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高等教育走過了從小到大、從精英到普及的不平凡曆程。特別是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高等教育發展進入快車道,取得了令世界矚目、讓國人自豪的巨大成就。我們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製度,建成了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係,培養造就了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專門人才。
進入新發展階段,對我國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研究型大學如何加快向創新型大學轉變?如何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培養創新人才?如何更加緊密地對接國家戰略和社會需求?今年兩會,圍繞這些問題,中國教育報記者對全國政協委員林忠欽院士進行了專訪。
高校要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培養創新人才
記者: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我們的高校如何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培養創新人才?
林忠欽:
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關鍵靠人才,要厚植家國情懷,合力培養造就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創新人才。從教育救國、教育興國到教育強國,都需要一大批像錢學森這樣矢誌報國的棟梁之才。高校及全社會都要旗幟鮮明地樹立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導向,讓青年一代把個人發展融入到民族偉大複興的征程中,把事業之根、人生之根牢牢紮在祖國大地上。
記者:
在創新人才培養上,高校與行業怎樣更好地深度合作?
林忠欽:
不可否認,由於當前高校人才培養的知識結構和傳授方式相對固化,很難跟上行業的快速發展和現實需求。我們既要加快知識更新速度,還要打破傳統學科設置的限製,創立新的學科體係、知識體係。
我建議,要進一步加強高校與行業的緊密合作、深度對接,推動以問題和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變革。比如,智慧能源是能源產業的重要發展方向,對國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中長期目標意義重大,但傳統的能源學科無法滿足能源與信息產業交叉融合發展的需要,需要國家大力支持高校和行業骨幹企業聯手,重新設計人才培養方案,開辟一條引領未來技術發展的創新型、複合型、應用型人才培養新路。
記者:
我們注意到,隨著中國的製度優勢在抗擊全球疫情中充分彰顯,越來越多的優秀學子選擇留在國內。您如何看待這件事?
林忠欽:
我們要乘勢而上,在爭奪優秀人才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建議國家抓住機遇,提供更多的研究生學位供給,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讓更多的優秀學生在國家發展、民族複興中成長成才。高校也應加倍努力,加快提升教育質量和水平,讓廣大學子不出國門就能享受世界一流的教育。
高校要加快成為國家創新發展的重要戰略力量
記者:
去年9月,習近平主持召開科學家座談會時提到,要發揮高校在科研中的重要作用,調動各類科研院所的積極性,發揮人才濟濟、組織有序的優勢,形成戰略力量。您既是科學家,又是大學校長,在您看來,高校怎樣加快成為國家創新發展的重要戰略力量?
林忠欽:
我在座談會現場認真聆聽了總書記的講話,備受鼓舞。對於高校如何更好地發揮戰略力量作用,我有兩點認識和建議。
一是要通過深化產教融合,為高校參與解決“卡脖子”問題提供更多機會。在國家的大力支持和重點建設下,中國高校的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也積累了很多科研成果。但總體而言,這些科研成果對於破解“卡脖子”問題仍有一段距離,主要原因在於,高校的科研創新與企業的實際需求還沒有很好地銜接。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高校和企業各自向前邁出一大步,高校要有更加主動為企業服務的意識,企業也要對高校承擔重大任務給予更多信任。另一方麵,也需要國家相關主管部門加強對校企深度合作、破解“卡脖子”問題的引導與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上海交通大學與新中船集團建立戰略聯盟,瞄準製約海洋高端裝備發展的“卡脖子”問題開展前瞻技術研究,共同推進深遠海領域的“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項目建設,這讓學校在參與國家重大工程中,能夠發揮更大作用、體現更大價值。
二是要進一步支持高校挑戰最前沿的問題,力爭產出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標誌性成果。高校在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突破、顛覆性技術創新等方麵,具有獨特優勢,也具有當仁不讓的責任。對此,高校要樹立更加遠大的目標,聚焦搶占全球科技戰略製高點,開展引領世界科技發展、關係“卡脖子”技術根源問題的基礎理論研究。同時,也希望國家對高校給予更大的支持,為高校科研創新的前瞻布局、長遠規劃創造更好條件,包括讓一批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能夠更加自主地使用和支配科研經費等。
高校要瞄準世界前沿,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
記者:
中國的科技創新和發展越來越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科技進步也越來越需要中國。您認為高校該如何瞄準世界前沿,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
林忠欽:
堅持麵向世界科技前沿、麵向經濟主戰場、麵向國家重大需求、麵向人民生命健康,為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戰略支撐,這是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內涵和必由路徑。
首先,要提前謀劃布局高層次人才培育工作。持續推進“領軍人才培育計劃”,完善長聘體係和學術榮譽體係建設。進一步加強對海外優秀人才的引進,優化人才入口把關的協同工作機製。全力支持青年教師成長,推動教師發展支持體係更加健全、管理評價製度更加科學、待遇保障機製更加完善,持續激發教師隊伍創新活力。
其次,要把科技自立自強與開放合作有機結合起來。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全球合作共同應對重大挑戰的重要性。要以更加寬廣的視野和胸懷謀劃創新事業,在開放合作中提升自身實力和自主創新能力,充分發揮大學的包容開放優勢,與各國、各領域攜手推進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力爭科技合作成果能夠造福於人類。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