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在2023屆赴西部、基層、國家重點單位就業畢業生出征儀式上,校黨委書記裘新發表講話《珍視讓複旦人獨特的兩個1%》,給即將畢業的同學們上最後一堂思政課。
珍視讓複旦人獨特的兩個1%
——在2023屆赴西部、基層、國家重點單位就業畢業生出征儀式上的寄語
複旦大學黨委書記 裘新
2023年6月9日
今天,我們舉行2023屆赴西部、基層、國家重點單位就業畢業生出征儀式,也是同學們的最後一堂思政課。我代表學校,向同學們表示最衷心的祝賀和最深摯的祝福,也向用人單位表示最真誠的感謝!
離開學校33年後再次回到母校工作,我常常在想:複旦人氣質中最與眾不同的是什麼,是什麼讓我們優秀而獨特?如果能有“複旦膠囊”,讓每位邁入校門的學子服用就會成為“複旦人”,那麼這顆膠囊的配方是什麼?我想,“膠囊”中大部分成分也許與其他學校別無二致,但可能就是因為有兩樣關鍵成分,讓我們在茫茫人海中煥發出獨特的“複旦氣質”。這裏姑且將這兩樣成分比喻為兩個關鍵的1%吧。
第一個1%,是理想主義。
現實生活中,“理想主義”不總是一個讚揚的詞彙,也許是“脫離現實”“自命清高”的代名詞。即便如此,仍然為理想堅持主義的人,一定不是因為幼稚或盲目,而是精神上的自覺和改造現實的責任。80年代在複旦求學時,曾在紅磚砌就的老圖書館閱讀萊蒙托夫的《當代英雄》,主人公那段獨白至今仍時時震撼著我,讓人仿佛聽到血液在血管裏的轟鳴:“我活著為了什麼?我生下來有什麼目的?……目的一定是有的,我一定負有崇高的使命,因為我感覺到我的靈魂裏充滿無限力量。”令複旦人獨特的第一個1%,也許就是這堅信人生意義、靈魂裏充滿力量的理想主義風骨。
1、做一個有誌氣、骨氣、底氣的人。
在英文裏,理想主義idealism的構詞涵義是“理想至上”,這與孔子“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和“止於至善”涵義相通。真正的理想主義者,是精神上有信仰、有追求的人,永遠追尋生存的意義,努力做有意義的事;是情感上的利他主義者,善於理解別人、樂於關心別人,喜歡幫助他人成長進步、促進社會積極變化;是現實中的行動主義者,是肯為理想而行動的人,竭盡全力把世界變成理想的樣子。
做一個真正的理想主義者,是新時代中國青年該有的樣子。習近平總書記不止一次地對新時代青年提出“增強做中國人的誌氣、骨氣、底氣”的期望,要求大家成為擔當中華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誌氣表現為報國為民的遠大理想和堅定信仰,骨氣體現在不屈不餒的品格和不卑不亢的態度,底氣來自“四個自信”和曆史自信,這是新時代理想主義者該有的精神氣質。
複旦人的理想主義從來不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複旦118年的曆史,就是一部救國、報國、強國的奮鬥史。今天各位同學走向西部、基層和各行各業的重點崗位,選擇了小我融入大我的道路。希望這份傳承了118年的家國情懷,幫助大家長誌氣、強骨氣、厚底氣,伴隨各位走好人生路。
2、超越現實,關照現實。
真正的理想主義者,不是不懂現實,而是不屈從於現實。那些終日活在自己“理想”裏的人、把現實世界理想化的人,不是理想主義者,而是幻想主義者。理想就像一棵樹,越是向往高處的陽光,越要向下紮根泥土;理想主義者想開出理想之花,必須紮根現實、改造現實。所以,理想主義者會有自己的驕傲,清楚想要什麼,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也會活得比較辛苦,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會碰壁、會跌倒,但絕不會逃避。
55年前,由上醫青年學生組成的“指點江山醫療隊”奔赴貴州,紮根貧困山區、解除群眾病苦,短則11年、長則25年,把浪漫青春化作艱苦奮鬥,敘述著上醫人兼濟天下的情懷。新一代醫學生承續衣缽,複旦博士生醫療服務團已接力29年獻身健康扶貧、公益醫療,繼續譜寫“行走在大山深處的白衣天使”之歌。
今天,許多複旦人主動選擇“吃苦”的道路。過去五年,2/3的本科畢業生選擇攻讀研究生,投身創新報國洪流;就業的畢業生中,2/3以上奔赴國家急需領域和重點單位,上千名複旦人選擇紮根西部,近1100名複旦人成為各地選調生。不少校友帶著建設家鄉的情懷回到中西部,有位校友說得好:哪怕能為家鄉做出一丁點兒貢獻,也不負複旦人的使命。
服務國家社會、改造客觀世界,都不會一蹴而就。希望大家嗬護好理想、關照好現實,在與國家脈搏、人民呼吸保持“零距離”的時候,與急功近利保持距離,與成長的“路徑依賴”保持距離,與人生的“舒適區”保持距離。
3、永遠走在求索真知和純粹的路上。
真正的理想主義者對工具理性保持警惕。複旦師生往往有一種書生意氣,喜歡“較真”,對真相刨根究底、對真知鍥而不舍、對真理孜孜以求,這是一脈書香、薪火相傳。古籍整理研究所的陳正宏教授曾為畢業生撰寫對聯壯行:“史亦嚐考,文亦嚐校,答辯近了,猶思幾度改論稿;家總要成,錢總要掙,奔走紅塵,莫忘曾經是書生。”
正是這股子書生氣、書卷氣,讓複旦人不人雲亦雲、隨波逐流。以往工作中,我經常能分辨出複旦的校友,他們總能把理想情懷與理性思考很好融合起來。希望大家走上工作崗位後,保持學習的朝氣、思想的銳氣、為人的正氣,努力做一個純粹的人。
4、幹卓越的事,做有趣的靈魂。
“差不多”,從來不是複旦人做事的標簽;幹事創業追求卓越,才是我們的名片。華為高級副總裁張順茂校友曾說:“踏踏實實把工作做好還不夠,還要不斷創新,思考怎麼做得更好、做到極致,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但複旦人也不是一味的“苦行僧”“書呆子”,在複旦園,有趣的靈魂肯定比百裏挑一要多得多。很多理工醫科大先生都有深厚的人文造詣和藝術特長,比如蘇步青、穀超豪兩位先生既是數學家,又是文采不凡的詩人。穀先生一句“人言數無味,我道味無窮”,讓詩歌的美與數學的美交相輝映。校園裏,思想激蕩、頭腦風暴此伏彼起,百團大戰、巔峰對決朝氣蓬勃,斜杠青年、跨界青年比比皆是。學術沃土、文化沃土,正是大學該有的模樣。
希望大家無論離開母校多久,都保持複旦人的人生旨趣,不斷追求卓越、體驗生命,做有趣的靈魂。
第二個1%,是解決問題的能力。
複旦人從來不是清談客,而是實幹家。善於解決問題是令複旦人獨特的第二個1%。從理想到現實、從主義到問題,我用“山”打個比方,說明複旦人的這種看家本領。
1、開門見山。
搞創新、求創造,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還重要。李政道先生覺得複旦校訓裏的“學”與“問”兩個字要合起來理解:“學怎麼樣去問問題,才是真正的學問。”我們越來越體會到,“切問近思”所倡導的,正是發現真問題、提出好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複旦一直把強烈的問題意識作為一種學術傳統。上世紀60年代,楊福家先生赴歐洲留學,最深的感觸是“沒有問題就沒有創新”;他擔任校長後,強調“學生的頭腦不是一個被填充的容器,而是一顆待被點燃的火種”。有教授回憶他讀書時,“學術熱情迸發、問題意識強烈”,師生扣著一個問題聊天,不知不覺間“風也過去了、雨也過去了”。許多校友回首大學生涯,工作後可能會忘記知識點,但忘不了複旦交給的治學方法,特別是找問題的能力。
當前,全校正在開展“切問近思”大調研,切問國之大者、城之要者、校之重者、民之盼者,近思育人之要、創新之策、聚才之方、區域之需,聚焦建設“第一個複旦”之“八問”,就是要在新征程上發揮校訓精神,研究真問題、真解決問題,回答好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之問”,交出讓黨和人民滿意的“複旦答卷”。
2、咬定青山。
找準問題、明確目標,就要咬緊牙關、攻堅克難。如果“橫看成嶺側成峰”,或者被各種因素所幹擾,很可能就會迷失方向、懈怠初心。而複旦人往往有一種定力和韌勁,認準的事情一定會“硬磕”到底。從老一輩譚其驤教授30年編纂《中國曆史地圖集》、陸穀孫先生30年編纂《英漢大詞典》,到新世紀鍾揚教授跋涉青藏高原、搜集四千萬顆種子的“種子精神”,都體現了這種可貴品格。
對於剛踏上社會的複旦人來說,有個好想法並不難,難的是如何實現想法、成就夢想。有位年輕校友闖開了“創業成功”之門後感慨:“人經曆過磨難才會成長,要敢於走困難之路。”在座同學選擇了進入廣闊天地,就要去經風雨、長才幹。希望大家既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精神,也掌握“立根原在破岩中”的方法,最根本的是服務人民、紮根人民,做到腳下有泥、心中有光。
3、華山不止一條路。
在解決問題、攀登高峰的路上,多半沒有現成答案。複旦人敢於破,打破固有思維,尋找自己的答案;也善於立,另辟蹊徑,探索創新道路。
上個月校慶科學報告會,許多科研大咖獻上了“學術盛宴”。生科院魯伯塤教授研究“小分子膠水”,開創性提出基於自噬小體綁定化合物的藥物研發概念,為疾病幹預提供了新可能。全世界高分子材料的主鏈都是碳氮氫,但高分子係彭慧勝教授在開發纖維電池時,提出用金屬原子構建高分子主鏈。這是個“離經叛道”的想法,他們不僅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而且可能形成新的科學理論。
複旦人就要敢於勇闖“無人區”。突破思想重圍,擁抱新的發現、新的可能,甚至顛覆固有知識體係、打開知識新天地,也打開事業發展的新天地。
4、越過山丘。
複旦人解決問題,絕不隻解決眼前問題、單一問題,而是從群山中找主峰、越過一山又一山,從全局、長遠、係統的意義上解決問題。
信息學院已故的王威琪院士就是學科建設深謀遠慮的代表。他在上世紀90年代,就堅持物理、數學和醫學等學科融合發展;在2010年人工智能未興之時,又大力倡導發展智能通信。
這次主題教育期間,學校黨委也要求二級黨委書記不斷地“越過山丘”,既“站在光華樓上提問題”,跳出一隅看全校、看長遠、看本質,又“站在邯鄲路上解問題”,與職能部門協力同題共答、聚合力量,完成問題整改。
預見未來、把握未來、引領未來,創新中不僅從0看到1、也從1看到10,工作中走一步、想兩步、看三步,這是複旦人應當具備的素質能力。
人的一生有兩個精神家園,一個是家鄉,另一個是母校。複旦生活賦予我們共同的鄉愁,“複旦膠囊”賦予我們獨特的氣質。縱然相隔千山,縱然跨越世代,也能認出彼此、找到同類。這,就是複旦之魅。
衷心祝願同學們在下一段征途上,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給複旦《共產黨宣言》展示館黨員誌願服務隊回信中“心有所信,方能行遠”的教誨和囑托,忠於理想、永久奮鬥,踐行“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要求,在回應家國使命中書寫好自己的人生答卷,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大潮中書寫出這一代複旦人的璀璨篇章。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beplay2网页登录”,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係。