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感受中文魅力,共築美好未來——國際教育學院舉辦“國際中文日”係列活動
4月20日穀雨節氣,恰逢聯合國第13個“國際中文日”,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與中文聯盟聯合主辦“中文:共築美好未來”主題係列活動。武漢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積極參與此項活動,通過線上雲端形式,開展了一係列形式新穎、內容生動有趣的“中國文化體驗”,以沉浸的方式讓學生“身臨其中”,激發學生漢語學習興趣,提升對中華文化的感知,展示真實立體全麵的中國形象。
係列活動一:體驗活字印章,感受漢字魅力
“清明祭黃帝,穀雨祭倉頡”。相傳,軒轅黃帝的史官倉頡創造出了中國最原始的文字,上蒼因倉頡造字而感動,為他降了一場穀子雨,這成為“穀雨”由來的一種說法。正是因為漢字的產生,才使得中國文化曆史延續至今,綿延不絕。北宋時期,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成為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為了讓學生們感受漢字魅力,潘泰老師通過雲端帶領大家走進武漢具有代表性的曆史文化街區——曇華林,在一家名為“續作”的活字印章店,生動形象地向學生們講解漢字偏旁、部首、字形結構等知識,並讓大家通過這些知識快速找到自己中文名字的活字印章。學生們興奮不已,大呼“原來漢字還可以這麼玩”。
係列活動二:探尋百年校史,解讀文化密碼
受疫情影響,很多留學生都沒來過武漢大學,為了增進他們對武大校史的了解,增強對武大的歸屬感,熊莉、劉姝兩位老師麵向本科三年級漢語言專業的30多名留學生,組織了一場精彩的雲端探尋之旅。
兩位老師采取“沉浸式”的活動方式,帶領學生參觀了櫻園、老齋舍、老圖書館、理學院、九一二廣場、行政樓、萬林藝術博物館等地標性建築。在參觀中,詳細講解了老齋舍依山勢高低特點所采用的“地不平天平”的設計方法,也揭示了每棟每層的命名由來,即源於中國蒙學經典——《千字文》中的“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這16個字;介紹了老圖書館“飛簷翹角”的中國傳統建築風格,理學院和行政樓蘊藏著的“天圓地方”的中國傳統宇宙觀念以及萬林藝術博物館好似“飛來之石”的現代建築特點。
係列活動之三:品茶論道
品茶論道活動由李沛、徐威、呂菲、周西寧四位老師組織實施。李沛老師通過鏡頭帶領學生走進武漢的沙湖公園,通過壁與門、柳與竹、琴與桐、仙與人等文化知識點的講解,幫助留學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國人的道德觀念與自然情懷。徐威老師帶來牛郎織女的故事,通過對公園中“鵲橋”的介紹和對當代中國青年的采訪,反映了中國人的愛情觀。呂菲老師別出蹊徑,通過對中國傳統建築的細節分析,揭示了中國人的倫理追求與人生理想。最後,周西寧老師為大家帶來了中國茶文化的分享,一邊以心品茶,一邊講述其中蘊含著的“天地人”的思想。活動在縷縷茶香、悠悠琴聲中結束,令人回味無窮。
係列活動四:“綠水青山”中的“琴音嫋嫋”
劉莉妮、程娥、周彥渝、楊開傑、吉暉五位老師組織了“綠水青山”中的“琴音嫋嫋”活動,采用線上線下融合互動的方式,帶領學生走進中國新農村“黃虎村”,通過實地走訪,真實體驗與感知中國鄉村振興計劃帶來的鄉村巨變。透過鏡頭,線上同學與直播教師一起沉浸式地進入真實的鄉村古琴課堂,聆聽古琴演奏家張祐堃教授帶來的動人旋律,觀摩斫琴藝術家段立峰老師精湛的製琴技藝,跟隨畫家林一蓓老師製作精美的古琴書簽,品嚐美味健康的鄉村美食。“鄉村與古琴”活動充分利用直播技術優勢,將古琴文化與鄉村振興主題融合,緊扣時代發展脈搏,向海外學生展示了真實、立體的現代中國形象。
係列活動五:誦中華經典
我院6名國際中文教師獎學金本科生參加了“誦中華經典”活動,他們分別是來自土耳其的塞爾塔、科摩羅的穆瑪、泰國的吳碧琦、陳恩德、歐亞楠和日本的池邊博。學生們深情朗誦了《水調歌頭》《菩薩蠻·黃鶴樓》《靜夜思》和《再別康橋》等中華經典詩詞。
伴隨著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高,學習中文的熱潮在世界各地持續升溫。武漢大學國際教育學院通過這一係列豐富多彩的中國文化雲體驗活動,再次激發了學生漢語學習的持續熱情,一起向著美好未來而努力前行。(編輯、供圖:劉姝、劉焰)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