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十年來,貢獻技術培養關鍵核心人才,去年起開放4000多課題,投入約2億人民幣
5月17日,教育部召開“教育這十年”“1+1”發布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成效。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高等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高等教育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為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我們也欣喜地看到,十年來,我國高等教育不論在規模上還是質量上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高校科研與人才發展部部長曾偉勝介紹近年來高等教育為企業提供人才支撐及產教融合聯合培養人才情況。(中國教育報記者 張學軍/攝)
發布會上,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高校科研與人才發展部部長曾偉勝表示十年間,作為一家高科技企業,強烈地感受到了中國高等教育在人才供給和人才素質方麵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在教育主管部門和高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大批計算機、電子信息、軟件工程、人工智能、儲能等學科專業方向的人才進入了產業,他們積極擁抱產業、行業的變化,表現出對新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的渴望和追求,對崗位的適應性明顯增強。
由於數字技術迭代快,需要課堂教學、實習實踐和產業保持同步,亟需企業參與到人才培養工作中來。在教育部的指導下,華為積極的將多年來在ICT行業積累的技術貢獻出來,於2013年啟動了校企合作,打通人才培養的“最後一公裏”。特別是2020年5月,教育部與華為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雙方重點在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建設、教材建設、課程建設、師資培訓、科研攻關等方麵展開深入合作,著力培養掌握信息技術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的人才。隨後,華為聯合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72所高校,共建“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以鯤鵬昇騰華為雲等根技術為核心培養計算機人才,提升自主知識產權相關技術的推廣與普及。
“智能基座”將鯤鵬芯片、歐拉操作係統、高斯數據庫、昇騰處理器、昇思AI框架等根技術通過課堂傳授給學生,讓學生掌握最新的技術發展趨勢;同時提供包括企業課題、開源課題、社區活動、競賽在內的多種課外實習實踐活動,以提升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麵:
一是課程建設方麵。聯合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高校知名教授開發並陸續出版係列教材40餘本;聯合CMOOC聯盟,開發並陸續上線20多門課程。截至目前,在72所高校建成了教學實踐平台,1500門次課程融入最新產業技術,超過20萬名學生參加課程學習。
二是師資建設方麵。聯合教育部計算機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開展師資培訓,截至目前,已完成3000餘名教師的現場培訓,及上萬名教師的在線培訓。同時,支持設立了優秀教師獎勵計劃,表彰和激勵本科教學一線教師,在國家戰略性緊缺人才培養方麵做出的傑出貢獻。
三是人才培養方麵。為了幫助高校學生了解產業實際場景,華為持續開展專家與高校師生麵對麵交流活動,僅2021年,在教育部支持下,華為舉辦了百餘場“校園行”活動,200餘名華為產業專家走進學校與師生進行麵對麵交流,參與師生超過1.6萬人次。不斷加強學生參與實習實踐,基於產業發展真實需求,向高校師生開放科研課題,於去年啟動了“眾智計劃”。目前已開放了4000多個課題,累計投入約2億人民幣,共有300多名高校團隊揭榜成功,超過3000名學生參與,提升了大學生解決產業真實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啟動了“優才計劃”,為大學生提供實習崗位,目前已有40多家產業鏈企業參與進來。積極支持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為了引導學生“真題真做”,華為多次提供企業命題。2021年更是發布了包括鯤鵬、昇騰、華為雲、聯接、鴻蒙在內的30多道華為企業命題,支持學生開展創新創業實踐。
四是教學技術改革方麵。華為積極響應教育部號召,鍛造一批高水平教學團隊。啟動15個教育部-華為“智能基座”課程虛擬教研室試點建設,參與教師超過2000人。華為分布全國的40個鯤鵬昇騰生態創新中心將為高校師生提供本地資源和技術支持服務。
未來,華為將繼續支持產教融合工作,將成果和經驗推廣到更多高校,為新工科人才培養探索出一條產教融合的創新之路,為實現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目標貢獻力量。
(CUCAS來華留學網編輯供稿)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網頁登錄”,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