通過組織綜合測試來挑選學徒。
產教深度融合 集中體現是課程。校企雙方組建課程委員會,先製定課程方案,再製定課程標準,最後由教師或師傅選擇或開發課程載體。
合同統一規範 包括企業與學徒、院校與企業兩對法律關係。合同通常在入學前簽署;合同要經過公證;合同內容與校企之間的合同不衝突。院校與企業一定要提前簽署現代學徒製項目的校企合作協議。
相關標準引領 包括基於德國雙元製的係列職業教育地方標準、104項學校標準組成的雙元製職業教育標準體係。涵蓋主體、場所、目標、方案、課程、師資、教學、對象、質量等環節的標準。
政府強勢支持 具體政策如:在企業內設立培訓中心,可獲得200萬元補貼;每培養一名 “雙元製”學生,可獲得15000元政府獎勵。強勢支持的背後是:“雙元製”本土化已經成為太倉招商一張靚麗的名片。
需求倒逼成長 倒逼源自德企、留德海歸創業者的企業、“雙元製”學徒創辦的民企的用人需求。國家產教融合型城市的央企、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可以借鑒“太倉模式”參與產教融合標準化實訓基地建設。
解剖“太倉模式”的形成機製。偶然中存在著必然。德國百年家族企業在文化淵源深厚的太倉落地、生根,帶來被稱為“秘密武器”的雙元製教育,營造良好的人才環境,磁吸上下遊關聯的德企集聚,讓德國的雙元製教育與太倉的產業發生“化學反應”,構成相互成就、相互促進的生態係統,實現太倉市域的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彙的高質量發展,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產教融合“中國標準”。
作者:張建強,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常務理事 教育標準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
第二作者:苗向陽,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委員會標準編審職業技能人才庫注冊講師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